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給女兒做了個果泥,香極了,這應該是我近兩個月來第七或第八次做果泥了。
記得以前在法國,總是在超市裏看到這樣那樣的果泥,蘋果的,梨的,黃桃的。當時覺得那種東西給還沒長牙的小寶寶吃最好,又方便又容易消化,但是對於成人來說,味道肯定比新鮮的水果差遠了!
後來,也就是2003年,女兒在幼兒園裏第一次學做果泥。當時,老師讓每個小朋友第二天每人帶兩個蘋果到學校,老師在學校裏教大家做果泥。那時隻是覺得法國幼兒園很重視孩子的動手和生活能力,再加上女兒當時年齡小,回來也沒有對果泥多加描述,所以第一次了解果泥的機會就這樣錯過了。
去年,還是在蘋果豐收的秋季,學校裏又教孩子們做果泥。放學後,女兒告訴我,果泥特別好吃!好吃?小孩子懂得什麽叫好吃?試想一下,本來香香、甜甜、脆脆的蘋果被弄成軟軟塌塌、粘粘呼呼,不僅口感沒有了,估計連營養都沒有了,怎麽可能好吃? 真的,一直對果泥抱有偏見,而在漢語中,就一個“泥”字,就足以讓人提不起任何胃口。
今年十月間,女兒又拿回了老師寫個各位家長的通知:第二天帶一個Golden(也就是國內所說的黃香蕉蘋果)和一個Beskop到學校,做蘋果泥。哎,真羅嗦,帶蘋果就帶蘋果,還這樣那樣的!被女兒牽著鼻子來到超市,找了半天隻找到Golden,詢問一個法國Madame,她看了一下超市裏擺放的各種蘋果,肯定地告訴我,這裏沒有Beskop。從那位夫人回答我的樣子,可以清楚的感覺到法國人對各個種類的蘋果非常熟悉。 沒有就沒有,我也造不出來,就帶兩個Beskop吧。後來給老師在聯係本上留言,告知隻買到Golden,女兒才算放心。 放學回來,女兒大談果泥是如何好吃,還閉上眼睛,把小舌頭伸出來在嘴邊繞了一圈又一圈,最後,女兒宣布,當晚就現學現賣,教我做果泥。哎,孩子大了,有主意了,我這大腿兒好像快要拗不過她的小胳膊了,算了,為了讓她高興,也為了檢驗一下她的學習效果,就做一次女兒的學生。
上課了!課堂用品是蘋果、鍋、刀子、木鏟子和水。女兒背著小手,一絲不苟的講解著:蘋果(我們用的黃香蕉)去皮,去核,切成約8快,放入鍋中,加少許水,小火加熱,用木鏟子慢慢攪動,以防粘底。
咦,真的很神奇!約20分鍾後,蘋果軟化,這時,女兒說可以用木鏟將蘋果搗碎,再煮開,就是蘋果泥了。 女兒說,這樣煮出的蘋果泥會有一些小小的蘋果塊,不過沒關係,學校就是這樣做的。如果希望做出真正的蘋果泥,可以將軟化的蘋果塊放涼,放入打碎機中打碎,再放入鍋中煮開即可。
為了做出完美的蘋果泥,我們就是將蘋果塊放涼後打碎再燒開的。哎呀,煮出來的蘋果泥簡直是難以想象的香甜,多放一些水也沒關係,蘋果中的糖份極高,果泥即使稀稀的,也非常好吃。
看到金黃誘人的蘋果泥,聞著它散發出的濃濃的蘋果香,然後再舀上一勺感受一下它那甜甜的入口即化的感覺,真的是美極了,絕對是和吃新鮮蘋果完全不一樣的更美妙的感覺。
老師,為什麽要用Beskop呢?我假裝孩子似地問女兒。 這個嘛,Golden糖份高,Beskop有點酸且很容易軟化成泥,兩者相配,最為合適。另外,我們做的蘋果泥是純天然的,超市裏賣的蘋果泥都是加糖甚至加麵粉的,所以老師說,吃自己做的果泥,要閉上眼睛,細細地品味!
哦,原來還有這麽多講究! 太好吃了,再來一碗!陶醉在蘋果泥香甜中的我,捧著女兒的小臉親了又親。可愛的寶貝,感謝你這個小老師,讓媽媽學會做出了如此美妙的東西,明天,咱們還做!
那晚,沒等LG回來,我們已經把四個蘋果做出的蘋果泥全部報銷了。 第二天,又做一次,LG吃到了,超讚!
此後,為了更加方便快捷地做出香噴噴的蘋果泥,我特地從超市買來了可以直接插入鍋中攪碎的打碎機,這樣,前前後後用不了一刻鍾,一小鍋美味的蘋果泥就出鍋了!
注意: 蘋果去皮以後不能放置太長時間,否則會氧化變黑。如果做的蘋果較多,可以將去皮的蘋果用檸檬汁淋一下,這樣就不會變黑了;另外,不能先用攪碎機將蘋果攪碎,否則攪碎的蘋果立刻氧化變黑,煮出來的果泥的顏色就遜色多了,而且也影響口味。 還有,谘詢了法國朋友,告將蘋果做成蘋果泥不會破壞蘋果的營養,包括維生素。當然,大家都沒有科學依據,不過,這麽好吃的果泥,即使營養少點,我也認了! 還有,果泥熱的時候吃好像更好吃,更甜,更粘稠!當然放涼了,也是非常好吃滴! 大家一定要試一試,尤其是當家裏的蘋果消滅不掉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