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詩經 七月流火】。
Zhiyan-Le,2023-08-05。
中國大陸官學媒體說:【七月流火】(詩經豳風七月)》:其中的火是指天上的“火”星,或稱大火,即心宿二,天蠍座的主星。人們誤解為火熱。農曆七月正是陽曆8月,8月上旬就已經立秋,熱勁已過,天氣漸涼,秋天就要到來了。#
錯。大錯。所謂【心宿二,天蠍座的主星】雲雲,不是中國詩經時期即不是周朝的東西。那說法依據:古希臘發明了黃道十二宮,經過印度,唐宋之際傳到中國。然而,古希臘黃道十二宮基於十二星座,且隻適用於北半球大約北緯40度一帶。多年下來,隨天體運動,該係統不再是有效的天文坐標,而主要用於命理活動。
在中國,最遲4500年前就有了相當發達的黃道十二宮,與星座無關、是個幾乎絕對化和抽象符號的天文曆法坐標係統,故而現在還是相當有效、適用於地球上的任何時間地點。了解這一點,可一目了然地看出上述關於【七月流火】的說法之誤。
說明中國古代天文曆法坐標構成、功能和應用,需要較大文章。這裏隻說與本文主題直接相關的應用。一圖勝千言。下麵是中國古代十二宮和曆法月份的圖表:
左圖為夏商周秦漢各個朝代的曆法建正在十二宮的宮位及屬性。其中,【正】表示正月,陰曆新年開始之月。阿拉伯數字表示月份。右圖為十二宮的經緯宮位所對應的五行屬性。其中,對角線表示兩個宮彼此相衝(如今叫【鏡像】),有六組相衝;同色表示三個宮有【三合】關係,分為四組、各組正月初一在黃道上的位點不同而呈現周期性擺動,同色者為相同位點。相衝與三合,在中國天文曆法作業中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是古希臘十二宮所沒有的內容(僅此就可說明,不能拿古希臘黃道十二宮來套用於中國古代曆法)。
可看到,周朝曆法建子,即正月落於十二宮的【子】宮。如此,到七月,對應十二宮的【午】宮,對應五行的【火】運,對應十二次的【鶉火】;就季節,對應【夏至】(當時叫仲夏),正是一年中最熱時節。
如此,把【七月流火】理解為火熱,說得通、至少不錯。但這不是要點。重要的是五行屬性。有【流水】,當然就會有【流火】而與之相衝或與之鏡像。子午相衝。子是流水、午是流火,七月對應午宮火運而流火,這才是該詩句的真實或原本意義所在,也是它的文學藝術魅力所在。
把【七月流火】說成天變涼了,那是基於建寅曆法的理解(漢朝和夏朝都是建寅,但意義功能和應用大不相同。另論):該建寅曆法的七月是立秋和進入仲秋的天氣變涼時節;再就是拿古希臘黃道十二宮和公元曆法及其北半球氣象氣候來套用於中國古代曆法。結果全搞錯。
上述中國古代黃道十二宮作業,與古希臘的黃道十二宮及其星座毫無關係。再說,到了周朝建子曆法的七月,古希臘黃道十二宮的天蠍座隻在南向夜空短暫出現、地理位置再偏北就看不到了。因而,用它來對應一個季節乃至一年的曆法如何,是低效甚至是無效的。又再說,古希臘黃道十二宮是針對陽曆即日相軌道而言的,可中國的黃道十二宮是陰陽合曆的。
簡言之,基於中國古代曆法黃道十二宮的【七月流火】,說的是建子曆法的七月在黃道十二宮的宮位及其五行屬性,不是說建寅月份及其對應氣候、更不是說陽曆及其對應的氣象氣候。因而,不管在地球上的什麽地點、哪怕是到了北極或南極,那個建子曆法的【七月流火】就還是七月流火、五行屬性不變,不會是因為地理位置和氣候氣象不同就成了七月流水或七月流冰了。
理解困難?看個比喻:吳剛為雄、嫦娥為雌。不管他們在天上月宮還是在地上人間、也不管春夏秋冬,他們各自的雌雄還是他們各自的雌雄。
附議:正確理解中國古代曆法的黃道十二宮。
拿古希臘黃道十二宮套用於中國古代曆法黃道十二宮,在中國已是普遍社會現象,甚至專業部門也如此。例如,下麵是國家天文學數據中心的黃道十二宮注釋和中國古籍記載的對照:
兩者有很多很大不同。
左表,相關英文名稱是古希臘十二宮星座名稱,而中國十二宮與星座無關。美國宇航局行家看到了這一點,且看到難以用現有英文名稱對應中國十二宮宮名且保留中文名稱原意,因而,他們的英文翻譯幹脆就用中文普通話發音的拚音音譯方法。
左表,按英文字母順序排列中國十二宮。然而,中國古代十二宮有自己的次序排列,且那個排列對天文曆法作業的意義相當重要,至少,其排列是年月日和時刻的坐標方位、前後和奇偶直接關係到曆法核算推算和表達,更還有相衝三合。按英文字母排列,這些次序關係全打亂,再用於天文曆法作業就是一場災難。
左表,古希臘黃道十二宮隻有一種用於陽曆的理論度數。然而,中國古代黃道十二宮有兩個理論度數,一個是以天看地的赤道理論度數、規定子宮為周期起點的0度,另一個是以地看天的黃道理論度數、規定卯宮為周期起點的0度;與日晷作業組合,還有各宮不等長的實際度數和天數;中國古代十二宮用於陽曆、陰曆和陰陽合曆的天文曆法作業。
相關參考:
《現代漢語詞典》:【七月流火】《詩經•豳風•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火:星座名,即心宿,每年農曆六月出現於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後逐漸偏西下沉,故稱“流火”)。指夏去秋來,天氣轉涼。現也用來形容天氣炎熱(因人們誤把“七月”理解為公曆7月、把“火”理解為火熱)。
七月流火釋
曾雄生/“七月流火”釋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
http://agri-history.ihns.ac.cn/scholars/zxs/july.htm
其中的火,並不是指燃燒的火,而是指天上的星,“火”星,或稱大火,即心宿二,天蠍座的主星。此星每年夏曆五月的黃昏,出現在正南方,方向最正,位置最高;六月以後,就開始偏西下降;流,即下降。“七月流火”指夏曆七月(相當於陽曆八月),“火”星下降,表示暑氣已退,寒氣將來。所以便有下文的“九月授衣”,夏曆九年就要開始準備禦寒的衣服。所以,用“七月流火”來形容陽曆七月天氣炎熱,無論在時間上和內容上都是錯誤的。
辯證統一的語言規範和發展
作者:譚景春《光明日報》( 2017年10月22日 15版)
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17-10/22/nw.D110000gmrb_20171022_1-15.htm
“七月流火”——對原有詞語賦予新意義
2005年7月,某大學的校長在對來賓致歡迎辭時說:“七月流火,但充滿熱情的豈止是天氣。”
這一說法隨即引起人們的熱烈討論。有人提出批評,認為用“七月流火”表示“天氣炎熱”是望文生義,不合規範,因為“七月流火”的本義是農曆七月的時候,大火星逐漸西降,指天氣漸漸轉涼。盡管有人對此提出批評,但此後這種用法卻被人們接受並使用開來。例如:
(1)俗話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目前已進入七月流火的“三伏天”。
(2)七月流火,酷熱難耐,室外溫度高達38℃。
這種新用法最終被收入2016年新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簡稱《現漢》)第7版:
【七月流火】《詩經•豳風•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火:星座名,即心宿,每年農曆六月出現於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後逐漸偏西下沉,故稱“流火”)。指夏去秋來,天氣轉涼。現也用來形容天氣炎熱(因人們誤把“七月”理解為公曆7月、把“火”理解為火熱)。
從對“七月流火”誤解說起
發布時間:2006-06-26
https://www.cma.gov.cn/kppd/kppdqxwq/kppdqwys/202111/t20211103_4160596.html
“七月流火”是《詩經》中《豳風•七月》這首詩的第一句,是一種天文現象。這裏的“七月”是農曆而不是陽曆。“火”是一顆星的名,又叫“大火”,學名“心宿二”。夏季,我們麵向南方,在“天蠍座”裏會看到一顆火紅的亮星,它就是“大火”,它的體積相當於太陽的3000萬倍。在我國,人們早就注意到,每當春耕時的傍晚,“大火”都出現在東方的天空。遠在3000年前,朝廷就設置了“火正”職位,專門負責觀測“大火”星,用以定出時令季節,足見“七月流火”這句詩的意思是說每當農曆七月(而不是陽曆7月——筆者著)的黃昏,“大火”星的位置由最高處逐漸向西流去,表明天氣漸涼,秋天就要到來了。而絕不是說天氣熱。因為農曆七月正是陽曆8月,8月上旬就已經“立秋”,熱勁已過,根本不會像“下火”似的熱。詩中“七月流火”的下一句是“九月授衣”,意思是說農曆九月份天更冷了就要多穿衣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