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希羅

從荷馬到三哲再到維特魯威,三千年前愛琴海東岸那片貧瘠的土地上誕生了人類史最偉大的先哲和我們得以生存的現代文明
個人資料
正文

車行普羅旺斯 - 古羅馬軍團之凱旋

(2022-05-22 04:47:03) 下一個

就是祂了!

石橋寬不及十米、長不過十數米,老舊、簡陋。

橋上遊人如織。不時有車輛穿行,人們從車內探出頭來,奇怪為什麽這麽多人對著石橋拍照。

橋是單拱,石塊堆砌而成,仔細觀察,石縫之間竟無水泥。

就是這座簡單的石橋,矗立在Quveze河上,兩千年了!

石橋秉承了羅馬工程師的原則:實用、堅固、不做作。兩千年來,祂安靜地立在那裏,看著很多年輕數倍的華麗的橋被湍急的Quveze河水擊垮。

韋鬆拉羅邁納 Vaison-la-Romaine 是我們古羅馬探幽的首個市鎮,第一站就是石橋。

韋鬆拉羅邁納:古羅馬石橋

羅馬軍團進駐普羅旺斯後,進行了大規模的交通和市政建設,其中建於公元前118年的古羅馬大道 Via Domitia 將羅馬、普羅旺斯和西班牙連接起來,西可通伊比利亞半島,北可進高盧【注一】

說古羅馬的普羅旺斯不能不說愷撒大帝 Gaius Julius Caesar。這位智謀無雙驍勇善戰的政治軍事天才卸任羅馬行政官後,在南高盧發動了九年戰爭(前58年-前49年),前52年裏昂北的阿萊西亞之戰,徹底擊潰十倍於羅馬軍團的高盧聯軍,從而將將法國和西班牙大部分地區通通變成了羅馬行省,普羅旺斯(即行省)這個名字即源於此時。

愷撒被刺死後,其養子 奧古斯都 Augustus (即屋大維)在古羅馬大道的中樞修建了一座龐大的凱旋門【注二】以紀念其父和羅馬軍團的老兵。

祂位於普羅旺斯的奧朗日Orange,古羅馬大道的中樞。此刻我們就站在這座凱旋門下。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奧朗日凱旋門雖不是最大的,卻是現存最古老的,其設計理念 - 如大量主題浮雕、Corinthian立柱 - 被後世廣泛應用,包括羅馬的君士坦丁凱旋門。

古羅馬大道上名聲比奧朗日更盛的是尼姆Nîmes。作為高盧地區最早的古羅馬殖民地,奧古斯都稱帝後宣布尼姆為普羅旺斯首都(原因見《古羅馬軍團之盛宴狂歡》)。為此尼姆修建了六公裏的城牆、十四座城門,並在城西北的Cavalier山上建造37米高的Magne 哨塔。

 

 

 

 

                            Magne 哨塔

法蘭西城門Porte de France

尼姆貴為首都卻不是依水源而建。為滿足六萬市民以及羅馬士兵的需要,羅馬人建造了一條50公裏的水渠,從海拔72米的Uzés引水至海拔60米的尼姆;也就是說,50公裏的水渠僅僅有12米的落差,在水渠中段、落差是每公裏2厘米(1:20,000)。不僅如此,水渠必須橫跨又深又寬的Gardon峽穀;古羅馬工程師曾用缸吸管siphon技術解決類似工程問題(一千五百年之後,哈林頓爵士Sir Harington 利用缸吸原理發明了抽水馬桶),但是尼姆水渠落差太小、Gardon峽穀又太深太寬,缸吸法不適用。

怎麽辦?造一架水道橋就是了。

50米高、400米長,三層;頂層輸水、底層行軍。

祂就是嘉德水道橋 Pont Du Gard,水道橋的至尊寶典!

嘉德水道橋既是世界最高、亦是保存最完好的水道橋,參觀者甚至可以在頂層的輸水渠走過峽穀。

嘉德水道橋

走橋頂,先排隊

為防止蒸發,輸水渠是全封閉的

從高處遙望水道橋

嘉德水道橋:再來幾張

水渠終點是尼姆分水站Castellum。分水站有兩層:公共用水在底層,在滿足公眾需要之後,頂層的水則輸向貴族的莊園。

尼姆分水站Castellum - 左下圖顯示兩層分水裝置

不誇張地說,用人造水渠長距離輸水是羅馬工程師的偉大發明,尼姆水渠特別是嘉德水道橋則是古羅馬水渠的典範,說是奇跡也不為過。

古羅馬水渠遍布歐洲、中東和北非 - 嘉德水道橋博物館

尼姆水渠:示意圖、沿途遺跡和相關數據 - 嘉德水道橋博物館

但是設計嚴謹的羅馬工程師還是百密一疏,忽略了一個東西:水垢。因為落差小、流速低,水垢慢慢留在水渠石壁上,造成輸水效率逐年降低,他們不得不定期清理。水渠建成四百年後,隨著古羅馬帝國和尼姆的衰落,尼姆水渠也荒廢了。

說起來古羅馬大道上最老的凱旋門其實在聖雷米St.Remy-de-Provence的格拉儂 Glanum,和梵高生活過的聖保羅修道院隻有數步之隔(見《追蹤梵高》)。

愷撒於前49年占領馬賽,之後羅馬人開始在格拉儂設殖民點,修建了廟宇、廣場、浴場、水壩和水渠,規模雖不及阿爾勒和阿維尼翁,卻也五髒俱全;凱旋門建於前25年,是高盧地區的第一個,凱旋門的浮雕記錄了愷撒對北高盧的征服。

 

 

 

 

 

格拉儂在聖雷米南一公裏,凱旋門旁邊還有一座三層陵塔。

格拉儂的古羅馬凱旋門和陵塔

按照計劃,我們離開聖雷米後直奔另一古羅馬重鎮阿爾勒,但是在路上看到一個小指示牌:Roman aqueduct of Barbegal,突然覺得有些眼熟,於是左轉進入鄉間小路一探究竟。

兩度迷路、七拐八彎之後,我們看到了這個:

殘破不堪的Barbegal水道橋

跟高大雄偉、攘往熙來的嘉德水道橋相比,用殘破不堪來形容Barbegal都是understatement。祂不僅矮小、而且已經斷成十數截,一條依稀可見的小道長滿了衰草,我們兩個是僅有的遊客。

心有不甘,我們沿著小路向前走,很快走到一座小山包,在這裏水道橋和山連為一體,山體被鑿出一道兩米寬的水渠。穿過深深的水渠,前麵豁然開朗,原來我們是在山頂上。

在平原和山頂之間的山坡上,有七八個方台,也是殘破不堪。

“回去吧”,牧嫂一臉失望。

“等等”,我隱約覺得有什麽,就是想不起來了。

這樣呆看了一會兒,突然靈光一現,“這就是傳說中的水磨啊!”,我興奮地大喊。

公元一世紀時,阿爾勒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而重要的城鎮是一定要有水渠的(不知道為什麽,這事兒得請教羅馬史專家)。水源來自Alpilles山,因為山勢陡峭、落差過大(尼姆水渠是落差太小 - 僅僅十二米,阿爾勒水渠是落差太大 - 加起來近四百米,看來古羅馬人喜歡沒事找事嗬嗬),從山頂到平原需要解決方案。

古羅馬人的做法是建水磨。他們依山勢修建了兩行、八層、共十六架水磨,上層水磨為下層提供水源;他們還在山頂建了水閘來控製流量、在山坡修建石階以便操控和維修。據記載,水磨運行了兩百多年,每天可以磨製4.5噸麵粉。

Barbegal waterwheels是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水磨

Barbegal:山北丘陵架起水道橋

Barbegal:山頂上鑿出水渠

Barbegal:下山坡度過大,通過水磨引水,一舉兩得

Barbegal水道橋+水磨:示意圖

阿爾勒水道橋,沿途經過聖雷米和Barbegal水磨

阿爾勒的古羅馬浴場就在羅納河邊。參觀時我不解地問售票員:“既然阿爾勒有羅納河,為什麽還要修水渠?”,售票員想了一下、回答竟然是 “你是第一個問這個問題的,我也不知道為什麽”。

阿爾勒的古羅馬浴場

從阿爾勒去艾克斯Aix的路上,我們繞道去了弗拉維安石橋Pont Flavien。石橋位於朱麗亞奧古斯塔大道Via Julia Augusta 西端,將阿爾勒的羅納河和皮亞琴察 Piacenza 的瓦河Var River連為一體,是古羅馬公路網的一部分。

弗拉維安是僅存的奧古斯都時期凱旋拱石橋,很多學者認為祂是意大利本土之外最漂亮的羅馬古橋;而且跟韋鬆拉羅邁納石橋一樣,兩千年來一直在使用,直到上世紀末修D10公路時才繞開石橋。

建築材料均取自本地石材,橋基為黃色limestone、凱旋門則是白色,門楣四角上是四隻石獅,威風凜凜地注視著遠方。

弗拉維安Flavien石橋

弗拉維安Flavien石橋凱旋門頂的四隻石獅

在凱旋石橋上結束我們的古羅馬軍團之行,實在是再完美不過了。

古羅馬大道Via Domitia連接亞平寧、高盧及伊比利亞起來

古羅馬大道:拍於韋鬆拉羅邁納羅馬博物館

朱麗亞奧古斯塔大道Via Julia Augusta

古羅馬軍團凱旋之旅

 

【注一】古羅馬的交通係統頗為完善,公元一世紀羅馬帝國的鼎盛時期,有29條大型軍事公路由首都羅馬以輻射式向外擴散,接上羅馬帝國內113個省份372條大道,總長超過40萬公裏,其中8萬5百公裏的道路已經鋪石,單在高盧就有超過2萬1千公裏道路。為保證公路體係的暢通,古羅馬的工程師修了成千上萬座橋,出於可靠性原因、這些橋大部分是石拱橋;據考證,現在保留下來的羅馬古橋有九百多座,歐洲就有八百座,其餘的在中東和北非。

【注二】關於奧朗日凱旋門的修建日期,一說愷撒於前49年修建、奧古斯都改建,不過大部分學者現在認為是奧古斯都始建於公元前後,繼任皇帝提貝裏烏斯Tiberius在紀元27年重建。

【注三】奧朗日Orange、嘉德水道橋Pont du Gard、阿爾勒Arles均為世界文化遺產,尼姆還在申請待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晝夜思想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受益匪淺,希望讀到更多你的作品!
巴黎到羅馬 回複 悄悄話 嘉德水道橋堪稱羅馬引水工程的扛鼎之作,雖然羅馬人還有很多極其偉大的工程。
五湖以北 回複 悄悄話 三層拱橋水渠太壯觀了,古人智慧不輸今人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