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很久不讀張愛玲,印象中張的小說總似一幅幅做舊的仕女圖,在桔黃的燈光籠罩下,一抹抹濃墨重彩閃著暗舊的光,清冷,易碎,遠離幸福的人間煙火。
曾經有一本珍藏的張愛玲全集,讀過很多遍,隻是近年來不讀了。生活中見多了悲歡離合,酸甜苦辣,不想再在本就暗淡的日子裏再添愁悵了。
張愛玲的女主中,似乎除了《傾城之戀》中的流蘇最終獲得世俗中的幸福外,其他大多都是很宿命,很悲哀的走進深淵,而且越陷越深。隨著年齡和閱曆的增長,心卻變的越來越脆弱,看到美好的東西被毀滅,心底總是滿是心痛和不忍,索性不看了。
昨晚偶爾聽了《多少恨》,卻有了另一番感慨。小說寫了落魄的的家庭女教師家茵與藥廠老板有婦之夫宗豫一見傾心,暗生情愫,又最終分離的故事。又一次感動於張愛玲的文筆,那種幽微,細致,隱忍,熱烈,也隻有她才能寫得如此生動。
在家茵的陋室裏,兩人用有缺口的碗分享煮年糕的場景,滿滿的甜蜜和幸福。也是在家茵的陋室裏,兩人聊著閑話,爐子上坐著一隻壺,氤氳的水汽在空氣中彌漫,陋室因愛而生輝。
宗豫對家茵說:“其實我明知道你那時候不會在家的,可是……忽然覺得除了這兒也沒有別的地方可去。除了你也沒有別的可談的人。”
家茵和宗豫彼此相愛,而家茵最終沒有嫁給宗豫,因為她麵前橫亙著好幾座大山,宗豫生病的原配,不願讓媽媽離開的宗豫女兒小蠻,最最重要的是家菌有位貪婪自私,缺少擔當,像毒蛇一樣吞噬女兒的遺少父親。
家茵是一位自立的女性,麵對可能變得如泥潭般無法自拔的婚姻,她選擇離開。而離開又何嚐不是給自己一個機會呢,也許未來,這些問題會迎刃而解,如果有緣,有情人也許能再續前緣…
小說中張愛玲沒有提及這些可能,但競是給讀者留下了些許希望。比起《沉香屑》中為愛自甘墜落的葛微龍,《半生緣》中被命運擺布的顧曼楨,家茵實是個聰明,獨立又勇敢的女子。
張愛玲本人也是喜歡這篇小說的吧,她曾寫下下麵的話;
“我對於通俗小說一直有一種難言的愛好;那些不用多加解釋的人物,他們的悲歡離合。如果說是太淺薄,不夠深入,那麽,浮雕也一樣是藝術呀。但我覺得實在很難寫,這一篇恐怕是我能力所及的最接近通俗小說的了因此我是這樣的戀戀於這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