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幸福是一種能力

(2022-02-07 09:07:48) 下一個

    “幸福是一種能力”,是我前不久聽到的一句話,越琢磨越覺得很有道理,真是一針見血地說到了點兒上。

      擴展一下也可以說:幸福不是一種狀態,而是一種態度,一種能力。

      人們經常想:等我考上好的學校就好了,等我上了大學就好了,等我成年了自己做主就好了,等我找到工作發揮才幹就好了,等我掙到錢有經濟基礎就好了,等我買了房子沒後顧之憂就好了,等我,等我……但是每在達到了預想以後,並沒有擁有之前想象的幸福感,而是很快又進入了下一個“等我”的階段,繼續等待幸福的到來。從年少到青年,中年,甚至老年,都是在這樣的循環中等待,到頭來很難說自己的生活是幸福的。如果把幸福歸結在一種狀態上,不斷地沉浸在尋找這種狀態之中,那我們就很可能經常與幸福擦肩而過了。

      我們身邊也不乏這樣的例子,不論經濟條件有多好,學曆有多高,事業有多成功,身體有多強壯,家庭有多美滿,都不能讓他們感到幸福,而還是總被煩惱纏繞,整天憂慮重重,抱怨不斷。而恰恰相反,同時卻有許多人在生活中物質匱乏,常常捉襟見肘,或事業中困難重重,舉步維艱,或命運多舛,屢受打擊,或生活淡淡,平靜如水,卻感到是幸福的。

       無論每個人的生活狀況如何,都不是決定他是否幸福的關鍵。一個人幸福與否,取決於他有沒有發現和感知幸福的能力。

       舉例說,每天早上在熙熙攘攘的上班人潮中,能抬頭看看樹枝上的小鳥在嘰嘰喳喳,仰頭閉目體會一下朝陽溫暖地撫摸在臉頰上,或觀察發現在路邊一年四季的變化,這些點點滴滴,都可以使一天以愉快開始。這種愉快是不需要什麽前提,什麽物質條件的,是隻要有心去做,每個人都可以的。如果每天都是愉快地開始,那誰能說這樣的生活不幸福呢?

       當然生活中也有太多的不順心和挫折,是無法避免的,也是要麵對的。但如果隻把注意力放到消極的地方,從而把它在生活中的比重放大,那生活自然而然是痛苦折磨,沒有幸福可言。這時,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可以幫我們調整視角,把目光轉向令人愉快的地方和事情上,看到大自然的美好,感到家人的疼愛和關心,體會朋友的支持和理解,用美好樂觀的感受給自己添加正能量,去麵對生活中的問題。

       幸福的人不一定總是順風順水,不受打擊。不順心的狀態不是生活不幸的理由,因為他們有能力在最艱難的日子裏發現美好和愉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繁思渺悟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混跡花草中的灰蘑菇' 的評論 : 謝謝!
混跡花草中的灰蘑菇 回複 悄悄話 好文!讚“幸福是一種能力”!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