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清華簡係現代偽造的新證據。

(2023-12-11 07:45:31) 下一個

清華簡係現代偽造的新證據。
Zhiyan-Le,2023-12-10.。

這幾天,中國大陸官媒紛紛報道清華簡新發現,五音是個重頭。那些報道說:其中,《五音圖》中央繪有一個五角星,其上角對應宮組音名,其他四角對應商、角、徵、羽各組,按逆時針方向依次分布。五角星圖形由“宮—徵”“徵—商”“商—羽”“羽—角”“角—宮”五條連線構成,展示了五音生成的規律,其背後蘊含的思想是“三分損益法”,與《管子》《淮南子》等書記載的五音生成順序相合。雲雲。

那個五音圖說明,清華簡是偽造的,且偽造時間大約在這40多年之內。簡說理由:

一個顯而易見的偽造:五音相生排列不是用五角星,而是用五邊形做排列。在中國古代律曆係統裏,五邊形表示五運五行五音的相生關係;五角星則表示它們的相衝或相克的關係。見圖示,右圖藍線五邊形標識相生關係。清華簡把表示相衝相克的五角星拿來做三分損益的相生關係的標識,是很拙劣和很明顯的偽造。




就周朝樂律而言,《國語》等古籍記載很清楚說明,首先是三分損益產生五音,後是七律,再後是十二律。這些樂律與曆法組合,形成天文曆法和國家度量衡標準的律曆係統。並行,該十二律還用來標識十二諸侯及其鼎規的分野,是各諸侯的權利、責任、義務和地位權勢的象征(由此,孔子便有【鄭聲淫】之說)。之後,經過京房六十律等改造,一直到了清朝乾隆時期,皇室責成按一字一音的原則恢複和重修古典《詩經樂譜》,禦定十四調為標準樂律,為樂器和樂隊定音的國家音律標準。在有文字記載的律曆係統發展中,沒有清華簡瞎編濫造的上宮下宮、大宮小宮、左商右羽、左徵右角之類的分組。不服?拿清華簡樂律去記錄或編製古代樂曲、或去搞搞天文曆法和度量衡,可預見那將是一場災難。



就樂器定音而言,有上宮下宮等分組,尤其是弦樂器的定音分組。該分組術語是統一的。例如,用上下宮,就不用左右,用左右就不用上下。這些分組的基礎是樂律,但畢竟不是樂律本身。見圖示(資料來自中央音樂學院民族樂器曲選):



理解困難?拿現代音樂來說吧:中央C 是樂律,按上行五度和下行五度確立音階、調性與和聲等音準。然而,小提琴大提琴等樂器定音,不是以中央C來確定某弦之音的、而是自有一套體係,盡管其定音基礎是中央C及其調性和聲等確立的樂律音準。做音高處理,升降記號是統一的,不能濫用(例如,#F和bG,音高一致但意義不同)。同理,中國樂律有三分損益定音高,但中國樂器古琴古箏等樂器定弦定音各有一套做法。不管哪個樂器用啥定音做法,都沒有清華簡瞎編濫造的有上宮而沒下宮卻有左右商羽之類的分組用法。不服?拿清華簡那套樂律去搞搞古琴古箏和整個民樂隊的定弦定音,可預見那是一場災難。

就五音五運而言,有太少之音的分組,例如,太宮少宮和太羽少羽,等等。這個分組的基礎不是樂律或三分損益的音階,而是陰陽五行或五運六氣的關係,或說是天文曆法的天幹地支甲子六十的分組關係,反映的是周期性變化的日月星辰軌道交司位點。見下圖示,該天文曆法的五運六氣的律曆運作內容之一:交司時刻位點的五音五運推步。




由此,它的相生關係呈現為太少統一交錯而不是太太和少少依次排列,更沒有這裏是太宮少宮、那裏是左羽右羽的用法。中醫經典古籍《內經》等作品使用的是這種五音五運係統。而清華簡瞎編濫造的樂律,無法用於五運六氣及相關中醫操作。不服?用清華簡樂律去搞搞天文曆法日月星辰交司位點的核算,可以預見,那將是一場難以容忍的災難。

中國樂律有三個應用領域:音律本身係統,樂器樂隊定音,天文曆法,合稱【律曆】。了解了上述律曆常識,對照看清華簡的樂律分組,整個就是低劣偽造:它把音律、樂器定音和五運混為一談,標識符號也是濫用瞎編。例如,它有【上宮】之類,那是樂器定音用法;同組,又有【大宮】【少宮】、其它組有【左角】【右角】之類的五運用法,甚至把相衝相克的五角星作為相生的標識。由此可見,偽造者對律曆係統是照葫蘆畫瓢給畫錯了,或說,該偽造者隻知律曆文字符號對應而不知其背後的天文曆法真正意義,故而照搬也搬錯且錯得離譜。

就那些瞎編濫造看,大都出於1980年代及之後的中國大陸。緣故:之前,樂律折騰再多,也沒超出音律、樂器定音和天文曆法彼此關聯但畢竟各有一套的界限,也更沒拿相衝相克的五角星來標識相生的五邊形的事情。1980年代及之後,中國大陸流行中醫氣功,許多望文生義之類的說法紛紛出籠,其中就有混淆納甲和納音,一個表現就是清華簡的不倫不類的音律分組。因此,以前說過、如今有樂律新證據而可以再說,清華簡的偽造發生於最近40來年時間之內。

如何防治這類偽造?答曰:音樂教育。中學應有中國樂理常識教育,且通過業餘小樂隊體驗那些知識。高等院校專業課程應有係統化的中國樂理或中國音樂學內容;其中,樂律和樂隊相對容易做到,而律曆的天文曆法即五運六氣內容則可能是個難點,但必須做對、做到和做好。#

相關報道:

再現戰國禮書原貌!我國在“清華簡”中首次發現“先秦禮書”。
2023 12/10 16:35:52 來源:新華網。
http://www.news.cn/politics/2023-12/10/c_1130018382.htm
此次研究還首次發現戰國時期簡帛文獻中的音樂類文獻——《五音圖》《樂風》,為中國早期樂理體係以及先秦音樂史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其中,《五音圖》中央繪有一個五角星,其上角對應宮組音名,其他四角對應商、角、徵、羽各組,按逆時針方向依次分布。五角星圖形由“宮—徵”“徵—商”“商—羽”“羽—角”“角—宮”五條連線構成,展示了五音生成的規律。

清華簡最新研究成果再現戰國禮書原貌。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2023-12-11 02:05。
https://news.gmw.cn/2023-12/11/content_37018538.htm
此外,新一輯整理報告中還有兩篇音樂類文獻。其中,《五音圖》中央繪有一個五角星,其上角對應宮組音名,其他四角對應商、角、徵、羽各組,按逆時針方向依次分布。五角星圖形由“宮—徵”“徵—商”“商—羽”“羽—角”“角—宮”五條連線構成,展示了五音生成的規律,其背後蘊含的思想是“三分損益法”,與《管子》《淮南子》等書記載的五音生成順序相合。《樂風》分兩部分,前一部分記載音律名稱,後一部分性質尚難明確。兩篇樂書為中國早期樂理體係以及先秦音樂史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

中華文明禮儀之邦又有新證據!“清華簡”爆出哪些新料。
中國科學報 發布時間:2023-12-6。
https://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3/12/377386.shtm
第十三輯收錄了一篇形製和內容獨特的戰國音樂類文獻《五音圖》。《五音圖》原簡應有37支,現存35支。“竹簡經編連後,呈現出的是一幅配以文字的圖形。圖形中央部位繪成一個五角星,其與今天一筆畫五角星的方法完全相同。”黃德寬說,在五角星每個角的延伸線上排列書寫五音音階名,從而構成一幅圖文結合的“五音圖”。如果按照五角星畫成的過程看,“五音圖”構成了“宮-徵”“徵-商”“商-羽”“羽-角”“角-宮”5條連線。這種連接方式和順序顯示其五音生成的順序,與《管子》《淮南子》等所載五音生成的順序是相合的。此外,在《五音圖》中,發現了“歌”這一新見的音名。過去通過出土的先秦編鍾等,人們知道三分損益法最晚在春秋晚期已經形成。賈連翔說,這是通過測音和銘文研究等綜合推擬出來的,而清華簡上五音的損益順序是通過五角星直接反映出來的。黃德寬表示,雖然《五音圖》的功用目前還難以確定,但這一發現豐富了先秦音樂史研究資料,對先秦音樂理論和實踐的研究很有意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