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簡偽造又一例:秦人來曆。
Zhiyan-Le, 2024-06-01。
看到光明網轉發的《瞭望》述評:
《破譯千年竹簡 求索文明密碼》。2024 05/25 來源《瞭望》(http://www.news.cn/politics/20240525/d2c139eb71d44cfdb32d3db6a16da927/c.html ):【清華簡“《係年》這篇就將秦人祖先從東方西遷到甘肅一帶的緣由和曆史記錄得很清楚,可解開秦人來源的千古之謎。”】大眾日報(2024-05-30)述評說:【就嬴秦祖源在東方,李學勤斷言:“秦人出自嬴姓,秦人就是商奄之民,最初就生活在曲阜、萊蕪一帶,其中‘嬴’這個地名在萊蕪從古到今流傳,所以萊蕪一定是嬴姓部族的一個中心地區。”】。
那是偽造故事。看看出土文物實物的商朝甲骨文記錄:
其酉 日於祖丁秦侑宗 茲用。甲骨文合集27315
宗秦於妣庚乇 。甲骨文合集30339.3
秦宗於妣庚。甲骨文合集32742.3
未卜有冊 於妣庚其秦宗。甲骨文合集41494.1
弜秦宗。小屯南地甲骨3210.2 #
妣庚是商王的妻子,是王後。商朝統治是血緣政治和自然神論的組合。可見,出土文物及其文字記錄證明,商朝之際,秦人就有了足夠高的血緣政治權勢地位,其中包括人口、領土和高度自治的政府和軍隊等方國可所有的一切,且區域在商朝統治中心以西、即當今甘肅一帶。
商周是諸侯方國組成的結盟聯邦製國家,商周帝王是盟主。其盟主權力受五權分立的製約(五權:民王卿巫龜),即涉及方國諸侯的重大決策必須經過五權分立的複雜程序才能成立。舉例:盤庚遷都,僅僅涉及本方國而不涉及其他,都是困難重重而不得不求助於先王和神力;如此,怎麽可能在沒有五權分立程序通過的情況下、單個帝王能大規模把秦人從如今山東一帶驅使到如今甘肅一帶?如此嚴重侵犯多個方國切身利益,他們就沒有任何異議嗎?秦人離開山東的地盤又歸屬那個方國、如此重大事件、尚書國語等為何沒有記載?
周朝之際,沒有汽車、高鐵和飛機。如此,秦人從山東遷到甘肅,至少要徒步跋涉幾個月。實際問題:路上吃什麽?僅以一萬人和每人一天隻消耗一斤糧食來計算,那就是一天消耗一萬斤、幾個月就是幾十萬斤。秦人哪來的那麽多可攜帶的糧食?籌備那麽多可攜帶糧食,要幾年的農業好收成和節餘?或,周王哪來的那麽多剩餘糧食、可為一個部族的幾個月的大遷移而提供幾十萬斤的糧食?沿路征糧?途徑的諸侯憑啥要給秦人白白大批捐獻自己可能很需要的糧食食品?方國氏族大遷移不是幾十人或百人的團隊度假旅遊。
至於山東某地名又‘嬴’字就說秦人祖先在山東,則是東拉西扯的荒唐。按照那個邏輯說法,古印度有地名孔昌,孔子的祖宗是印度人;孟加拉是古國,孟子來自孟加拉民族;吉林鮮族有老鎮薑家店,薑子牙是高麗人。不夠荒唐嗎?
曆史文物和文獻的事實說明,清華簡所謂的周朝之際和周王室把秦人從山東調遣到甘肅、才使得秦國有了地盤和發家機會雲雲,是瞎編偽造。
為何要用偽造的清華簡及其秦人故事造勢呢?有議論說:【秦帝國中央集權。秦國權力長期集中於中央、集中於秦君,能夠有效克服他國封建體製之弱點,提高政治、軍事效率。中央集權是我們國家長期治理社會的一種方式。中央集權是根據中國具體狀況提出來的,最適合像中國這樣的多民族共存的國家,而這種製度使秦人最後實現全國統一,建立強大的秦國。】雲雲。#
再明白不過:那是為秦漢到清朝的封建奴隸製複辟而提供學術輿論服務,為此而用偽造的清華簡來竭力美化中央集權製。
新文化運動的前輩學者們清楚說明,有文物和文獻可考的曆史事實是:秦朝取代周朝之前,中國國家體製是血緣政治和自然神論組合的五權分立(民王卿巫龜)的體製,類似於古希臘羅馬帝國的古代民主製度(但有不同。例如,中國的是自然神論,而古希臘帝國的是人格化的神論)。中國的那種古代民主體製持續了至少3500年,是中國作為一個國家而出現於世界文明史的國家體製方麵的文化之根基和傳統。
如前述,出土文物文字和遺址都說明,商朝之際,秦國就享有了分野且宗於妣庚,而那不是家族中央集權製、卻正是血緣氏族和自然神論的五權分立的宗法體製,且持續到秦國取代周朝、前後經曆了大約1500年。而秦朝建立後實行家族中央集權的時間,前後不過15年。就是說,中央集權製不但不是秦國長期實施的製度,且加速了秦王朝的滅亡、使得秦國永久被淘汰而不再享有商朝時候的權位。
下表為秦朝漢朝及以後實行家族中央集權和中央配位集權的國家統一分裂狀態的年代曆史圖示:
可看到秦朝到清朝的曆史事實:除了秦朝實行全麵中央集權製之外,其它各個朝代的一個新朝代的興起階段和強盛階段,實行的是道家主導、俗稱“無為之治”。其主要特點就是前述的中央配位集權製,皇帝權力和官僚權利都受到最大可能限製、而民間權力權利則獲有最大可能保障,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的階層間隔處於最小可能的程度。
而一個朝代走向衰落和滅亡的階段,實行的是儒家主導,主要特點就是皇權和吏權膨脹到幾乎不受限製的程度,民間權力權利則受到最大可能的限製,官民之間的階層間隔處於最大程度可能的狀態,即秦朝方式的中央集權製獲得最大可能的實施。
不管哪種方式,在中央集權製的條件下,中國處於統一狀態的曆史時間大約有75.7%、處於分裂狀態曆史時間大約有24.3%。很清楚,中央集權製並不能保障中國長期處於統一狀態,相反,它大大擴展了中國處於分裂狀態的曆史可能性,甚至大大拉長了各次國家分裂狀態的經曆時間。誠如《三國演義》劈頭所說:“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就是中央集權製條件下的中國的統一和分裂兩者並存、分裂狀態頻頻出現的曆史事實。
如此,究竟是清華簡們用偽造的秦人故事而鼓吹的曆時1500年的中央集權製更適合中國和中華民族、還是有文物文字可考的曆時3500年的五權分立民主聯邦製更適合中國和中華民族呢?
來看看中共創始人和新中國創建人之一即毛澤東是咋說的(詳見:斯諾:《漫長的革命》,英文版和中文版)。文革中,接見美國記者斯諾時候、說到文革後中國走向,毛澤東說:“就是這兩個積極性,中央一個積極性,地方一個積極性!……統統抓在我手裏不行啊,我管不了那麽多啊!要學你們美國的辦法,分到五十個州去。”----美國的辦法是啥?是三權分立的民主聯邦製。毛澤東不同意中央集權製更適合中國、而是主張民主聯邦製更適合中國。
簡言之,利用清華簡偽造的秦人故事而鼓吹說中央集權是中國長期治國方式且最適合中國雲雲,是抹殺遠古到商朝的數千年中國文明曆史的謠言。是用偽造的清華簡而為封建奴隸製複辟提供學術輿論服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