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中國人聲稱,可以讓水變成油;最近,又有中國科學家宣稱,可以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澱粉,從而可能解決人類的糧食問題。果真如此的話,那必將立即改變整個世界;怕隻怕,又是一場大忽悠。
化學家們已經詳細研究了自然光合作用的過程、效率、優化,以及人類能否改善它。CO2的固化反應,即把CO2轉化為糖,可以立刻帶來新的糧食、可再生能源。在2008年,美國化學家Andrew· B. Bocarsly 演示了如何把CO2變成甲醇;他的“液光”技術就是希望把CO2轉化為工業碳水化合物。另一方麵,還需要把H2O分解為氫和氧;這當然可以電解水,可是得耗費大量的電力,以致於得不償失。1967年,日本化學家Akira Fujishima發現TiO2可以對水的分解進行催化;自此化學家們相信,完善的金屬催化係統或許可行:毒性不大、高反應性、持久、可以大規模製造。關鍵問題是,大規模的水分解、氫氣的大量存儲很困難。
要逆轉燃燒過程、水的合成,還是一個技術問題,總有一天會實現。人工光合作用的實現,可不是一個生物或化學問題,更不是一個計算機科學問題:Bill Gates就說過,再強的互聯網也解決不了非洲的糧荒。植物和一些微生物是可以把CO2+ 水光變成碳水化合物;可是,人類怎麽實現光的控製呢,現在連個原理都還沒有。有人試著把光存儲在某種晶體中,以便拖慢它的速度;可它怎麽才能被液化、被凍住呢?
解決問題的關鍵應該是某種比光更高級的存在,也就是人們敬而遠之的靈魂,宇宙裏的第九種存在。我們知道,自然量有9個:質量、電量、溫度、光亮(量)、力量(或動量)、靈量(或觀測者的靈敏度,不是基因);距離、時間、方向。6個實體量,均因觀測才存在;3個空間量,則不以觀測者的意誌為轉移。6個實體量,也可以歸結為一個能量。它們相互作用,還可以衍生出新的形式;在空間中,互相結合,成形成體。觀測者要想看到其形體,須得用不同頻率的各種能量射線(能量場產生的阻滯力線),穿過形體,用一個感應器檢測到物體的衰減係數,以此推斷出物體的形體結構、密度、表麵張力、內部結合能等等數據;而這些,需要複雜的數學算法,還得有一個高速運算器。
要想生成一個物體,注意,不是創造出一個物體,而是重組一個物體,需要深入到分子層級。物理上的切割、堆積,是不可能長久的。要想長久,必須要讓分子間的相互作用達到持久的、但非永恒的平衡。這就要對原子進行重組,也就是化學反應。實現了原子的可控組合,人類既能點石成金,又能得法成仙。要想操控原子,先得剝離其電子,這得有最鋒利的金鋼鑽,也就是最高能的射線才行。
目前中國的另一場忽悠運動是全民造芯。苦於高新技術被別人卡脖子,於是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列了一個清單,發誓要功克難關。但是,中共的牢籠體製決定了創新是不可能的;任何運動不是害人的,就是騙錢的。真正的創新,並不需要多少投資,因為創新,其實就是把每個人的知識轉化為價值。別跟我說什麽“人定勝天“的鬼話,人要敬神、還要能自由思考才能幹成一件事情。
人的最高境界,是按照其意誌,將物變質。有個宇航員,已經在太空中見識了可自由變質的東西;我們把它叫做物也好、神也罷,其實生物的靈魂才是長久的,不是八百年,也不止八萬年。而物化的東西,時限都不過百十年;隻有在靈魂的引領下,不斷更新,才能長存。
西方國家就沒有 人定勝天 這句成語, 隻有敬畏自然, 遵循自然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