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演不完的戲:菲麗絲打了亞裏士多德的屁屁。

(2024-08-30 02:04:18) 下一個

演不完的戲:菲麗絲打了亞裏士多德的屁屁。
Zhiyan-Le,原創2010-02-09 09:16:55



在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陳列著一個西歐中世紀晚期的雕塑作品,標題是《亞裏士多德和菲麗絲》。作品描繪的是一個名叫菲麗絲的女郎象騎馬一樣、騎在古希臘大哲學家亞裏士多德的背上、逛來逛去。那是西歐中世紀最流行的藝術作品之一。它不是許多中國文人所謂的西方中世紀藝術就是宣傳基督教教義,而通過女郎戲弄哲學家的片刻圖景、描繪了理性智慧和性欲色情的衝突。博物館及其推薦的介紹說,作品《亞裏士多德和菲麗絲》來自古希臘曆史故事,大概情節是:

古希臘帝國時期,有位著名的哲學家和邏輯學家,名叫亞裏士多德。他是柏拉圖的學生,後成為古希臘亞力山大帝王的老師。以後的曆史則一直把亞裏士多德評為西方思想史上有重大影響的一位偉大哲學家。

故事發生在亞力山大大帝統治下的古希臘帝國。亞力山大尊敬所有的學者,特別是他的老師亞裏士多德,幾乎是有言必從;就是在遠征途中、亞力山大也是念念不忘地為他的老師和其他學者們隨時隨地收集各種資料、供他們研究使用。而亞裏士多德等學者也沒有辜負亞力山大;他們盡心研究,並通過上課座談等方式把研究結果轉遞給亞力山大、幫助他及時掌握征服世界和征服自己的最新知識。

一次上課,為了把“邏輯理性的智慧能夠戰勝一切生活情感”的道德思想付諸實施,亞裏士多德說服了亞力山大帝王與自己的情人菲麗絲分手。亞力山大同意了。很快,菲麗絲得知了分手的由來,感到自己蒙受了不可容忍的羞辱,就想了個計策對亞裏士多德實行報複、要亞力山大自己自動恢複情人關係。

上讀書課的時候,菲麗絲來到課堂前的花園裏,一邊跳舞、一邊唱著最誘人的情歌。她的頭發是鬆散的,光著雙腳,體態充滿了色情召喚。菲麗絲邊唱邊舞地走到亞裏士多德的讀書窗前,歌聲更加柔美、體態更加嬌媚。亞裏士多德聽到了、看到了、想到了,情不自禁地對菲麗絲表達了異常讚美的感動心情,甚至走到菲麗絲麵前、抓住她的手,表白了自己是多麽渴望地想要菲麗絲。菲麗絲同意滿足亞裏士多德的渴望要求,但有個條件:亞裏士多德必須假裝是匹馬,四肢著地,讓菲麗絲騎著、饒著花園走幾個來回。

亞裏士多德同意了。於是,菲麗絲象騎馬一樣、騎在亞裏士多德的背上,叫亞裏士多德象馬兒一樣、四肢著地、在花園裏爬來爬去。這時候,菲麗絲放開歌喉唱道:“師傅蠢行,徒弟跟從;他很聽話,都怪愛情。萬般皆下品,唯有愛情高。”

那首歌是亞力山大和菲麗絲兩人青梅竹馬就定好的暗號,意思是想立刻見到對方;不管自己幹什麽,聽到對方的歌聲,就要立即奔赴見麵、或至少是必須立即給個答複。

亞力山大正在讀書,聽到歌聲召喚,立即探出窗口張望,看到的是自己的情人放蕩地騎在尊嚴的老師的背上,在眾目睽睽之下爬來爬去。看到如此淫蕩放肆的惡作劇,亞力山大頓時火冒九丈,卻不知道應該殺掉誰好:說是情人背叛吧,可分手是自己聽從老師教誨而做的,怪不得菲麗絲;而僅因為行為放肆就殺人,眾人也不會服氣。說是老師說一套做一套,要學生實踐理性智慧戰勝一切情感、他自己卻因為情發欲放而拋棄了哲學家的崇高聲譽吧,可事情明擺著、那是自己的情人所設下的色情詭計,而人為情動是天性、老師也是人、所以也怪不得老師。再做反思,國家不能沒法規沒秩序,代表帝國崇高思想的哲學權威不能允許如此放蕩的貶低羞辱。於是,亞力山大有了個念頭,認為還是應該把自己的老師亞裏士多德處以死刑,以維護帝國哲學的崇高聲譽和尊嚴權威。

此時此刻,亞裏士多德似乎是大夢初醒,邏輯理性和道德教義又回到了他的腦海和嘴邊。他借上課之便對亞力山大說:“看看,我這樣一個成熟和智慧的冷血老人都很容易為色情而上當受騙,對你那不成熟和無知的熱血青年來說,就更容易為色情而上當受騙了。”

不知是因為特別尊重老師還是有所感悟,聽了亞裏士多德的話,亞力山大沒有把那看作是詭辯,而是把那些話當作征服自己的至理名言而全盤接受下來,並傳遞到帝國各個部落諸王。亞力山大撤掉了給亞裏士多德處以死刑的念頭。亞裏士多德也停止了對亞力山大的理性道德的教訓,讓亞力山大和菲麗絲重歸於好而不再非議;亞力山大和菲麗絲恢複了情人關係、盡情享受他們的情感生活、直到亞力山大去世。


根據博物館及其推薦的介紹,本人做了史料查詢,大致說:那以後,“亞裏士多德和菲麗絲”的故事就成了藝術家們用之不盡的素材,特別是中世紀藝術家們非常青睞的曆史素材,千年不衰、至今仍是西方文學藝術界和哲學史學界的熱門話題。

本人感覺,那個故事就象古希臘帝國一樣豐富多彩,任何人從任何角度看它,都會有不同的體驗和感受。譬如,在《紅顏曆史》(作者:畢林赫斯特,譯者:莊靖,湖南文藝出版發行,2007年06月)一書中,菲麗絲被描繪成“夜妖”,那個故事被看作是女性如何施展自己的色情力量去懲罰男人和贏得自己的地位。而在《放飛的心靈:達•芬奇傳》(藝術中國,長江文藝出版社,2009-10)一書中,譯者序引用波帕姆的話,把那故事說成是邪惡的力量超過一切:“菲麗斯騎在亞裏士多德的背上,這是中世紀犬儒主義偏愛的主題之一,象征智力屈服於愛情”;……列奧納多在該故事美術作品手稿的背麵寫下了一行字:“情婦、享樂、痛苦、愛情、嫉妒、快樂、妒忌、財富、懺悔”。

如此眾說紛紜,有一點經驗卻是曆史發展所肯定的,即:“亞裏士多德和菲麗絲”的事件,標誌著亞裏士多德哲學的衰落、至少是該哲學的信譽的衰落。無疑,那個衰落是古希臘的悲哀,卻為基督教後來在古羅馬帝國的廢墟上發展發達起來、打開了曆史性的思想大門,也為後來的文藝複興人文思想的胚胎發育而提供了豐富的營養。簡而言之,“亞裏士多德和菲麗絲”的色情與智慧的衝突,為中世紀宗教取代古希臘古羅馬哲學而鋪平了曆史道路。

知道了“亞裏士多德和菲麗絲”的故事,就不難理解,西方曆史上為何把亞裏士多德哲學稱為“理性的中間哲學”或“腳踏兩隻船的哲學”;為何後來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和黑格爾的鐵血邏輯能發生在西方、卻沒有甚至很難發生在中國。

知道了那個故事,也不難理解,所謂男人傾向理性智慧、女性傾向情感無知的說法,該是一個多麽荒唐的顛倒,----實際情況往往是男人無法戰勝無知和色情,而女人往往知道如何征服理性和智慧。俗說“邏輯碰到情感、就如同雞蛋撞上了石頭”,那是因為邏輯和情感本來就是一個硬幣的兩麵,而情感生活總是比邏輯理論更有生命力。因此,再厲害的男人哲學家,也不得不承認他對女人是那麽渴望卻幾乎是一無所知;而再無知的女人菲麗絲,也知道如何用最簡單的辦法使最偉大的哲學家成為聽從她的馬兒而在地上爬來跑去。隻要人類還是分為男人女人,那麽,“亞裏士多德和菲麗絲”的故事就是一個永遠講不完也演不完的故事。


附圖:不同版本的“亞裏士多德和菲麗絲”的藝術作品。

上圖從左至右:著名畫家漢斯•巴頓的作品,1513年,來源:德國國家博物館;亞裏士多德的沉淪,14世紀版畫,來源:德國奧古斯丁博物館;浮雕,13世紀和十四世紀之交,英國曆史博物網絡。
下圖:骨雕木盒,作品成於1310年前後;來源: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四個場景是兩出古希臘的著名愛情故事。前兩個場景是以“亞裏士多德和菲麗絲”故事為題而編製的戲劇,從左至右:亞裏士多德在給亞力山大上課;亞裏士多德屈從妙齡女郎菲麗絲。後兩個場景是為愛情獻身的戲劇,從左至右:凶猛的野獸突然到來,衝散了情人秘密幽會;提斯柏看到愛人死去,用愛人的劍自殺了(這個古希臘故事是莎士比亞《羅米歐與朱麗葉》的素材之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