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提著兩個箱子踏上美國土地的那天晚上起,在接下來一個多月裏,發生了許多有趣且終生難忘的事情。原計劃是在美國朋友家過聖誕節,結果到了美國才發現,這裏已經是聖誕節的第二天了。出機場時已是晚上十點多,熱情好客的朋友夫婦特地開車帶我在舊金山的中國城逛了一圈。
玩了兩天後,朋友發現我還沒有買去學校附近城市的機票,便打電話谘詢價格,得知一張機票要四百多美元。我原以為買飛機票越晚越便宜,航空公司會降價拋售剩餘座位——沒想到,這套在中國買票時的老經驗,在美國完全行不通。
意外的橫穿美國火車旅行
第二天清晨,朋友帶我到附近的火車站詢問。售票員告訴我們,第二天有一趟開往孟城的火車,票價是250美元。我們又請售票員幫忙查詢是否有更便宜的車票。不一會兒,耐心的售票員告訴我們,一個小時後就有一趟列車,票價隻需160美元。我當即決定搭乘這趟列車去學校,朋友趕緊開車回家幫我取行李。
那是一個周末清晨,城市格外安靜,交通稀少。朋友帶著我一路疾馳回家取行李,途中還闖了兩次紅燈。他笑著告訴我,如果被警察抓到,罰款金額是火車票價的兩三倍。我們順利取回行李,帶上朋友為我準備的一些麵包和零食,趕到火車站時,距離發車隻剩10分鍾。
向朋友告別後,我踏上了整整四天三晚的火車旅程。列車一路向東,穿越大雪覆蓋的群山、壯麗的大峽穀,到達芝加哥,再一路南下,最終於在第四天的清晨六點抵達孟城。隨後,我聯係上了Dr. Anderson,他親自開車一個多小時到火車站接我,並帶我來到大學城。他領著我在校園裏轉了一圈,到了下午,我已經困得睜不開眼,在他家一覺睡了整整24個小時。
留美體驗,從跟風學計算機開始
第二天下午,Dr. Anderson的一位中國學生幫我找到一個臨時落腳的地方,與另外六位中國學生合住。一進門,我便認識了來自四川的老周。他是那種在美國窮留學生中“道行最深”的老油條——剛來美國時,曾在南加州大學圖書館裏住了一個學期。真不知道他當年是怎麽生活的,每天又是在哪兒洗澡、在哪裏做飯...。
老周特別熱心,一見麵就主動帶我去附近撿了一個舊床墊,幫我安頓了睡覺的地方。要不是他周到細致,那天晚上我真不知道該睡在哪裏。他說話很直率,剛認識就對我說:“想在美國生存下來,就得學計算機。”我告訴他自己不是理工科出身,恐怕學不會。他卻鼓勵我說:“可以學,每個中國留學生都能學下來。”
接下來的幾天,老周不斷向我傳授一邊讀專業課、一邊準備學習計算機學位的“竅門”,包括如何選修、注冊計算機課程的“技巧”。在他的影響下,我第一學期就注冊了兩門計算機課,其中一門是旁聽。
與此同時,我的老板Dr. Anderson也非常關照我。他不僅每學期都為我安排助研工作、免除全部學費,還不斷鼓勵我學習計算機。他常說,沒有計算機技能,將來在美國很難找到好工作。像他這樣鼓勵學生學計算機的老板,在學校是非常少見的。很多老板不允許學生一邊工作一邊修讀計算機專業,因為他們知道,學生一旦拿到計算機學位就可能找到工作,放棄讀博士跑掉了。
在美國的四年多研究生生涯,可能是我人生中最具挑戰的經曆。到校第二個學期,太太和女兒也拿到了簽證,一起來到美國。一邊讀書一邊養家,是一件異常艱難的事。即使在生活水平很低的大學城,一家三口每月靠五百多美元的助研工資,仍是捉襟見肘。
非常感恩命運讓我遇見了Dr. Anderson,他無疑是我旅途中一位重要的恩人。他很了解我的經濟困境,特意把我介紹給他的朋友Chris打工。Chris做個體小本買賣,經營房屋裝修和大學運動員舊書回收生意。當時,他剛買下一家破舊旅館進行改造,正需要人手。我平時每周六去幫他打工,假期裏幾乎是每周六天。雖然時薪隻有六美元,但這份工作靈活,幹完活就有現金,對我們家而言幫助巨大。直到畢業前一年,我才結束了在那裏的打工生涯。
讀研最後一個學期,我申請了在美國為期十個月的實習簽證。對於國際學生來說,必須在這十個月內找到一份正式工作,才能順利轉換成工作簽證。這意味著,我得帶著一家五口離開大學城,奔赴陌生的大城市找工作。那段時間,壓力如山,我甚至已和一位同學約好放假後一同前往德州達拉斯尋找機會。人還沒出發,焦慮感卻一日比一日加重。
不過,每當我向太太傾訴憂慮時,她總是堅定地安慰我:“你一定可以找到工作的。我不相信信神的人會找不到出路。”其實,她也知道我的計算機技術不好,舒淇英文來結結巴巴,又沒有工作經驗,連最基本的麵試技巧都不了解。之前僅有的兩次麵試,其中一次甚至十分鍾就草草結束。
留美求學最後一搏:畢業課題開啟新生
就在離畢業不到一個月時,我意外接到了一家小公司的麵試通知。公司位於離學校不到一小時車程的孟城市中心。拿到通知的那一刻,我簡直不敢相信。就在上個星期,我還在猶豫要不要向最佳公司遞交工作申請。
幾個星期前,我在本地周末小報上看到這家公司的招聘廣告:他們要招一位有兩三年經驗的Java程序員。第一次看到工作廣告時,我根本不敢申請這份工作,覺得兩三年經驗要求太高。直到第三個周末,當我再次看到這條招聘啟事時,才硬著頭皮,寄出了自己的簡曆。沒想到,僅僅一個星期,就收到了麵試通知。
麵試當天,我準時抵達公司,見到了部門經理。他非常友善,告訴我今天另一位Java程序員請假,大部門經理也不在,但麵試照常進行。他了解了我的基本情況,看了我的畢業項目程序,笑著說:“不錯,你會Java。”隨後又問我是否願意在小公司工作,還告訴了我一些在小公司工作的優點。整個麵試過程非常簡單,三十分鍾準時結束。
第二天晚上,我就收到了公司的聘用郵件,邀請我盡快入職。那一刻,我真心感歎,小公司的辦事風格真是幹脆利落,經理也有真正的決策權。
雖然那時計算機專業畢業生普遍比較容易找到工作,但對國際學生來說,離開學校之前順利找到工作並不容易。和我一起畢業的兩位大陸同學,條件都非常好,一位去了亞特蘭大,花了兩個多月才找到工作,另一位在達拉斯,也經曆了幾個月的求職過程。
一段因巧合而改變的人生旅程
在生活中,當命運為你打開一扇窗時,許多巧合好像也是一個接一個的悄然聚集,仿佛推著你走進一個從未設想過的通道。而在這一旅程中,最重要的,是自己能鼓起一點點信心,勇敢邁出那決定性的一步——至於命運之手的輕輕一推,恰是水到渠成。
在生活中,當命運為你打開一扇窗時,許多巧合似乎也悄然接踵而至,仿佛推著你走進一條從未設想過的通道。而在這段未知的旅程中,最重要的是,是自己能鼓起哪怕一點點的信心,勇敢邁出那決定性的一步——至於命運之手的輕輕一推,不過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罷了。
上班後我發現,公司當時正好在開發一個 Java 搜索引擎,用於為他們的旅遊網站提供數據支持。非常巧的是,我的研究生畢業課題正是“Java 大文件係統快速搜索”,和公司的一個項目聽上去基本一致。當初我選擇這個課題時,那是教授手裏唯一剩下的選題,其它更有研究意義、聽起來高大上的課題早已被其他研究生選走了。正是因為我的課題和公司的項目高度契合,經理對我格外感興趣。
我和組裏的一位印度女程序員一起負責搜索引擎項目的開發。她技術不錯,但不好相處,給我出了不少難題。剛上班的第一周,我向她請教問題,她竟然悄悄把我電腦上的路徑設置清掉了,導致第二天一早我根本無法登錄電腦。
進公司不到兩個月,有一天下班時,她突然告訴經理說下周不來了,辭職離開。她的突然辭職讓經理承受了很大的工作壓力,但也因此給了我一個很好的機會——我很快成了公司裏唯一的 Java 程序員,工作表現也非常不錯,做出了不小的成績。
當一個人的運氣來了,生活中發生的一些巧合,有時真是讓人難以理解,隻能用“令人感歎,不可理喻”來形容。如果麵試那天,那位印度女程序員和部門經理都在,我那一點點 Java 的雕蟲小技,恐怕早就被印度女程序員打得落花流水,麵試結果可能完全不同。
小公司最大的好處,就是辦事靈活。我剛入職時就聽說申請綠卡的等待時間越來越長。到公司不到兩個月,我便向經理提出了自費申請辦理綠卡的請求。經理起初根本不知道什麽是綠卡,在我的一番解釋之後,他總算知道了一點,並爽快地答應,表示支持。於是,我請了一位當地華人圈裏口碑極好的印度移民律師幫忙辦理。
申請綠卡時,材料進入州勞工部審批階段,但勞工部認為我的薪酬低於最低標準。律師給了我一張工資證明表,提醒我:“你的工資太低,審批可能通不過,需要公司出具一份更高年薪的證明。”
於是,我拿著工資表去找經理,向他說明了勞工部的要求,並試探著問:“能不能在年收入上多寫幾千美元,不需要實際加薪?”經理點點頭,把我的年薪提高了一萬美元。讓我意外的是,從第二個月開始,工資單上的收入也確實上漲了幾百美元。
在這件事上,我感受到了經理的辦事風格:言而有信。
我在公司工作了三年多,隨著互聯網行業的高速發展,公司業務卻不斷萎縮,金融狀況越來越糟,直到有一天公司宣布破產,大家都失業了。這時,我的綠卡申請已經進入最後一關,隻差提交 I-485 表後等待審批。有一天,我打電話谘詢移民律師,如果申請人失業,會不會影響綠卡?律師回答得意味深長:“我不知道,你不要跟我講這件事。”我趕緊掛掉了電話。這讓我意識到,在綠卡申請期間,隻要移民局沒有要求補充材料,絕對不能主動透露失業的情況,否則就等於自投羅網。
在焦急、緊張的等待中,大約過了三個多月,我終於收到了移民局寄來的綠卡,盼望已久的夢想成真了。從提交申請到拿到綠卡,總共不到四年,真是非常幸運。
和我一起工作的華人同事,她由先生所在的大公司提出綠卡申請,比我早了整整四年,可後來移民局竟把他們的申請材料弄丟了。直到我拿到綠卡三四年後,他們的綠卡才終於獲批,前前後後耗費了七八年。幸運的是,在這漫長過程中,她先生始終保住了工作,否則一切又得從頭開始。
我第一次失業後,教會的一位好朋友幫我介紹了他們公司的一份臨時工作,我幹了幾個月後又失業了。那時正值911事件之後,加上IT泡沫破裂,找工作變得異常困難。大約過了兩個月,公司的一位程序員跳槽去了另一家公司,在朋友的幫助下,我順利接替了他的崗位。後來聽說,那位跳槽的程序員到了新公司後,兩三個月便被裁員了。有時候,別人的不幸竟然成就了我們的好運,很多事情,真是太奇妙了。
我在這家公司工作了四年後,跳槽到了另一家大公司,又工作了幾年,直到2009年經濟危機時,遇上公司大裁員。我原以為自己所在部門的工作很重要,應該不會被裁掉,但到了裁員那天,我還是丟了工作。當時小孩正在讀中學,老大上大學,經濟壓力非常大。不過,大約過了兩個月,我便收到了一家公司的工作通知,在那家公司幹了一個多月後,我又非常幸運地拿到了一份聯邦政府部門的工作,而且工資上漲了30%。
實際上,找到聯邦政府的工作也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那段時間,我每天都在向不同的公司發簡曆、參加電話麵試,忙得不可開交。有一天晚上,我到教會參加活動,一位朋友告訴我說:“你可以去找一找聯邦政府的工作。”他告訴我,聯邦政府所有的招聘信息都在USAJobs.com網站上。此前,盡管我每天都在努力找工作,卻一直不知道如何申請政府職位。那天晚上,我便上網查找政府工作,並提交了兩份申請。由於當時網站上發布了很多職位,我懷疑這些招聘的真實性,所以提交了這兩份後,就沒有再申請其他崗位了。
後來到新公司上班時,我才知道,原來那時是因為奧巴馬政府推出了經濟刺激政策,聯邦政府部門大量擴招,我們那個機構就新招了三百多人。和我同期入職的同事告訴我,他們大多申請了好幾個月才拿到錄取通知,像我這樣隻申請了兩個職位,而且不到一個月就被錄取的,實屬罕見。我也深深感受到,得到這份工作確實非常幸運。
我很喜歡在聯邦政府部門的工作,環境很好,一轉眼,已經工作了16年。
最近聯邦政府又開始大裁員,我們部門也麵臨大幅精簡。以前普遍實行的遠程工作如今已經結束,大家重新回到了辦公室上班。公司管理越來越嚴格,新增了很多規範。以前中午時分,同事們喜歡在陽光下繞著辦公大樓散步;而現在,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大家基本都待在樓內,不敢隨意外出放鬆。
在這種變化和不確定中,很多同事都感到緊張,擔心失去工作。我目前還沒有退休的打算,打算再工作三五年。不過這個願望能否實現,隻能聽從命運的安排。我盡量不去多想,不給自己增加額外的心理壓力。裁員並非我們個人能夠控製的事情,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良好的心態,保持健康的身體。
人們常說:“行事在人,成事在天。” 一方麵,這句話鼓勵我們對生活保持積極的態度。很多事情需要我們努力去做、去爭取,機會往往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成敗首先取決於是否盡力、是否腳踏實地一步步去爭取。另一方麵,“成事在天”也提醒我們,即使付出再多努力,也未必能完全掌控結局。世事無常,天有不測風雲,很多時候還有超出我們掌控的因素。這並不是要我們放棄努力,而是提醒自己——努力去做,同時也要有一顆平常心,坦然麵對結果。能夠接受失敗,在失敗中站起來,重新開始。這正如聖經所說:“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唯有耶和華指引人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