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自誕生之日起,關於林黛玉薛寶釵這兩位女主角誰優誰劣的爭論,雖不至劍拔弩張,但卻從未停息過。這二人家世相當,才貌比肩,一個是“閬苑仙葩”,另一個是堪比牡丹的人間絕色;一個具“柳絮之才”,另一個亦博學多聞;一個率真執著,另一個卻豁達縝密。兩個旗鼓相當卻性格迥異的女孩子之間的矛盾衝突,毫無疑問極大增加了書的趣味性和可讀性,而這正是作者匠心高明之處。正所謂“一千個人心目中有一千個哈姆萊特”,黛釵之爭亦如此,個中是非長短,真可謂一言難以盡述。而林妹妹之多愁善感與寶姐姐之端莊大方的典型藝術形象,已然深入人心,不得不歎服作者“十年辛苦不尋常”,對人性了解洞察之深刻及刻畫描摹人物功力之高超。不僅如此,“木石前盟”還是“金玉良緣”並非簡單的選擇題,其所代表的愛情觀與人生觀亦截然不同,從而映射著各人心目中之人生追求與選擇亦不盡相同,因而才有了數百年間"擁林派"與"擁薛派"之爭,而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更是發人深省。
《紅樓夢》作者曹雪芹以無以倫比的浪漫筆法,將黛玉,寶玉二人之來曆描繪成一個美麗的神話故事。黛玉乃靈河岸三生石畔一顆絳株草,因得神瑛侍者(寶玉)甘露灌溉,得以化成人形,為酬答寶玉的“灌溉知恩”,黛玉便隨寶玉下凡曆練,誓言將自己一生的眼淚還他,“木石前盟”及"還淚"之說便由此而來。因這不凡來曆,黛玉性格行為都不染紅塵,自帶仙氣,並有飄渺出塵及超凡脫俗之寶貴品格。塵世中的黛玉出身詩書世家,年幼喪母,不久又喪父,初進賈府時才七、八歲的年紀,寄人籬下的孤女,自然敏感又小心翼翼,而天姿聰慧過人又讓她內心驕傲,孤芳自賞。不喜黛玉之人都說黛玉敏感多疑、愛使小性、行動愛惱人、心胸狹窄,其實於她這何嚐不是一種自我保護?而自幼失祜的那份哀痛讓黛玉多愁多病,幸而有個一同長大青梅竹馬
的寶玉,給她的生命帶來一絲溫暖和光亮。唯有秉性善良純真、生性對女孩子有悲憫之心且心細如發的寶玉,才能完全能理解及包容黛玉,對林妹妹自有一份別樣的心疼和憐愛。
向來以真性情示人的黛玉天性便是詩人,而書中其他女孩子如寶釵,湘雲,探春,雖亦擅長作詩,但除大觀園詩社比拚外並未見她們作詩,黛玉卻獨作了《葬花吟》,《秋窗風雨夕》及《桃花行》。她的人生經曆使她時時都在傷春悲秋,感懷身世,這便充分體現在她每一首空靈傷感的詩作中,她的《葬花吟》"一朝春盡紅顏老 花落人亡兩不知" 之淒涼,她奪魁的"菊花詩""孤標傲世偕誰隱 一樣花開為底遲"之孤傲,她的《秋窗風雨夕》"誰家秋院無風入 何處秋窗無雨聲"之淒清,還有她的《桃花行》"桃花簾外開仍舊 簾中人比桃花瘦"之傷感及詠柳絮的那首《唐多令》"漂泊亦如人命薄, 空繾綣,忍淹留"之哀傷,真是字裏行間都是淚。
黛玉在感情上亦從不作偽,率真而執著,深愛與她相知相惜的寶玉,兩人心心相印,而兩人之間獨有的理解、默契和懂得,是任何外人也無法了解和介入的,聰慧如寶釵也不行。因"還淚"之說,號“瀟湘妃子”的黛玉這一世注定要為寶玉流盡一生的淚水,若仔細品味,黛玉哪次發脾氣、使小性兒,小心眼,對寶釵吃醋,或是傷心難過,不都是為了寶玉?不都是因“金玉良緣”之說?愛情終究是排他的,怎能責怪黛玉小氣?而和寶玉相互剖白心意後,心中篤定,對寶玉便不再猜疑,對寶釵更如親姐妹一般。
金陵十二釵,隻有黛玉活得最為通透灑脫,寶釵、湘雲和襲人都難以免俗,都曾勸誡過寶玉要讀書上進,追求仕途經濟,唯有她最懂寶玉,也從不看重這些世俗功名,她深知寶玉此生是最厭惡的讀書人都中了“祿毒”,以所學來換取功名利祿,為此黛玉被寶玉視為人生唯一知己,兩人同為至情至性之人,他們是真正靈魂上的知音!
黛玉來自仙界,而出身皇商家庭的寶釵卻來自世俗人間,這似乎已注定了釵黛的不同。寶釵才貌不輸黛玉,無論是貴妃省親論詩才,還是大觀園詩社的詩詞較量,兩人都勢均力敵。寶釵在其奪魁的《詠白海棠詩》寫道,“珍重芳姿晝掩門”,“淡極始知花更豔”,典雅莊重,正符合“蘅蕪君”為人端莊淡漠之身份。她的那首《諷螃蟹詠》,筆端老到辛辣,極盡譏諷之能,詩才絕不容小覷。而那首最為人稱道的詠柳絮的《臨江仙》,更是寶釵個性和人生追求的寫照,端的是豁達豪邁,"好風憑借力 送我上青雲",平步青雲,寶釵的視野和胸襟還真是不一般!
寶釵做人無疑是成功的,應對進退無不得體,為人圓熟大度,"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下無塵",能時時處處替他人著想,上至元春,下至小丫鬟都喜歡寶釵,連賈母都讚她懂事明理。自己過生日,吃東西和點戲都是投賈母所好。她最擅察言觀色,能善解人意體諒到湘雲在家中的煩難,又能細心觀察到邢岫煙生活上的窘困並施以援手,這點和黛玉比,似要高出許多,這也應是眾人都喜歡寶釵之緣由。和黛玉和解後,也真誠關心她,每日裏派人送燕窩給黛玉,這份關懷和體貼同樣難能可貴。一樣都是青春花季的女孩子,有共同的愛好品味,自然也會欣賞對方的美好。
然而和黛玉比,寶釵卻少了許多真性情,多了些深沉的心機和城府,無人能真正看出寶釵的喜怒哀樂,更無人能真正走入她的內心。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寶釵長於掩飾自己,她的心機起初並不易被人察覺,需長遠交往並細心觀察方能體悟。有一回寶釵不巧聽到了小紅和墜兒兩個小丫鬟的私密對話,為“金蟬脫殼”,她竟靈機一動編出了和黛玉捉迷藏的謊話,讓那兩個丫鬟都誤以為是黛玉把她們的私房話聽去了,看似無心,實則是有意為之,這份心機著實有些令人後怕。王夫人的丫鬟金釧,因寶玉調戲被王夫人逐出賈府憤而跳井自殺,寶釵為安慰王夫人,竟把金釧說成是失足落井,還說若是因被逐而生氣自盡,那就死不足惜,如此冷血真真讓人不寒而栗。柳湘蓮因尤三姐自殺猛然頓悟,隨一道士飄然出家而去,身為朋友的薛蟠尚知真情流露,難過傷心,寶釵卻波瀾不驚,絲毫不為所動,不得不承認寶釵確有超出常人的淡漠冷靜。長此以往,很難說寶釵會不會成為另一個王夫人。
寶釵內心也喜歡寶玉,然而卻處處掩藏自己的真心,自覺認同及維護封建傳統禮教和人生追求。她完全不理解寶玉,所以才會規勸寶玉追逐他最痛恨的仕途經濟,也因此在寶黛心心相印、心意相通之間她無法占據一席之地,即便最終她如願嫁給了寶玉,也始終無法取代黛玉在寶玉心中的位置,現實中的“金玉良緣”到底也沒能取代靈魂上的“木石前盟”。正像釵黛的判詞所說,"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寶玉終撒手紅塵,棄她而去。
然而我也不忍過多苛責寶釵,說到底寶釵也是“薄命司”中人,她的心機城府和世故,無疑與她父親早逝,母親懦弱無主見,哥哥又不成器有關,她小小年紀便要擔起家庭重擔,過早體會了世態炎涼,也學會了人情世故,寶釵自有她的煩難不易。而寶釵同樣也有她的別致動人之處,美麗大方,洞悉人心,正如她抽到的"牡丹花簽"所說,"任是無情也動人"。
“擁林者”選擇的是守護自己的真性情,不辜負自己,完成真實的自我,而“擁薛者”選擇的是守護傳統,犧牲自身,壓抑自我,久而久之,便失去了真實的、感情豐富的自我。其實黛玉也好,寶釵也罷,書中所有人物,都有各自的可愛與不可愛之處,每個個體都是獨特的存在,不存在孰優孰劣的對比,人性本就沒有完美無暇的。有人說若是黛玉寶釵的性情結合起來,就是理想中的妻子形象,但仔細體會一下,便知這絕無可能,她們的個性有天壤之別,一生做詩的黛玉和一世做人的寶釵,如何能統一到一個人身上?懷著一份體諒和包容去看待每一個人,這才是我們應有的態度。或許黛釵之爭還將繼續,但那又何妨?《紅樓夢》魅力不正在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