songling

對生活的感受,對人生的思考,對世界的看法,對曆史的感悟,對未來的期待。
正文

為什麽會在第一時間找證據來證明自己?

(2022-06-02 22:52:18) 下一個

 "緊張基因”  使人類生存至今,也是人類衝突的根源之一                                                   

在英國演化生物學家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 1976)一書中提出,人們生來是自私的,這源於基因的基本特征就是“自私”。基因是永恒的,它控製了生物的各種活動和行為。它既是遺傳的基本單位,也是自然選擇的基本單位。基因為了達到生存目的會不擇手段,而其唯一感興趣的就是不斷重複地拷貝自身。甚至一些生物的 “ 利他行為 ”,也是基因為了在進化過程中爭取最大限度地生存和擴張的手段之一。不同的基因組合在一起,是基因之間的一種互相利用。不同的生物運載著不同的基因組合,好的組合使所包含的基因都能成功地擴增承載這些基因組合的生物也能興旺發達。而不好的組合將會導致擴增不那麽成功,從而導致承載這些基因組合的生物走向衰亡,亦即生物的進化。                                                                    

了解到基因的本性,不免讓人感到絕望。生存是偶然的,也是荒謬的。在人性的世界裏,一些那麽崇高和輝煌的道德品質,在一個所謂的 “ 基因組合 ” 的客觀世界裏,完全是不合情理的。生命和人生以及世界與文明的最終目的,以基因的角度,可能是我們根本想不到的東西。                                                      

人類生來就有緊張和不安的本性,尤其在麵對外界壓力的時候,更會本能地處於高警覺狀態,亦或是焦慮不安。這也是生物進化在基因層麵的反應。試想一下,遠古時期一個漂亮的部落頭領的女兒,被幾個部落中的窮小子看見。其中一個毫無顧慮之心的傻小子搶著說:她是我的。結果可想而知:被強勢的頭領及其打手亂棍打死。而周圍幾個也想得到頭領女兒的窮小子們,則將會受到驚嚇從而緊張不安,由此獲得經驗去努力強壯自己。緊張刻印在基因裏,進化選擇了反映“緊張” 的基因組合,它使生物個體能有準備地麵對未知的恐懼和挑戰。未有“緊張基因”的個體將會被無情地淘汰,而擁有“緊張基因”的我們一代一代的祖先,在麵對惡劣的生境時能頑強地存活下來,才讓我們有機會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在網絡世界裏高談闊論。

在第一時間為自己的觀點尋找證據,從而來證明自己是正確的,這其實也是人們“緊張基因”的本能反應。這是人們在心理和精神層麵上保護自己的願望的一種原始衝動能力。人們不能容忍和接受自己先天認可的觀點和選擇的道路是錯誤的,從而否定整個人生。但是這種本能的衝動卻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今天,在一些個體上發生了明顯異化。互聯網的作用原本是想讓相對封閉社會下的人們打開眼界,見識更廣闊的精彩世界。可實際情況卻是成千上萬的人們在相互認可的小圈子中,相互認識、相互認同、相互肯定,並經過長期的交流後達成共識,認為世界確實隻有井口那麽大。長此以往,人們就會變得總是隻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事情,就如同各種大小媒體隻報道自己能夠報道,並且隻報道它想要人們知道的一樣。這是現代社會的悲哀,我們每天都在平地上走路,但卻常常忘記了地球是圓的。在第一時間內尋找證據來證明自己是正確的,這種保護自己麵對外來嚴峻挑戰的,來自“緊張基因”的本能,在極速發展的信息時代卻異化出了消極的一麵:認知的“自我封閉”。        

在更廣闊的層麵來看“緊張基因”的行為反應,則更能令我們深刻了解這一點。當下的世界,病毒、武器、衝突又再次闖進人們的眼裏,來自不同信源真假難辨的信息充滿著網絡空間和社交媒體。這使得受“緊張基因”控製著的我們,能夠在第一時間內輕易地找到大量證明自己是正確的“證據”,也使得我們極易落入信息陷阱而自我封閉,尤其是對當下俄烏局勢的看法以及對中外抗疫政策的分析。對這次俄烏衝突中所涉及到的態度、立場、以及對事件的原委所采取的敘事框架等,最終都會回歸到人們對東方大國對外政策的態度上麵。而麵對東西方不同的抗擊COVID-19疫情政策所傾向的心理偏好,也將會影響人們對東方大國未來發展的理念上。這是真心擁抱中華文明的華夏兒女,在麵對嚴峻的、有可能是東方大國第二次曆史機遇的世界局勢時,所必須應有的認知。其實,一場隱秘的網絡戰爭早已經轟轟烈烈地展開了,而M國NSA高官多年前就聲稱網絡戰爭早就開始。網絡世界中的信息戰是現代戰爭的第二戰場,它不僅直接關係著國家的軍心和士氣,甚至最終能決定局勢的發展方向。與此同時,金融、經貿,媒體、科技、認知等非傳統戰線同步打響,知識界亦為此地緣劇變而激烈交鋒,每個人都有充分的理由和“證據”駁斥對方。這兩場戰爭是每一個人的戰爭,我們都是親曆者。無論你是在股市裏衝浪,還是在抵抗病毒的戰線上奮鬥,都是這場戰爭的一部分。學會去辨別信息,真正意義上地獨立思考去獲取真相,以科學思維去“證偽”求真,以事實陳述來代替觀點陳述,以大曆史敘事方式看待當今世界,這是時代對我們的要求,也是“緊張基因”應有的正確反應。

黑格爾曾經說過,一切本質的東西,注定要通過現象彰顯出來(黑格爾的邏輯學)。對於贏得冷戰以後的、受新自由主義浪潮裹挾著的M國精英們來說,以極度自戀並且以自我為中心的方式去解釋世界、識世界是自然而然的事。基於其戰略背後的影子政府(deep state)強大的戰略謀劃能力和戰略執行力,尤其是當下他們整合了M國之前連續兩屆政府對正在崛起的東方大國的戰略,因而能夠以扭曲的但依然是雄心勃勃地方式,多層次地創造出各種各樣的概念和框架,構建出來一整套宏大的意識形態和話語體係,從而力爭在觀念和認知領域方麵對東方大國形成一種碾壓性的優勢。這種絕對優勢的背後,依然體現出了“緊張基因”的作用:為了永保稱霸天下的心態不受“威脅”,采取所有手段去壓製心中設定的假想敵。

越是情緒洶湧,越不要忘記常識。對於真心擁抱中華文明的海內外華人,一定要知道,東西方之間注定要進行一場非對稱的競爭,而國際關係最終還是要看實力,看自己的發展。 針對這種在意識形態和話語體係上的壓倒性的威脅,由“緊張基因”支配著的人們,要在真正意義上理解什麽是持久的戰略博弈。保持充分的耐心和擁有充分的信心,不受話題控製以尋找證據。事實也已多次地明確地告訴人們,M國沒有對東方大國一擊致命的決定性的手段、資源和力量。很多時候人們對這種威脅的認知高估,一個重要原因,其實就是一種自我的投射,是把自己腦子裏麵想象出的完美無缺的M國,和現實的M國密切地結合起來所導致的結果。在人們想象的空間裏,M國現在仍然在某種程度上是無敵的,隻要你願意在心理層麵上對他構建出堅定的信任,甚至是信仰。實際上人們會漸漸發現,對於M國這個冷戰後唯一的超級大國的成色,那種揮斥方遒、掌控天下的狀態,跟現在已經有些明顯的變化和差別。其疲軟勞累,缺乏可支配的有效資源清晰可見。越來越多的人已清醒地認識到了這一點。
 
自鴉片戰爭以來,海內外華人多少存在著不夠自信的問題。雖然現在東方大國在各方麵的發展已使人們有了自信的基礎,但觀念的轉變往往滯後於現實的發展,精神上的獨立、自信和從容需要一個長期的建設過程。隻有自信才能清醒地認識自己、才能客觀地比較世界。麵對M國及其西方的追隨者的壓力時,方能不卑不亢、從容不迫。在麵對自身的問題時,才能不怕敏感、不怕批評,從而克服“緊張基因”給人們帶來的消極影響。華人通常不擅長西方式的口舌之辯,人們會強調友好、善意,以表達人們的美好願望。但麵對西方人的那種隻認邏輯、認說理的交流方式,則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在思想交鋒的時候一定要講好情理,但卻不能止於文化符號和淺層次的故事,以避免產生一些刻板印象,落入對方設計的話語陷阱。而用西方的概念、理論、曆史敘事和思維邏輯去訴說,自然就跳不出它的圈套。努力頂對著、去批判性地講道理,雖然難能可貴,但是在西方觀念仍然處於主導地位的這個時代,能聽進去、能聽懂的人也不會多,容易變成自說自話。采用科學的、大眾的和國際的話語相結合,跳出西方的邏輯,用世界能聽懂的語言表達出一套既有自己的立場又有世界普遍性的敘事方式,講出有邏輯有力量的東西,以獲得多數人的認同和共鳴。同時不急躁、不擺說教姿態,更不咄咄逼人。以一種平等尊重的姿態和世界人民對話,傳遞華人的看法。進而塑造一個可信、可愛、可敬的華人形象。

最後,對以“新羅馬帝國”自居的M國當代精英而言,他們也應該認真地再讀一遍十八世紀英國理性主義曆史學家 愛德華.吉本 的《羅馬帝國衰亡史》(The History of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 Empire )。從書中可知,自從基督教在羅馬帝國廣泛傳布和熱忱信仰之後,古羅馬帝國的人們用輕信代替了理智、用狂熱代替了思考。加上腐敗和在國體、思想、文化上的分裂,以及蠻族入侵等,導致輝煌的羅馬帝國文明最終衰亡。現代M國精英和政客所麵臨的國內狀況與其有著異曲同工之處,也到了需要他們認真思考的時刻。麵對M國極力轉嫁國內危機,“第五縱隊”及其背後勢力極盡將禍水東引,昂-撒資本體係極力控製壓迫之際,所有希望世界和平的華夏兒女要努力克服“緊張基因”帶來的消極反應,跳出自己舒適的認知圈層,牢記這是一場信念之戰。以這樣的心態麵對這個世界: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