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改變專家的信念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上個星期我把世界各國的信冠人口死亡率排行榜轉給了一位WHO新冠專家。本意是說,事實證明隔離和反向隔離是有效的防疫戰略,請WHO改變其壓平曲線的戰略。他的回複是你怎麽會相信中國的數據?要改變專家的信念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我把worldometers的世界各國新冠死亡率按每年萬分之一分類,也就是說自新冠疫情以來按百萬分之兩百為界分成四類:零到百萬分之20為優(約30個國家,包括中國),百萬分之20-200為良(約50個國家),百萬分之200-2000為差(約100個國家),大於百萬分之2000為最差(約30個國家,包括美國)。
這個數據與我在2020年四月對美國疫情戰略的預測大致一致。當然,其他國家的人口結構社會經濟健康狀態不同,同樣的戰略可能有10倍的差別,但戰略差別在1000倍以上,還是容易區分的。在優和良兩檔中幾乎全部是嚴格隔離和反向隔離(放任自流),兩個例外是日本和挪威勉強進入良的範圍。差和最差兩檔幾乎都是壓平曲線,越南和泰國是例外,屬於隔離失敗稍微過界。
【上策一,嚴格隔離,人口死亡率百萬分之一到十萬分之一,死亡人數300~3000,時間二個月,經濟損失百億美元。
上策二,反向隔離,人口死亡率十萬分之二到萬分之二,死亡人數6千到6萬,時間二個月,經濟損失百億美元。基本上是無為而治。
中策,放任自流。死亡人數10萬左右,時間二個月,經濟損失百億美元。放任自流是自發的反向隔離。
下策,壓平曲線,死亡人數60萬到100萬,時間二年,經濟損失萬億美元。】
專家不代表科學。專家代表套路,專家對套路負責而不對最終結果負責。費爾曼的說法更為直接,科學就是承認專家的無知。建議民眾不要戴口罩就是出自壓平曲線的套路。科學就是質疑,注重事實,而不是職務名氣,新冠疫情是一個很好的科學素養教育的案例。
我從2020年四月起不斷向美國政府、專業雜誌、主流媒體、大學等鼓吹反向隔離,沒有作用。美國的疫情在壓平曲線的錯誤戰略下,如預期那樣死亡數已達81萬,經濟損失數萬億美元,人均損失超過一萬美元。
我從2020年四月起就在文學城鼓吹反向隔離,估計有些人已經聽煩了,但也有人問什麽是反向隔離?反向隔離就是與正常隔離相反,正常隔離是隔離病人,而反向隔離是自願隔離還沒有感染的高危人群,放任自流就是一種自發的反向隔離。反向隔離失敗的風險就是變成壓平曲線,關鍵是要消除壓平曲線的錯誤影響,這就是在一些非洲國家自然的事情在歐美國家反而比較困難。
細心的讀者也許會看到,隔離比反向隔離的人口死亡率低至少一倍到十倍,你為什麽不推薦隔離而鼓吹反向隔離?成本和執行難度。反向隔離是近乎自然的戰略,完全自願,所有國家都可以做到,政府沒有額外成本。這也意味著資本無利可圖。鼓吹反向隔離對個人來說無利可圖,但對社會可減少幾百萬的死亡,避免十萬億美元數量級的經濟損失。
專家也有犯錯誤的時候,需要一種機製來糾正錯誤。有以下幾種選擇:
一、請教獨立思考的人(Thinker),而不是請專家評議。這也是喬布斯采用的方法,他不知道iPhone是不是一個好主意,他請教了一個發明家,而其他的CEO搞專家評審,當然是一致否決,要麽順從專家失去商機甚至公司垮掉,要麽被專家搞掉(有兩個),隻有強勢的CEO才能力排眾議。福特請教愛迪生也是同一個思路。這個也是我向美國總統建議的辦法。
二、審查提案的人是不是獨立思考的人,而不是直接審議提案。道理與上述相同。
三、組織人員仔細與提案人一起討論提案。愛因斯坦說,有前途的想法初看起來都是荒謬的。根據事實而不是信念。一個星期不夠,兩個星期。一個月不夠,兩個月。
四、試驗。實驗證實或證偽。反向隔離可以在一個城市試點,三個月出結果。現在已經有幾十個國家的相關數據,事實勝於雄辯。
作為一個專家隻研究一個局部,但所有的局部要形成一個整體戰略才有效果。局部的研究也要在一個正確的戰略框架上才能更有效。戰略失誤,徒勞無功。
作為普通老百姓,不要聽忽悠,事實勝於雄辯。不要被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搞糊塗了,關鍵是人口死亡率。你可以質疑壓平曲線的錯誤戰略,建議政府部門考慮隔離或者反向隔離的正確戰略,這可以避免更多的新冠死亡和經濟損失。
來源: solo1 於 2021-12-08 07: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