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收藏,感恩生命中有你】世界最早的樂律記錄。
Zhiyan-Le,2024-11-24。
我的藏書中有一本《甲骨文選讀》,李圃編著,華東師範大學出版,1981。那是多年前、我在上海旅行時候購買的。購買動機:上海東道的推薦。我是個徹底的甲骨文文盲。因而,回美國後,我把那本書放在書櫃裏,再沒動它。
新冠疫情爆發後,實行旅行限製和隔離,許多活動暫停。打發時間,東翻西翻,無意中把那本書翻出來。看著那些甲骨文拓片,發懵。恰好,網上閱讀,看到商朝考古成績、特別是婦好墓發掘的成績,頗感震撼。於是,就試試看那些甲骨文拓片記錄了什麽東西。很費力地一個一個字查閱,我算勉強認識了十二個甲骨文文字:一到十的十個數字和【占卜】兩個字,共十二個甲骨文符號。
有一天,我隨機翻閱,看到一個拓片,見下照片:
查閱,內容是:
上麵文字:甲辰卜 貞 西土 其升降 革 火 二月。
右邊數字:1、4、5;
左邊數字:2、3、6。
兩行數字合成為S-形的數字一到六的排列,有殘缺。按S-形排列規則把殘缺補上(著色部分):
右邊數字: |
1 |
4 |
5 |
8 |
9 |
12 |
左邊數字: |
2 |
3 |
6 |
7 |
10 |
11 |
可清楚看到,兩行數字呈現3 與 1 的序差交替出現(後一數字減去前一數字的差)。例如,上行之差為3,同位,下行之差為1;等等,反之亦然。
我是中國遠古時期的律曆(音樂樂律和曆法的組合)的愛好者。用那個眼光、來回觀賞那個拓片的數字排列,我突然感到那跟【三分損益】的數字排列方法一樣。所謂【三分損益】,是中國遠古時期的五音七律十二律的計算表達方法。
於是,我用甲骨文拓片的那個數字方法做了核算,結果,跟二十五史的《史記》和《漢書》等史料中關於三分損益的數字記錄幾乎完全等同(見後表格。詳細核算,另論,可能是暈文了)。
由此,可說,該甲骨文拓片是商朝樂律【三分損益】的實物記錄。
如此再看看該甲骨文拓片的文字,它描繪了一個有音樂藝術背景和充滿詩意的商代生活圖景:商朝建醜,二月對應黃道十二宮的寅宮,卦象為三陽開泰,冬去春來。甲辰卜,對應五行之火,六十甲子的第一火,暖生寒降。商城的西邊,傳來了一陣陣的革音磬聲和管樂,既和且平、不剛不柔。傍晚,隨著簡簡淵淵的鼓聲,人們圍著篝火,跳起了商舞羽舞,唱起了《詩經》首篇的《那》歌和《烈祖》,歌聲響徹大邑商的天空。新的一年開始了。這,是不是商朝送舊迎新的儀式慣例呢?
現有中國史料說,三分損益的最早記錄為周朝晚期的管子;該甲骨文拓片把中國樂律曆史推前了整整一個朝代,破了中國紀錄。現有世界史料說,樂律計算的最早記錄為畢德格拉斯;該甲骨文拓片把世界樂律曆史大大推前了,破了世界紀錄。
我把那個發現(還有甲骨文記錄的完整樂譜、中國和世界曆史上最早的完整樂譜,另論)寄給了美國考古學會。答複說:那是一個非常有趣和很重要的發現。我也發給了大陸考古學界,請他們就相關甲骨文拓片實物做出具體年代鑒定(拓片實物存於大陸);差不多半年多過去了,沒答複(不知是不是【躺平】了)。
不管怎樣,我要感謝多年前上海東道的推薦;更要感謝華東師範大學的李圃先生(已去世)老前輩的學術成就:那本甲骨文選讀藏書,使我在疫情隔離期間有個頗為有趣有意義的知識進步,使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了顛覆性的更新認識。
附:商朝三分損益音值和漢朝及之後的音值曆史記錄之對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