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流火的法拉盛之爭,使我警覺起Kitsch來了。
俗話說,理得則心安,心安則渾身通透,則天下平。我們每個人在認知與情感上都需要足夠的成就感、認同感、歸屬感來滋潤自己,上過國藤、孩子進了T5、統獨之爭、仇共愛美、D黨R黨….由此竭力維護、據理力爭、自我感動、互相安慰,不知不覺中給自己編織了一個繭房,甚至掉入巨大的陷阱,Kitsch的陷阱。
米蘭·昆德拉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輕》寫:當看見草坪上奔跑的孩子,由Kitsch引起了兩行前後緊密相連的熱淚:
第一行眼淚是:看見了孩子在草地上奔跑,多好啊;
第二行是,和全人類都一樣,被草地上奔跑的孩子們所感動,多好啊。
米蘭·昆德拉強調:“第二種眼淚使Kitsch更加Kitsch!”
Kitsch使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主動地或者被動地被外在強大的教條、勢力及秩序所綁架,以是否符合這種信條、勢力及秩序,作為自己認知是否正確、正當、高尚、合法、被接納、合乎時宜….等等等等的標準,從而心安理得或惴惴不安起來。
曆史上的Kitsch大陷阱莫過於納粹和共產主義運動了,但我們仍然還會掉進各種小的不起眼的陷阱,譬如今兒的法拉盛與非法拉盛這兩個陷阱。前兒是州大與藤校,再前兒是CS與學醫,絲糕與歌喉,諸如此類。道理有吧?都有,但激動起來以後,越來越多的就是Kitsch……
並且由此,每個人的認知體驗與情感表達都可能變成了一件工具,一種自我安慰的矯揉造作的表演,一種互相之間的討好和諂媚。可怕的是,這樣的的自我感動,可能會使我們的人生變得膚淺和無意義。
人們啊,我愛你們,但千萬警惕Kitsch啊。喲,一不小心,我也Kitsch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