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風獵

冷眼觀世界,靜心坐井中
個人資料
齊風獵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齊風獵作品】家是一本隻有用心靈才能讀懂的書

(2023-08-24 12:52:31) 下一個

家是一本隻有用心靈才能讀懂的書

人到中年,常常說起的,無非是家庭;常常懷念的,無非是芳華。

在我們曾經芳華的年代,是羞於談起異性的,更何況談論性。仿佛隻要談起了“異性”和“性”,便已是偷吃了伊甸園裏禁果的罪人。而今,三五成群的話題,必是家庭,以及兒女們的婚姻。

最是親密同窗情。分別三十年,芳華已不再。這幾年,中學同學聚攏一起,懷念過後,話題就回歸到各自的“家”。

家是什麽?每一個人,都曾經年輕過。年輕時的我們,對於家,有著太多向往,美好的,整個房子都裝不下。

家,該是著名作家巴金的長篇小說吧?那是《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是五四運動中,追求自由愛情和幸福生活的抗爭,是反抗封建禮教的聲討檄文和宣言戰書,是刺向黑暗蒼穹的匕首和利劍。

家,該是共同生活的眷屬和他們居住的地方吧?那是一座充滿愛的房子,即便樸素也有美麗的憧憬,即便豪華也不失溫情。房子裏麵可以沒有沙發,可以沒有電視,可以沒有油畫,可以沒有保險櫃,可以沒有一切一切,但是,一定要有廚櫃和灶台,一定要有一張軟軟的大床,一定要有歡聲笑語,一定要有脈脈的溫情。兩個素不相識的人組成了一個家,這就是一種緣,無論是誰,在這座房子裏都有著無可替代的位置,缺少了誰都是今生的遺憾。

家,該是一束陽光,該是一盞明燈,該是一處港灣,該是一潭溪水,該是一陣清風,該是一縷情絲……我們想了太多太多,就是沒有想到過,家會是一處冷冷冰冰,磕磕碰碰的地方。

就這麽,我們每個人都懷揣著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期待,走出校園,出向社會。一轉眼,三十年。再聚首,每個人心中的家,又是什麽?

一是有家派的四個選項。選項A,正幸福著,牢不可破;選項B,不溫不火,得過且過;選項C,不幸福著,搖搖欲墜;選項D,同床異夢,得過且過。

二是無家派的三個選項。A,曾經幸福過;B,從未幸福過;C,不好意思,哥(姐)一直都是單著呢。

於是,關於家的內容,豐富了許多。

多年前,我應邀為友人的一部作品寫《序》。起筆寫道:“正所謂,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從小學到中學,從中學到大學,這期間,我們每個人,就像是小溪裏的流水,隻能而且必須,沿著同一條河道,向前奔湧。這些流水,一旦匯入廣袤的海洋,就沒有了河道的製約,於是,有的不願意繼續奔流,停留在了岸邊;有的隨波逐流,能走多遠,便走多遠;有的視野寬廣,漂洋過海,抵達了大洋彼岸。”

在海洋裏,匯入了更多的水流,即便是長江黃河,即便是亞馬遜、密西西比和葉尼塞的河水,最終都是要匯入占有地球百分之七十麵積的海洋。誰也說不準,自己會遇到來自於哪條河流的水珠,就像是我們說不準,會遇到怎麽的人生。

水分子的構成是氫二氧。兩滴水相遇,你拿出一個氫原子,我拿出一個氫原子,就緊緊地凝合在了一起,氧便是粘合兩個氫原子的愛情。這便成了一個家。這個家,或許,會選擇寧靜,讓太陽一曬,溫溫暖暖,不要不要的;或許會選擇繼續奔湧,共同享受旅行的樂趣,彼此地吸引著,一周,一月,或是一年,相聚一起,最是相思,最是甜蜜。

兩滴水結合,有的是因為偶遇,有的是因為受到了外力撮合,有的是因為一路追求,還有的是因為,別無選擇。

水本身是潔浄的,但潔淨的水,是容易遭受誘惑、遭受汙染的,就有許多,曾經結合了的水,又因為種種而分開,繼續尋找那個氫、那個氧。

家,該是有情的,有情才會有家。作家梁衡說,愛情是人生最美好的一章。它是一個渡口,一個人將從這裏出發,從少年走向青年,從父母溫暖的翅膀下走向獨立的人生,包括再延續新的生命。因此,它充滿著期待的焦慮,碰撞的火花,沁人的溫馨,也有失敗的悲涼。它能奏出最複雜,最震撼人心的交響曲。許多偉人的生命都是在這一刻放出奇光異彩的。

說到這,便想起情竇初開的李易安。她是我每去泉城濟南,都要去憑吊的“千古第一才女”。她在《浣溪沙·閨情》裏這樣寫道:

“繡麵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一麵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注:寶鴨,指古時女子發型。)

好一個眼波才動,你可猜到?好一個半箋嬌恨,誰寄幽懷!

還有她寫的《點絳唇》: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鏟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注:襪,指不穿鞋。)

這應該是在初秋時節,露水濃了,花兒瘦了,天卻還是熱的,早起的李清照正在打著秋千,怎麽就來了客人呢?來不及穿鞋就急匆匆地躲避,卻是還要,倚在門上偷偷地看!

這是對愛情,亦是對家的美好期盼,任誰讀罷,便是醉了。

李清照得到了自己期待中的情,期待中的家。夫婿趙明誠是一位翩翩少年,兩人又是文學知己,情投意合。趙明誠的父親也在朝為官,兩家門當戶對。

兩個人的結合,是否需要門當戶對,曆來就有不同認知。我認為,凡事都會找出極端個例,因此不能一概而論。大致來講,門當戶對,意味著夫妻二人會有更多的共同語言,會產生共同的主題交流,會達成更多的和諧共鳴,家庭也會愈發穩定。婚後,李清照寫了這樣一首《減字木蘭花》: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怕郎猜道,奴麵不如花麵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她說,我從賣花郎那裏,買了一枝含苞欲放的春花,怕情郎看了,會覺得嬌豔的春花比自己的麵容美麗,卻又不肯甘拜下風,於是便把鮮花簪在鬢邊,同春花比美,讓情郎品評,自己與鮮花到底哪一個漂亮。

哎呀,哎呀,這分別就是在大秀恩愛嘛,哪裏教人看得下去?

後來,趙明誠在外做官,夫妻兩地相守,她便寫下《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有家不得團圓,思君不得君,才有了這“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萬般揪心。

曾與一位知名老報人品詩論文,他感歎道:“正因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所以,才有了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是呀,人,在大千世界的誘惑和考驗麵前,真的能夠長久嗎?如果總是能夠長久的,又何來但願?

這話,應到了甜甜蜜蜜的李清照身上。公元1127年,金軍攻破東京(開封),俘虜了徽、欽二宗及皇族、後宮、貴卿、朝臣等三千餘人,掀開了中國曆史上漢族最為屈辱的一頁。第二年,建康城發生叛亂,身為知府的趙明誠用繩子縋城逃走。李清照為丈夫的臨陣脫逃而深感羞愧,在逃難至烏江鎮時,麵對浩浩江水,吟下了千古絕唱: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是真真正正的國破家亡。

能夠善始,未必善終,我每為李清照歎惋。但時過八百多年後的今天,人生的悲歡離合,一如當年。對於許多人來說,家,曾經是寧靜的,曾經是溫暖的,曾經是甜蜜的,曾經是安定的。

曾經,就是這個曾經啊,多麽令人傷心,令人痛惜,令人歎惋!

我想說,家,是一本厚重的書,隻要用心靈解讀,一輩子,都溫馨生動。

且行,且珍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齊風獵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花似鹿蔥' 的評論 : 感謝您的鼓勵。
齊風獵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elfie' 的評論 : 家需要用心去經營。謝謝關注。
花似鹿蔥 回複 悄悄話 好文!
elfie 回複 悄悄話 My family is centered around the children. If not for them, we wouldn't be married and stay together. We have no regard, no interest to each other anymore. But both of us love the kids and want to make them feel happy. We stay together so that they could have a family. When my kids grow up, it'll be time to rethink about our lives. Maybe part our ways, maybe coexist.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