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第二個目的是培養判斷對錯的能力。這個關係到經濟發展和世界和平,這個能力的提高,有助於消滅貧困消滅戰爭,因為貧困和戰爭主要是錯誤觀念造成的。
遺憾的是這個能力還沒有確定為教育體係的目標。有些教育體係的目的甚至是背道而馳,完全是為了洗腦。在自然科學領域,有一些科學方法的培養。我隻知道某一個物理學派把它當作博士資格的一票否決權。具體操作是這樣的,博士資格考試首先是筆試,一個星期後是麵試。在麵試的時候會根據你筆試的情況問一些問題。如果你筆試時做錯了,你還不知道自己錯了,你就失敗了。也就是說,在開卷和時間充足的條件下,你要100%的正確,這個是一個很高的標準。
當然,考試的時候教授是控製了題目的難度的,而現實生活中題目的難度是不可控的。我們可以通過試驗,來降低判斷的難度,由事前的思維判斷變為事後的驗證判斷。判斷力高的人對於超出他判斷能力的事情會說無法判斷而不是說錯。
如果我們設計標準化考試來衡量判斷能力,或許可以這樣:答對一題得一分,不答(不確定)得零分,答錯一題倒扣十分。
通過培養和測量判斷能力,我們可以達到以下幾點效果:
一、提高人群的整體判斷能力,這樣我們知道誰在胡說八道,至少一些低級的騙術會被識破。
二、提高人群對判斷能力的客觀認知,知道自己判斷能力的高低和整體人群判斷能力不高的客觀現實。也就是說,整體的提高是有限的,隻有少部分人判斷能力可以提高到較高程度。一個企業,一個國家,隻要善於發現和利用這些高判斷能力的少數人,就可以大大提升整體水平。知道自己判斷能力低,就不會自認為是,就不會走極端。
在決策層麵,判斷能力尤為重要。判斷能力也應當成為選擇國會議員和最高法院大法官的必要條件。
我們來看看美國的奴隸製。因為奴隸問題,美國發生南北戰爭,死亡62萬人,超過美國其他戰爭死亡人數總和。是不是有比戰爭更好的辦法呢?奴隸問題本質就是一個觀念的判斷問題,那麽我們就可以先選擇判斷力高的人,然後來看他們對奴隸製的看法。我選擇了傑斐遜、亞當斯、富蘭克林、漢密爾頓、伯爾等人,他們都反對奴隸製。當時,少數服從多數的投票辦法就會擁護奴隸製,而我們先選一些判斷力高的人來評估就會放棄奴隸製。
順便說一下,反對奴隸製並不是要指責奴隸主。那種把奴隸主都描寫成壞人的做法是現在的政治宣傳。在反對奴隸製的人當中,隻有亞當斯一人沒有奴隸。在當時不擁有奴隸不但政治不正確,而且有經濟損失。就像現在隻有少數人意識到小費製度的錯誤,不給小費會被人看不起,還有經濟上的損失。有人爆料說希拉裏有時不給小費,如果是真的,說明她思想比較先進,給小費是刻意隨俗,不給小費是自然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