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話題筆者自己都覺得說膩了。但是最近看了一篇書評的帖子,評論的是張宏傑寫的《簡讀日本史》。筆者沒看過這本書,但是看了書評以後,感覺《簡讀》這本書隻是介紹了日本人國民性的一些表麵現象,並沒有實際交待這些表麵現象背後所產生的深層原因,然後就隨便和中國文化,中國人的國民性進行比較,以彰顯日本人國民性的優秀。
筆者比較不明白的是,這種的作品基本觸及不到日本社會,日本人表麵特征下所形隱藏的深層原因,但為啥能在國內大行其道,而且數量很大那。甚至很多都是著名學者,留日博士寫的。特別是有些人還故意把一些日本人國民性吹的很光鮮,這可能也是近年造成精日一族泛濫的主要原因。
因此筆者猜測,很多學者包括留日博士學者,都是在日本校園裏了解的日本,都是受到極其善於包裝,美化自己的日本人的影響。因為筆者有次和一位留日文科博士聊天時,他居然不知道“村八分”這個詞。不客氣地講,不知道 “村八分”這個詞,就等於不知道日本的曆史和文化。
因為日本人所謂的具有強烈的對集團的歸屬感,對集團的忠誠心和責任感,以及他們普遍認為集團的意誌就是自己的信念,和日本人害怕和別人不一樣等等國民性,都是源自於村八分懲罰文化。不知道這些結果就是隻能被動的接受經過日本人精心美化過的日本曆史,和社會人文。
所以遺憾的是,很多著名中國學者都是在不知道“村八分”懲罰文化這個前提下,他們的著作自然而然地展現給中國讀者的,當然就是經過美化過的,全是光鮮的東西。導致這些學者在中國人麵前幼稚地大肆吹噓這些光鮮的東西,然後和中國文化,中國人進行比較,把中國文化貶損的一錢不值,然後洋洋得意地說人家日本人如何自律,如果認真負責等等。
那麽為什麽這些學者居然不知道這種在日本延續了近千年的,對違反武士集團或村落規矩的人,實施孤立打擊,最終置於死地的 “村八分” 懲罰文化那,這可能是因為日本二戰後由政府牽頭,所有媒體達成共識,禁止使用這個詞。也就是整個日本社會把這段曆史給隱藏起來了,甚至連曆史書籍,曆史教科書裏都找不到。
那麽日本人為啥要這樣做那,那是因為日本人並不是想隱瞞這種不光彩的文化習俗,而是想徹底的在日本社會消滅這種極其殘忍且不道德,以及泯滅個性,侵犯基本人權的陋習。但遺憾的是藏是藏不住的,日本人隻要湊到一塊那怕隻有3個人,這種已經滲透進DNA裏的文化傳統馬上就會顯現出來。
所以從幼兒園開始,孩子們之間就知道怎麽去懲罰那些不合群的孩子,怎麽避免遭到懲罰而時刻觀察群體裏每個人的地位和權重,然會找好適合自己的位置,以免因冒犯別人而遭到集團的懲罰。之後進入小學,中學,大學,公司,直到退休回家為止都是要時刻注意不要成為被集體排斥,攻擊的對象。
日本有一句著名的話,叫“讀懂空氣”,說的就是這個事兒。所謂的空氣其實就是集團裏每個人的地位,權重以及權力者的喜好,隻有讀懂才能找好自己的位置,避免冒犯任何比自己地位高,權重高的人,以及順應集團的主流意誌。這樣才能準確表達忠心,防止不小心站到集團的對立麵。而這個忠心其實反應出來就是對集體的忠心。而對比自己地位和權重低的人,也要學會教育(懲罰)他們,讓他們對自己忠心,人人都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良性閉環。
所以舊日本陸軍新兵進入連隊以後,都要經受第一年每天早上被前輩扇大嘴巴子的洗禮。每天含淚忍受,從中學會找自己的位置。等到第二年就可以扇後來的人了,忍受了一年的苦痛,在扇向新兵時都發泄出來,所以一代比一代扇的狠。
因此,拿這樣培養出來的日本人強烈的對集團的歸屬感,對集團的忠誠心和責任感,以及集團的意誌就是自己的信念,甚至日本人害怕和別人不一樣等等,等等外表光鮮的國民性,去和所謂的中國人不注重集體,隻注重血緣的國民性進行比較,那不是扯蛋嗎。
總之,張宏傑寫的《簡讀日本史》這本書不用看,就覺得是扯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