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罷人散,熙熙攘攘的聖路易斯現代中文學校的西側大廳一下子空空蕩蕩起來。王醫生跟最後一個觀眾合影之後,快步走到前麵的長桌前,臉上依然掛著淡淡的微笑,快速地加入了自願者隊伍,看不出一點名人大咖的架子。他開始收拾整理他的自傳體《從黑暗走向光明》一書,一本本拿起來,裝入紙箱裏。我發現,王醫生收拾整理書的速度是自願者們的十倍,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動作幹淨利索。
我屬於走得最晚的那一撥人。看見不再有人圍上來問問題了,我走到他的麵前,直視他的眼睛,直截了當,“王醫生,冒昧問一個問題:電影裏的莉莉找到沒有?”
“沒有。”王醫生搖了搖頭。
“沒有?即使現代的高科技?譬如:公安,萬能的微信圈,人肉搜索,人臉識別?還有,以您現在茗冠天下的號召力?”
“沒有。”王醫生依然搖頭,聲音平和。
王太太就在一步之遙的對麵,默默的收拾書籍,她一定聽到了我們的對話。
“莉莉的父親死得很慘,比電影裏更慘。”王醫生加了一句,又低頭收拾書本。說話的語速,跟幹活的速度,一樣快。
哦。。。。。。
我一時竟不知道說什麽話。安慰吧,可是,找不到合適的安慰的話。感覺任何語言,在此時此刻,都顯得單薄、蒼白、無力。
我其實也看到了文學城有網友寫文章對王醫生的這部根據自傳體改編的電影《SIGHT》提出的諸多質疑。其中的一個質疑就是這部根據王醫生自傳小說改編的電影不真實:明旭小時候的玩伴,那個青梅竹馬的莉莉是不存在的,是杜撰的。聖路易斯的寫博大V雅美之途在他的博文《觀美國王醫生的自傳電影SIGNT有感》提到,關於那位夢中情人,普林斯頓家長這樣留言:“去年九月份王醫生來亞特蘭大公演電影。我問過他的初戀現在如何,被告知那是虛構的人物。”
我倒是跟那位普林斯頓的家長不謀而合,關心起莉莉的命運來。可能因為她首先是個楚楚動人的女孩子,在那個如花的年紀,被暴徒強行帶走,少年明旭的二胡被砸的稀趴爛,懵懵懂懂生出的情愫和想保護莉莉的原始衝動在暴徒麵前不堪一擊,那雙舉在半空中的明旭的手,被無限放大,那麽無助,讓人潸然淚下。。。。。。
看吧,不同的就是,像我這些的普通人,沒有任何名校的光環,啥耶魯,啥哈佛,啥MIT,他們距離我那麽遙遠,不是我這樣平凡的人可以天天信手拈來隨便談論的。即使天天看見那些高人們在我熟悉的聖村的群裏指點江山,我那耶魯的家長說的啥啥啥,並不能引起我太多的共鳴。一句話,我並不那麽關心那些天天把名校掛在嘴邊的人說的話。我倒是更加關心平凡如小草的莉莉的命運。不信你看,那個小明旭跟兒時的玩伴兒莉莉小丫頭片子蹦蹦跳跳的場景,少年的明旭和少女的莉莉那懵懂青澀的情愫,他們騎自行車飛奔在小道上那單薄而年輕的生命,其實就遊蕩在充滿煙火氣息的明旭天天爬上爬下的弄堂裏,其實就遊蕩在皇城根下古樹懷抱的四合院裏,其實就遊蕩在彎彎曲曲高高低低的重慶青石板羊腸小道上,其實就遊蕩在在千千萬萬的少男少女的心裏。不是嗎?
當王醫生告訴我,沒有找到莉莉,我就不再忍心去追問那個盤旋在我腦中裏的問題,莉莉是真實的存在嗎?換一句話來問,莉莉是您的初戀嗎??我覺得我無法對一個世人敬仰的老大哥張口問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此時此刻,莉莉的真實與否,已經不那麽重要了。重要的是,在那場浩劫中,有千千萬萬個莉莉被抓走,如風中的飛絮,亦或一粒塵埃,在父母被打得趴下的眼皮底下,在愛人無助揮舞的赤手空拳裏,消失得無影無蹤。從這個角度講,莉莉是存在的,千真萬確的存在過啊。
如果,莉莉確實是少年明旭的初戀,那個青梅竹馬的初戀,那個帶給明旭無限憧憬的初戀,那個多年來一直困擾著明旭如夢魘一般存在的初戀,有一天被“人肉”找到了; 那麽,找到的結果可能是:莉莉嫁人了,對方就是當年那個施暴的人; 莉莉死了,被鞭打得滴盡最後一滴血而死去;莉莉自盡了,被淩辱被羞辱而自盡了。。。。。。這些莉莉找到的情景,遠遠不如讓莉莉找不到的效果好。就讓莉莉永駐在明旭的心裏吧,就讓莉莉遊蕩在愛她的觀眾心裏吧。
其實,最讓我動容的,是那個千方百計絞盡腦汁想要讓那個來自印度的盲童複明的掙紮的明旭醫生。莉莉時不時的出現在明旭醫生的眼前,有網友統計說,至少有五到六次之多,猶如拋之不去的妖魔附體。這時候,明旭醫生的畫外音響起來,大意是說,如果能讓那個印度盲童複明,年輕的王醫生覺得那是莉莉想要看到的,莉莉可能也會好好的。
莉莉可以不被找到;但是,莉莉一定要好好的,不管是在天之涯,還是海之角。這,恐怕才是愛一個人的最高境界。你愛她,可是得不到她,不管出於什麽原因;那麽,就單純地希望,就單純地祈禱,你愛的她要好好的,好好兒的活著!!!
我就忍不住淚流滿麵,因為那個出現的幻覺中的莉莉,因為年輕的王醫生那麽執著的要找回那個被繼母用硫酸殘忍致失明的可憐的孩子的一線光亮。這何嚐不是在自救啊??? 如果少年的明旭的的確確有過那麽一段青澀的朦朧的愛情,“我要保護你!” 而在那段不堪的歲月裏卻不能自保;那麽,青年中年的明旭隻能把莉莉珍藏於心,那是不能輕易碰撞的柔軟的無力的愛戀啊;似乎隻有讓那些失明的盲童複明,王醫生才能跨過青梅竹馬的莉莉的那道心坎兒;因為他堅信,如果那些盲童被治好,如果她們能重新看見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了;那麽,莉莉就一定會好好的,好好的活下來,好好兒的活著!!!
抬眼看了看對麵的王太太,安安靜靜的收拾書籍,不言不語。不知道王醫生是如何尋找到王太太的。咋一看,嬌小玲瓏的可人兒一枚,有著江南女子的恬靜柔美。可是,她那嬌小柔弱的軀體裏,卻蘊藏著無窮無盡的力量。不信,你看看王太太是如何護夫的?跟當年(2011)的虎妻鄧文迪陪同默多克出現英國國會聽證會飛掌護夫有的一拚。隻不過,王太太比當年的文迪虎妻還是要文明一些。她那麽嬌小,用拳頭是打不過任何人的。她不跟王先生打招呼,就自己出手為先生辯護。就因為這三段替夫辯護的短信,我更加敬重這位一麵之緣的王太太,真不愧是王醫生的守護天使啊。
附王太太借文學城網友“天地之沙鷗”在雅美之途文後的留言:
“博主您好,我是王醫生的太太。明人不做暗事,和您打一下招呼。看來周日3/10下午那一場我們應該是打過照麵的,也算是有點緣分了。我是大約前天剛通過朋友看到貴文,平時我偶爾瀏覽一下文學城首頁新聞而已,實在太忙沒時間看別的。首先,我在此發言並沒和我先生打招呼,估計過後我和他匯報一下時他會批評我太衝動。也沒啥,既然我覺得有必要這麽做,做就是了。本來我並不想發言的,看到您又發了另一篇,看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了。您說我們有龐大的親友團,這是對我們的恭維,事實上除了Rosaline 和我是朋友之外,別人我一概不知。我們也無任何團隊在背後幫我們,看了很多留言支持我先生的朋友們,非常感動,在此鄭重感謝你們!我想到什麽說什麽了,也許以後想到什麽再說明一下,並無任何一人給我出謀劃策。至少貴文有幾處嚴重失實:1. 我婆婆在那段特殊年代被打到有40多處骨折,躺了兩年多才好,電影裏隻是外傷,已經非常輕描淡寫了。我們盡量模糊背景,沒提“某革”、“某兵”等,的確像眼明的朋友猜測的是為了盡量不和政治扯上關係,也是為了保護電影和演職人員。2. 那位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招生辦主任的確說了那句歧視的原話,請看英文自傳,有名有姓地很嚴謹,您一再反複說“那人不可能說出那樣歧視的話”,是否太固執了?您是本人或在場的某人嗎?如果本人在自傳書裏這樣寫,您還一再說“不可能”,是否有點可笑呢?不僅是固執了。3. 您提到的哈佛和MIT的聯合醫學學位,的確就是事實,學校都有記載的,誰也不敢公然撒謊。估計太長,待會再繼續”
“我留言的出發點是既然您不依不饒,在很多重要事情上甚至一些細節上反複糾纏,那我至少要澄清一下事實。4. 您說兩次拆錄取通知書不敢打開,尤其第二次好像裝模作樣地又讓教授打開。讀到這一點我倆都覺得您很可愛的。至於真實生活中他兩次打開錄取通知書的細節他自己也記不清了,也許是直接打開,也許是邊吃飯邊打開,或吃著蘋果滿不在乎地打開,這些重要嗎?既然是電影,編劇在根據他的自傳書截取幾個重要轉折點要呈現的時候,具體表現形式總得由編劇決定吧?總得表現某一種形式吧?怎麽打開錄取通知書和電影有什麽重大關係嗎?5. 我特意問過他的, 那$1,500是參加醫學院入學考試前的學習班的費用,書裏都有寫,隻不過電影由於篇幅有限,上麵清楚寫明是參加學習班的費用,隻不過鏡頭一轉下一幕就成了考試的場景而已,所以很多人也許就會以為入學考試的費用是這麽高了。電影來源於生活但要高於生活。還有電影裏那位老先生的口說的阿炳生來是盲人那句話,您特意寫了他是後天得病致盲的。也許吧,但那隻是電影裏一位不重要角色說的一句話,又不是百度百科那麽嚴謹,這居然也成了電影粗製濫造的一個點。您真的是時間好多啊、看得好細啊。不得不打住,下麵繼續”。
“其實基本上也就這些了,我實在也是非常忙。我先生是我此生所見心地最純良、脾氣最溫和、心胸最寬廣、處處充滿正能量的一個人,同時他深具使命感和很理想主義。我必得全力保護他,其實最後電影成功與否我不是最看重的,我最希望他身體健康出入平安,但這一年的艱辛曆程此生不會再有,也算是見證奇跡的一路吧。他經常說行動比語言重要得多。我深深知道華人的劣根性,如果一個人出類拔萃了,他們必得要千方百計找出那人的毛病來,如果找出幾點,他們會很有成就感,認為“看,和我當初想的一樣吧?” 我很想說,如果別人也對社會作出很多貢獻,一心隻想宣揚華人地位,那麽你拍一部電影,拍就是了,我就算不喜歡不想去捧場也盡量不去詆毀。我深了解他,他非常希望通過他這麽高調的行為來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因為他從去年5月開始到今天,每周五我們早上3點起來,我送他去機場,展開繁忙的宣傳電影之路,迄今為止走過幾乎全部州,有快4萬華人看過電影,他說每到一地總是遇見比他成功太多的華人和他說“王醫生,我也有我的奮鬥故事想講出來。”每次他聽了都很振奮,他的確很想扭轉一點點美國社會對我們華裔” invisible minority”的刻板印象,希望大家不僅要說到做到,更要“做到還要說到”。當然我們不是聽不進反麵意見,每個人都有說話和思想的自由,這道理我懂。您可以繼續不喜歡這電影,但我們還是會繼續走在這路上,因為這一路有太多溫暖人心的陌生華人對我們點點滴滴的愛和支持,每次我先生回家都會帶回來不少比如茶葉粽子點心茶杯等禮物,有時候是幾個蘋果和橘子,這都是沉甸甸的愛啊,我們很珍惜和感恩!感謝您容許我在您的文章下麵發了這三篇留言,祝您的家庭事業生活一切都如意都好!下次如果在聖路易斯再見到您,也許我們可以真正見麵聊一聊。當然我不奢望您喜歡我先生,畢竟我們不是人民幣或美元,不能指望人見人愛吧?哈哈,和您開個玩笑作結。祝您晚安啦!”
欲知《SIGHT》那一束光到底是否能夠打動你的心?敬請5月24日前往各地影院觀看世界頂級眼課醫生王明旭醫生的自傳體故事片《SIGHT》,一束光!
未完待續。。。。。。
3/16/2024 淩晨 0030 於聖路易斯
****
“雅美之途回複 'smithmaella' 的評論 : 請你不要在這裏造謠和人身攻擊我,我的正式頭銜是:Associate Professor, 一字不少,-字不多。寫影評是基於事實與個人觀感,你在這裏的發言則過了。”
~~~~
我收到了雅美之途送給我的雞毛信,因為我們同在聖村巴蜀群。他告訴我”你的博文後不應該允許這樣造謠和人生攻擊我的言論吧。“ 他還附上了一張截圖,來自華大的”DIRECTORY"
雅美的Title: "Assoc Prof of Medicine"
我在此幫雅美澄清並確認他回複網友的title 跟他提供的圖片吻合。他的副教授頭銜屬實。
讚好文,回頭有空去看電影,多謝!
”我經常取笑我先生說他在工作時簡直是吹毛求疵、太追求完美了。從怎麽擺書、和我們說電影後怎麽維持隊列以讓眾多想簽名買書和他合影的熱心好心的朋友們怎麽最大效率最快地進行以縮短他們的等待時間、甚至是桌布是否展開得完美,他都親力親為一再調試到他滿意為止,我們經常是奄奄一息了他還是那麽精力充沛[Chuckle] 不過很幸運的是,生活中他及其隨和,尤其不講究吃喝,啥飯隻要熟了他就吃得很可口,一點都不挑剔,因為吃飯時他也三句話不離工作和對什麽怎麽安排的設想,但我有時候做的我覺得蠻好吃的什麽菜他一點都不在乎,問他他說可以的,熟了就行,就挺掃興地[Chuckle] 而且他生活自理能力真的不行,我偶爾需要不得不出城兩三天時不得不把幾天的飯喝水果做好切好分成幾份、帖好標簽,到時候他熱一下就行,他唯一會用的就是微波爐。當然他也大量讓他助理給他買飯吃,總之我感覺是得給他做個大餅套脖子上吃那種。生活方麵是他很大的短板,但我也覺得欣慰的是,他不是完美的,有很多缺點和不足,這樣好像可以達到某種平衡,不會崩潰 (有次看到一篇文章說如果處處在工作生活都是很厲害能幹的幾乎完美的人有時候其實很脆弱容易崩潰)”
”您的文字太打動人心了,看了讓人流淚,為莉莉的命運和那個無奈的年代而深感不平 我也是真希望莉莉最後能夠平安過著平靜的生活,是的,正如Man Dream說的, 莉莉是王醫生青少年兩位童年玩伴和女同學合二為一的形象,有一位的父親的眼睛也是像影片裏一樣的遭遇,由於事故看不到了。您的文章讓我覺得,有靈魂有溫度的文字太有力量了,感謝好文”
屆時會看這部影片。問好搖紅!
他說王醫生61出生,記事的時候中國就沒有饑荒了,中國在70年代很多農村都有饑荒。
“為你的這篇文章點讚
實在看不慣某些人得了“紅眼病”,見不得同族裔的人出類拔萃,自我宣傳一下,就寫文章在雞蛋裏挑骨頭,吹毛求疵,非要把他人貶低下去。那種“開口耶魯名校閉口古董房”的文風不知道讓多少讀者倒了胃口。
聲明一下,我支持王醫生不僅僅因為他是我的大學校友,更重要的是他在美囯社會很傑出,同時敢把自己的故事說出來,讓美國社會知曉,為華人做出表率,值得我去支持捧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