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劍戀歌

以西晉末年,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為時代背景,以晉惠帝皇後羊獻容為中心, 從她出生到去世的傳奇經曆和當皇後的五立五廢、忽榮忽辱為主線,描寫了圍繞著她的一些 英雄劍客俠義戀情及悲歡離合。(根據鄧永瑞先生遺稿《九劍一魂》整理,謝絕轉載)
正文

九劍一魂 - 第19回 王郎失魂 楊姬得婚(七)

(2022-01-11 06:42:35) 下一個

白蓮聖母向王篪、大巫娘等招手,大巫娘舉手作答。三個采蓮女劃出三隻小舟,請王篪等一人一舟,向湖心石壇劃去。按王篪等人的輕功,踏著湖石上壇是不成問題的,但客隨主便,是一種謙虛,主人以舟載客,是一種禮敬。

在荷葉蓮花清香中,到達石壇。白蓮聖母請三人坐在石墩上,自己對麵相陪,身後站著兩位十五六歲的貞女。大巫娘秋雲對白蓮聖母說:“這次奉教祖張天師法旨,恭送弘農王殿下來到貴教,求聖母大施法力,用玉環水晶查找楊家後裔,完成殿下心願,敝教上下和小巫不勝感激。”王篪也拱手:“求聖母慈悲。”千錘卻不會說話,一雙烏黑的眼珠四外亂看,覺得這裏與天師道大不相同。

白蓮聖母看起來是一個三十左右的苗條女子,肌膚欺霜賽雪,眼光明澈如秋水,她的聲音柔和悅耳,與雲娘略啞、磁性、性感的聲音完全不同。她說:“我教姐妹,受楊家恩惠的也很多。上次張教祖親臨, 囑為楊門尋後,我教自教祖、貞女以下,均為此齋戒七日,行法三天,拭淨玉環水晶,專候殿下和大巫 娘等到來。”王篪、雲娘等謝了。

聖母又說:“我陪殿下進塔行法,需要七天七夜,大巫娘和這位小弟 弟自有人款待,請寬心住下。”說罷起身,領王篪進塔,兩貞女隨入,兩位蓮舟駕女把秋雲和千錘送去 款待、安住不提。 王篪隨聖母進塔。第一層空空如也,聖母說這裏有地道通山上懸岩絕壁上的洞府,是聖嬰教祖和聖貞處 女們修真之處。第二層有兩個蒲團,兩個拜墊,聖母請王篪坐在一蒲團上,她坐在對麵,兩貞女跪坐在 拜墊上。

聖母請王篪把他的姓名、家庭、讀書學武以及後宮救太後的事講一遍。王篪見白衣聖母一片聖潔的光輝 ,兩眼像秋月一樣明朗;兩位貞女如孩童一般純潔真誠,眼光明澈如盈盈秋水;不由產生一種崇敬之感 ,把許多天來的積鬱一一說出,不但對自己情況毫無隱瞞,而且把急於安頓太後、找到楊家傳人,好趕快回京見獻容、家人和義弟等事,通通說出。

聖母對他十分理解,頻頻點頭,顯出同情的眼光,見他精 神極差,讓貞女取來一瓶‘荷露’和一段脆藕,請他吃下。他立即覺得一切不適之感均消去,神清氣爽 。聖母帶他往塔上走,第三層隻有一案,案上一個香爐,香煙繚繞。第四層是紅氈鋪地,一幾四凳,另 有兩架書,靠牆有一玉塌,上有玉枕。到了第五層,地麵為美玉嵌鑲,中有一古色古香,銅綠斑斕的古 鼎,裏麵似為清水。鼎前有一拜墊。

這時隻有王篪與聖母兩人,聖母說:“這鼎中有一玉環,與水同色,所以看不見。請殿下跪下誠心祈禱 ,玉環自會升起,其中會顯示所求問的圖景。但一切均看緣份,有時玉環不起,或起而無象,那就是無 緣了。”王篪跪下,衷心祈祝一番,希神環顯示楊家後裔所在。聖母站在鼎前,合掌當胸,口中低念祝 詞,向鼎中拋入幾片蓮花瓣。一刻,果見水紋波動,漸漸升起一個晶瑩剔透的水晶環,大可盈尺,中間 張一水膜。晶環升至鼎口,下麵還有一點浸在水中,緩緩旋轉。聖母把中指咬破,撒一滴血在水膜上, 光華一閃,水膜變成一麵明鏡,中現一朵白蓮。

聖母小聲說:“今天玉環升得極高,轉得也快,殿下福份不小,請注意看。”水鏡中白蓮隱去,出現一 個小小女嬰,一會來一白衣女人將她抱走,到一山洞,光華閃動,女嬰長大,光華再閃,漸漸淡去。又 突然出現人影,不隻一人,但不清晰,好似一個結婚場麵,一女子穿大紅吉服,鳳冠霞帔,頭蓋紅巾, 一男子穿杏黃龍袍,鼓樂響起,交拜天地,人影漸漸暗去,光華一閃,又成一環,緩緩轉動,降入水中不見。自始至終,有一種細小的聲音,似一種奇特的語言,王篪完全不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