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劍戀歌

以西晉末年,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為時代背景,以晉惠帝皇後羊獻容為中心, 從她出生到去世的傳奇經曆和當皇後的五立五廢、忽榮忽辱為主線,描寫了圍繞著她的一些 英雄劍客俠義戀情及悲歡離合。(根據鄧永瑞先生遺稿《九劍一魂》整理,謝絕轉載)
正文

九劍一魂 - 第18回 王篪受尊 狐月出走(八)

(2021-12-05 14:53:01) 下一個

第二天,一同商量找狐月的事。春娘說:“她無別處安身,隻可能回匈奴部落她父母家中,我怕劉淵可能再找她麻煩,一定要把她接回來。”劉昆說春娘身體不便,最好他一人去。春娘笑說:“你一人去能把她接回嗎?再說,我一人在此,你放心嗎,不怕李特尋來?你一人去接狐月,一定不安好心,孤男寡女,我也得看著點呀。”劉昆想想也是,舍不得離開春娘,就說:“你去也可以,但一切得聽我的,盡可能坐轎坐車,少騎馬。每天隻能行60裏。”春娘笑說:“沒想到你一個爺們這樣羅索,我就變得這樣嬌弱了?好吧,一切依你,我的男人老爺。”他們收拾一下,第三天一起向北方的草原走去。

 

再來說王篪,聽玉瓶說他要與什麽楊小姐‘大婚’,內心極度震動,幾乎暈倒,強自支撐,更急於見秋水。晚上,秋水果來,雲娘讓他們單獨談話。兩人相對坐下後,隻見秋水愁眉雙鎖,一邊問好,一邊用茶水在桌上寫下‘隔牆有耳’四字。這更令王篪明白情況不妙,受到監視。他最關心的自然是太後,首先請問太後的安康。秋水說:“太後已被救醒,但因龐老夫人被斬,太後受刺激過度,再加當時用藥過重,近十天未進飲食,所以身體很弱,神智尚不清楚,一等好轉,必來召殿下相見。”

第二個關心的就是所謂‘大婚’,不知是否屬實。他可以為義母太後獻出生命,但不能背叛獻容。從她一出生,他就覺得有一條無形的鏈,把他們結在一起,因而應互相忠誠,終生相守。但他不知這事從何問起,又不知哪些話能說,哪些不能,就先說不甚要緊的,提到需回京找候玄服藥之事。秋水說:“這裏教中用藥高手甚多,必可解毒,不必定找候玄。太後已有妥善安排,也不必掛心。倒是尋找楊門血親一事,頗為不易,隻有一切聽從教中巫娘和天師們的安排。”聽這意思,似乎並未找到什麽楊小姐,王篪心中少安。

但一邊說些平常的話,一邊用茶水寫下:我不能大婚。秋水看後,微微點了一下頭,說:“天師道是鮮卑族,我也是,漢化很深了。天師道受楊家厚恩,一直在找楊家遺孓,沒有進展,過幾天要去拜白蓮聖母,請她用蓮光慧眼、玉環水晶查找。”

同時用茶水寫下:耐心等待,以圖後會詳談。秋水站起來要走,看來,這裏的情況,似乎也出秋水的意外,也許她也受到監視或控製。王篪覺得,玉瓶所說,或係不實傳言,連‘楊小姐’都沒有,怎來‘大婚’?但又不便再找玉瓶來問。回想起來,心中仍有一絲隱憂,因秋水見到‘大婚’兩字,好像並不吃驚,若她是第一次聽到,怎會明白,為何不問究竟?第二天,雲娘一早來為王篪梳洗,小宮女竟捧來一襲杏黃龍袍、七旒平天冠、無憂珍珠履。

王篪已有戒心,堅決不穿這帝王服飾。雲娘把秋水找來勸說,最後折衷,穿明黃色的團龍袍,戴束發金冠,溜金厚底戰靴。此時,王篪心中矛盾重重,若不升殿,等於否定太後、先帝,若要升殿,又無當今天子的明詔確認,好像是關起門來稱王。他雖然自小也想掙來功名富貴,但從未想過封王,更多的隻想通過文治武功,為國盡忠,為皇室出力,搏一個封妻蔭子,留下萬古美名,不枉大丈夫一世。

像這樣不明不白的王爵,他並不稀罕。但這時哪裏由得他!辰時正,王篪被簇擁著到了正殿,坐上寶座。雲娘身著大紅繡金宮妝,插翠帶珠,手執玉如意,緊緊在旁引導。金鍾、玉瓶在前讚禮,8名高大武士手執金瓜鉞斧,站立四周,氣勢肅穆。鼓樂響起,下麵花團錦簇四五十人拜倒在地,口稱:弘農王千歲,千千歲。這些人中,有天師道徒眾首領、有鄉黨耆老、有宮內外執事、有衛士軍官,甚至還有幾個地方官吏,在這裏屬貴賓級。

金鍾、玉瓶高宣:弘農王有令,各位請起,賜坐。大家紛紛落座。這時似乎應由弘農王說幾句話,偏偏王篪像木偶一樣,一直任雲娘擺布,不知說甚麽好。雲娘一直侍立在側,這時假意彎腰與王篪說了幾句話,然後站直,滿臉堆笑,用低沉略帶沙啞,卻有磁性的聲音說:“各位父老、各位鄉黨鄰裏鄉親、各位天師道教友、各位貴友賓朋:弘農王千歲令我傳言,王爺殿下對諸位盛意十分感謝,今後將一如既往,傳楊氏香煙,延九世厚澤,扶老濟困、救貧愛民,使弘農成天下樂土。”

人們離座高呼:千歲,千千歲!雲娘引王篪來到宮門,貴賓們後隨,隻見宮門廣場有數百人,山下分散各處,有數千人,一見王篪,一齊跪下,高呼千歲。王篪實在不知自己有何德能,蒙此厚愛,想來楊家在此九世,確有恩澤於民。他對這些父老鄉民,深深彎腰、低頭鞠躬。金鍾、玉瓶高聲傳令:弘農王給父老鄉親賜宴。隻見山上、山下、宮門廣場,立即排出三四百桌酒席,大眾歡呼入席。

執事人員有條不紊,這樣巨大的組織工作,真令王篪吃驚,不由對雲娘說:“秋雲姐,辛苦你了,真是安排得井井有條。”雲娘滿麵紅霞,掩飾不住的得意:“隻要殿下滿意,雲兒萬死不辭。現請到偏殿,為貴賓賜宴。”偏殿已排下十桌,當中一席請王篪上坐。王篪要拉雲娘同坐,她低聲說:“殿下在此,哪有小女子坐位。”站在身後侍候。餘人在宮女引導下,紛紛入席。眾人向王篪敬酒,王篪在雲娘示意下,也向向眾人回敬。酒過三巡,雲娘對眾人說:“千歲請各位隨意,他要到外麵與民同樂。”大家起立恭送,雲娘引王篪到各處向鄉民勸酒,金鍾、玉瓶一路相隨,所到之處,鄉民歡呼:楊門當興,弘農王千千歲。正是: 

     王篪弘農遭擁戴,富貴難動忠孝心。

     欲斷真情情更深,柔腸百轉動俠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