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周邊有很多好的去處,記憶裏深刻的,有洛帶古鎮。洛帶古鎮位於成都市龍泉驛區,距離市區18公裏。古鎮內有保存完好的客家民居,千年老街。老街的布局是一街七巷子。主街上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順著古鎮蜿蜒爬行靜靜悄悄的流淌。小溪流把古鎮的主街一分為二。街的右邊是琳琅滿目的商鋪,左邊是各色小吃。其中最讓人難以忘懷的當屬客家人做的傷心涼粉。
傷心涼粉是有來曆的。客家人做的綠豆涼粉,晶瑩剔透,佐以新鮮的小米椒,油辣椒,碎米花生粒,青蔥,漢源花椒等13種調料,麻辣鮮美。入口之時,恍如火與冰的碰撞,食客們被辣的舌尖亂顫,一口鼻涕才掉下來,漢源花椒的麻又從唇邊蹭蹭往上竄至頭皮,麻酥酥如閃電掠過,於是,眼淚嘩啦啦噴湧而出;一時間全身大汗淋漓,通透,敞亮。滾燙的眼淚,本來是歡喜之淚;不過,客家人一邊吃著這滑嫩爽口的涼粉,一邊相思起遙遠的故鄉來。當年湖廣添四川,他們被迫背井離鄉千裏迢迢來到偏僻的四川。哦,原來這用來果腹的涼粉,也是為了解鄉愁的呀。
在我童年的記憶了,多數時候涼粉是用紅薯粉做的。冬日裏婆婆 (四川人稱奶奶為婆婆)和媽媽挑出又紅又大的紅薯,削去皮,把紅薯剁成小塊,用石磨磨出水漿,用大木桶接滿滿一桶,然後用紗布過濾,再倒入木桶,靜置一個對時。等澱粉沉澱下來,倒出外麵的清水,把澱粉塊攤在竹子編織的簸箕裏,晾曬,直至幹透 。這樣,紅薯澱粉就製作完畢。婆婆會把曬幹的紅薯粉裝入我公公(爺爺 )親手燒製的土壇子裏。等到炎炎夏日來臨,婆婆每次便從土壇子取出兩碗紅薯粉來,開始攪(製作)涼粉。攪好的涼粉倒入一個大的瓷盆裏,置於廚房外麵的水缸裏涼著。等熱量散盡,瓷盆摸上去冰涼冰涼的,涼粉就算涼好了。那時候,既沒有冰箱更沒有冰塊,而水缸裏的水最涼快,於是水缸便成了臨時啟用的冰箱,不得不佩服勞動人民的智慧。再跟著婆婆去菜園子裏摘幾根頂花帶刺的黃瓜,紅紅的朝天椒,揪一把香蔥,香菜,薄荷葉回來做佐料,外加自家園子裏采摘的花椒,婆婆做的豆瓣醬。連菜籽油也是公公和爸爸自己榨的。那時候我們生產隊有一個油坊,菜籽油自然是純天然的綠色食品。啦啦啦,不擺了,記憶裏的涼粉,那才叫一個鮮香,地地道道的時令夏日爽口菜!
據說上周美國經曆了千年一遇的高溫酷暑。在Cabin呆著,即使開了空調,還是覺得悶熱,不知道吃什麽好。翻箱倒櫃,發現還有一代綠豆粉躺在櫃子的角落裏。於是決定嚐試一下自製涼粉,嚐嚐家鄉的味道。我吃著涼粉,想著回不去的故土,想見卻見不著的親人朋友。。。一盤涼粉,兩滴傷心淚,實乃傷心涼粉也。。。。。。
自詡美廚娘如何?人說勞動的女人最美麗。。。寫詩,讀博,做美食,自娛自樂哉!!!教你做傷心涼粉,極其簡單:
綠豆粉
中國店淘的魚擺擺碗
不滿一碗的綠豆粉
綠豆粉:水 比例 (1 : 6)
倒入大口鍋裏
攪啊攪啊。。。
直至顏色從白白的變成這樣色的。。。
裝盤
置入冰箱冷凍
2小時之後。。。
倒扣。。。
切哦
淋上各色佐料。。。
7/1/2021 於聖路易斯
長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