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風獵

冷眼觀世界,靜心坐井中
個人資料
齊風獵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沒有圖書的年代,手抄《少女之心》風靡全國

(2023-09-10 09:32:39) 下一個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人,可能都知道《少女之心》這部小說,是在文化大革命結束後,被國家有關部門封殺禁忌的一部“毒書”。
1975年,一部愛情小說《少女之心》悄然問世。
現在有的正規出版物比它更有過之,隻是那個年代禁錮了人的思想和自由,我小時候看過一些大點的人不知從哪裏傳回來的手抄書,書名我沒記得了,是講盜墓的寫得很嚇人很驚悚,那年代也是“禁書”!

由於買不到正版,民間有人開始抄寫,手抄小說成為年輕人的時尚。

當我們十幾二十幾歲時,正處於青春年華的時光,也參加了手抄行業。在飯桌上,煤油燈下,連續十多個夜晚,手都寫腫了還要堅持。抄寫完畢等於閱讀完成,隨即又傳給相好的朋友,朋友再抄一本,再傳給別人,以後一傳十,十傳百,成為我們這個小地方廣為流傳的稀少讀物。

有關資料顯示,全國手抄本《少女之心》數以萬計,各地出現了眾多不同的版本。
正值“文化大革命”末期,是一個沒有圖書的歲月,盡管經濟落後,生活窘困,但民間讀書的渴望仍然強烈。當時除有《毛澤東選集》《歐陽海之歌》等很少書籍之外,其他書籍都被當作毒草鏟除了。
文化的荒蕪造成人們精神生活的缺乏,給手抄本的流行提供了廣闊空間。人們手捧著紅寶書,背誦著毛主席語錄,暗地裏卻手抄傳奇書籍和民間故事。手抄本數量種類多得驚人。農村人為填補精神上的空虛,大量傳抄民間文學手抄本《梁山伯與祝英台》《十裏亭》等歌詞唱本,在集體勞動和喜慶場合傳唱。
我除了抄寫《少女之心》之外,還抄寫過《一隻繡花鞋》《第二次握手》《苦菜花》《李宗仁回大陸》等書籍,成為手抄本的高手,在當地青年人中小有名氣。更成為我廣交朋友,學習文化的途徑。
由於《少女之心》大量抄寫,廣泛流傳,幾乎普及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程度,引起一時轟動。有關部門針對《少女之心》這一“淫穢”手抄本流行的情況,特地頒布“圍剿手抄本”令。所以我們隻能偷偷摸摸地抄寫,生怕被幹部們發現。
文化大革命結束,改革開放以後,人們再來閱讀《少女之心》才發現,其細節描寫都沒有超出赤腳醫生手冊中有關生理衛生知識的介紹性白描文字範疇。
讀者樹林葉豐留言說:“我也抄過。其實,此書並沒什麽實在意義,說藝術沒藝術,說知識沒知識,有的隻是激發荷爾蒙罷了。不過,在當時的背景下,能如此地寫,也算是一個大膽的傑作吧!至少能填補一代青年人的精神空虛!”
讀者智慧光束說:“我看的時候好像十六七歲。現在內容一點都不記得了,隻是印象當中,描寫得內容很淫穢。”
讀者無悔的海浪說:“我原在福州市某中學讀書,1976年時讀過,當時還不滿18歲,因我有體育技能,所以把我送進了上海市體育學院……小說中以自述的形式描寫的,自述者名叫柳嫚娜,男主角是表哥徐少華,還有一個男同學林峰。這個小說坑了一代學生。”
讀者自由麵條說:“第一次看是在初二的晚自習上,(看著看著)馬上大腦一片空白,呼吸急促,臉色潮紅,眉頭冒汗,心跳加速,二目呆滯,跨下金雞獨立幾十年了,當時的感覺還記憶猶新啊。”
讀者大瞎鷹飛說:“現在有的正規出版物比它更有過之,隻是那個年代禁錮了人的思想和自由。”
更多讀者留言說:這是青春的回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京華人 回複 悄悄話 我看過這個手抄本。但名字叫《曼娜回憶錄》。後來來美後,有人又貼出這部手抄本,名字是《少女之心》,我看了一下與我之前看的手抄本內容基本一致。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