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伢子飯後閑聊

有心靈感動時,記錄一點點感想,盡管缺乏使用文字的天賦,還是樂在其中。
正文

釣魚趣事

(2025-02-22 19:59:58) 下一個

我最初去釣魚可以追溯到五六歲的時候。

離我家走幾分鍾的地方有一個很大的池塘,塘裏魚很多。每年到了春暖花開的時候,這裏就開始熱鬧起來,總是有很多人坐在塘旁邊釣魚。到了春天下大雨的時候,大量的雨水從水溝湧入池塘,池塘的排水溝也被灌得滿滿的,很多魚從塘裏往外跑,每次都會吸引附近很多人去抓魚。有人拉著小漁網,有人提著魚簍,也有人幹脆光著膀子跳到水裏摸魚,抓魚的方法五花八門,大家各顯神通。

我稍微長大一點以後,每逢大雨,我都會頭戴鬥笠,手拿挑泥巴用的大撮箕,到水溝去攔魚。每次都要忙上幾個小時,運氣好時也能撈上幾條小魚,不過更多的時候,是大雨把我全身淋得透濕。母親每次看到我這個樣子都非常頭痛,但又管不住我,兒子一眨眼就跑沒影了。久而久之,她也不再管我了。

這種充滿誘惑的情景一直持續到寒冬來臨。

到了盛夏,天氣酷熱,池塘水淺,魚難以適應高溫,還容易感染熱病。我們那裏的人管這叫“魚翻塘”。清晨時,池塘裏漂浮著許多因高溫致死的大大小小的魚,還有許多生命力頑強的大魚浮上水麵,張著大嘴不停地吸氣。這種現象一般每年都會發生一次。

這時,附近的居民都會趕來看熱鬧。每當魚遊到塘邊,總有人迅速跑過去將魚撈起,趕緊溜走。等生產隊的農民得知消息,便紛紛趕到魚塘,阻止人們下塘撈魚。

我家住在池塘附近,步行三五分鍾就能到。每次“魚翻塘”時,我也總喜歡去湊熱鬧。小時候,母親總愛津津樂道地談起外公清晨撈魚的往事。外公對“魚翻塘”的現象非常熟悉,再加上他家後院出門就是池塘邊。天剛蒙蒙亮時,他便帶著一根長竹竿,到塘裏撈幾條魚回家。如果收獲不錯,還會送我們一兩條。

我們街坊住著很多小孩,幾乎沒有小孩上幼兒園。有一個比我年長幾歲的男孩,大家都叫他比牛皮。他能說會道,講起話來神乎其神。他和弟弟總是帶著附近許多小孩一起玩,有時我也跟在他們兄弟倆後麵。

有一天,比牛皮鄭重其事地告訴我們,郵局旁邊的大樹上有一種綠色的蟲子,把它的腸子泡在酸水中,很快就能變成釣魚絲。那時我才五歲多,竟然真的相信了這個大哥哥的話。

一天,我突發奇想,想到池塘邊釣魚,但又沒有釣魚絲。我想起比牛皮大哥說的青蟲腸子可以做魚絲的方法。於是,我來到郵局旁的大樹下,抬頭一看,樹上爬滿了那種又圓又粗的青色蟲子,足有三寸長。我爬上樹,抓了十幾條蟲子放進口袋裏,帶回外婆家。家裏一個人也沒有。我從外婆的酸水壇裏舀了一碗酸水放在案板上,然後從口袋裏拿出大蟲子,用刀子剖開肚子,取出裏麵白色的腸子,泡進酸水碗裏,就這樣整整弄了大半碗。

我靜靜地等著,盼望著酸水碗中的腸子變成釣魚絲。等了很久,奇跡並沒有發生。

後來,母親知道我和比牛皮兄弟一起玩,堅決不讓我再跟他們來往。她說比牛皮的母親特別壞,在1958年大躍進時,曾幾次帶著街道幹部到我們家,把一些銅鐵製品,比如火盆、燒水壺等家用品都搬走,用於政府大煉鋼鐵。

每年臨近春天時,我們便開始忙著準備釣魚工具。我們的幾個叔叔都住在農村,家裏有很多竹子。我們經常去他們家要幾根大小合適的竹子。回家後,搬出菜刀和鋸子,小心翼翼地把彎曲的竹子修整幹淨。我們在地上架起煤油燈,開始“彈竹”,也就是在煤油燈上加熱竹子,待其變軟後拉直。

我們自製的釣魚杆大多是兩節的,長達五六米。我哥哥的釣魚杆甚至有三節,伸展開來更長。我們的釣魚杆也非常講究,總是刨得光滑幹淨,再用砂紙仔細打磨,不僅減輕重量,看起來也很漂亮。

釣魚的人對浮漂也很講究。剛開始釣魚時,我們最初是從家裏的掃帚上剪下一節芒草杆,掛在釣魚線上。有時候,母親看到好端端的掃帚被剪掉幾節,總是氣得直嘮叨。那時候,一個掃帚要20分錢,也算不便宜,而我父親每天的工資還不到一塊錢,難怪母親生氣。

後來,我們發現蘆葦杆做成的浮漂既好用又漂亮。每次在農村釣魚,看到路邊長得又高又大的蘆葦,我們總會停下來,折幾根帶回家。從此,我們再也不去剪家裏的掃帚了。

上小學後,正好趕上了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學校停課鬧革命,工廠停工鬧革命,各級政府機關鬧革命更是熱鬧非凡,糾出了大量“走資派”和“反革命”分子。我父親也被扣上了兩頂政治大帽子——“階級異己分子”和“手工業資本家”。直到現在,我都不明白這到底是什麽意思。

那時候,釣魚的人特別多,尤其是天氣晴朗時,附近的魚塘總是圍滿了人。很多時候,下午不上學,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我總是帶著釣魚杆到不同的地方去釣魚,過得十分悠閑。

哥哥特別擅長釣魚,每次他釣到的魚都是我的兩到三倍。他釣魚時非常專注,釣鯽魚時,可以坐在塘邊一動不動,靜靜地盯著遠處的浮漂,不時輕輕地調整浮漂的位置。他的運氣似乎總是很好,釣得比我多得多。而我,總是忍不住跑過去看看、問問;有時則借機向他要點蚯蚓或麵粉。他卻總是揮揮手,讓我趕緊離開,自己專心釣魚。

我們一起釣魚的情景,很像小時候語文課本裏的《小貓釣魚》故事。我就像故事裏的小貓,一會兒起身去抓蜻蜓,一會兒東張西望,完全不專心。

釣魚其實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有時,我們會到離小鎮很遠的農村去釣魚。通常吃完早飯,七八點鍾就出發,一直釣到下午三四點才回家。除了釣魚竿、誘餌和裝魚用的小背簍之外,什麽也沒有。整整五六個小時不喝水,也沒有任何東西吃,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天,更是難熬。

不過,釣魚也是我一段很有意義的經曆。它讓我對周圍農村的環境變得非常熟悉。小城周圍十幾裏的地方,哪裏有池塘、水庫、溪流,哪條河水深淺如何,哪裏魚多,我們都一清二楚。

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次釣魚,是我和哥哥走了二十多裏路,來到一條偏遠的溪流邊。那裏水流緩慢,環境幽靜,幾乎沒人來釣魚。哥哥在那裏釣到幾條一斤多重的大鯽魚。他每次釣到大魚時,總是興奮得張大嘴巴哈哈大笑,嘴裏不停地喊著:“老鯽板!老鯽板!”

有一天,一個來自長沙的年輕人來到我們附近的池塘釣魚。他的魚竿十分精良,不僅又長又輕,而且有四五節,可以伸展到塘中央七八米遠的地方。那天池塘邊的釣魚人特別多,可大家幾乎都沒什麽收獲,唯獨那個年輕人,一條接一條地釣上魚。不到一個小時,他的桶裏便裝滿了大半桶鯽魚。

他使用的誘餌和釣法都是我們從未見過的。他不僅用了白色的誘餌,還時不時地往水中撒入一把香料。大家好奇地打聽,才知道那白色的誘餌原來是揉熟的麵粉團,而香料則是不同的豆粉和芝麻粉混合而成。從此以後,這種新方法在我們釣魚的夥伴中迅速傳開,讓我們的釣魚收獲大大提高。

有時候下大雨,河水暴漲,我們就會到河邊去釣甲魚。每人帶上兩三根釣魚竿,綁上又粗又長的釣魚線,掛上大蚯蚓的魚鉤,然後把它拋入湍急的河流中,再把魚竿牢牢插在河岸上。每當看到魚竿不停抖動,我們便趕忙跑過去,順勢猛地往後一拉。

甲魚非常難釣。有時候,一旦甲魚上鉤,就必須迅速收線,不能停頓,否則甲魚很可能咬斷魚線或掙脫逃跑。等甲魚被拖上岸後,要立刻跑過去用腳踩住它,防止它逃走,然後用事先準備好的小鉗子將魚鉤從它嘴裏取下。這整個過程既緊張又刺激,難怪許多人一旦愛上釣魚,便很難戒掉。

不過,釣到甲魚並不容易,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是白忙一場。但有一次,我哥哥幸運地釣到了一隻很大的甲魚。母親高興極了,立刻燒了一大碗甲魚湯,還讓我把剛煮好的湯送去給被造反派關押在單位許久的父親。當父親喝下母親親手煮的鮮美甲魚湯時,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不停地說:“真好吃!真好吃!”那一刻的情景,我至今難忘。

我們到農民的池塘裏釣魚,一般隻釣一些小鯽魚和遊魚,而鯉魚、草魚等大魚是禁止垂釣的,因為這些魚是農民自己花錢買魚苗喂養的。即使釣到了,也必須放回池塘。不過,也有人釣到大魚後,偷偷帶回家。我和哥哥一向膽子小,老實規矩,從來不敢這樣做。

但有一次,我們和好朋友毛毛及他的哥哥一起去釣魚,卻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那是一個炎熱的夏天上午,我們在縣農場的一個小池塘釣魚。池塘水很深,魚很多。剛到不久,坐在旁邊的毛毛的哥哥便釣到了一條足有兩斤重的大鯉魚。毛毛趕忙跑過去幫忙,他們兄弟倆合力將鯉魚拉上岸。毛毛抬頭四下張望,確認周圍沒人後,竟揮起拳頭狠狠砸向鯉魚的頭部,又用手指掐住魚眼。隻見那條大鯉魚掙紮了幾下,便漸漸不動了。看到這一幕,我震驚得說不出話,簡直難以置信。

就在這時,一個十幾歲的小孩正巧從池塘邊路過,看到他們打魚,立刻小聲喊道:“他們在偷魚!”隨後,他轉身離開。不一會兒,隻見那小孩帶著幾個人朝這邊走來。毛毛兄弟倆見狀,趕緊朝我們喊:“快跑快跑,來人了!分開跑!”聽到喊聲,我和哥哥立刻收起釣竿,哥哥拉著我朝左邊的河岸跑去,而毛毛兄弟倆則往另一個方向逃竄。

我拚命跟在哥哥身後,沿著田間小路狂奔,一路上緊張得連頭都不敢回。我們跑了大約十分鍾,終於抵達河邊。回頭望去,發現沒人追來,我才鬆了一口氣。喘著氣問哥哥:“怎麽辦?”哥哥看了看河水,說:“我們從這裏遊過去!”幸好我們兄弟倆都會遊泳,很快便順利遊到對岸的沙灘上,總算安全了。

從那以後,我們再也不敢去農場釣魚,生怕被人認出來。

自從我們兄弟倆開始釣魚後,家裏幾乎頓頓都有魚吃。然而,母親並不喜歡我們釣魚。她覺得我們整天在外遊玩,不幫家裏幹活,甚至釣完魚回家後,就隨手把魚丟在廚房裏不管,最後還得由她來清理。

有幾次,我們釣的魚太多了,吃不完,母親便讓哥哥清晨帶到市場去賣。然而,小城市裏抬頭不見低頭見,出門就是熟人,哥哥不好意思當眾賣魚。母親轉而讓我去,我倒是沒那麽害羞。於是,我把魚裝進一個大臉盆裏,提上小秤,天剛亮就帶到市場上去。不一會兒,魚便被買光了。

上了中學後,我們兄弟倆迷上了體育運動,釣魚的時間越來越少,最多也隻是周末在附近玩玩。盡管如此,童年時的釣魚經曆,依然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那些愉快的時光,不僅增添了生活的樂趣,也讓我們對農村周圍的環境更加熟悉。長大後,每當我和哥哥聊天,常常會回憶起那些年一起釣魚的日子,依舊津津樂道。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