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遊人生

小散文回憶旅遊日誌
正文

古寺

(2023-06-30 18:44:20) 下一個

《古寺》

        說起古寺,總有一種空曠荒涼的感覺。咱們中國的,一般都在深山,人跡罕至,萬籟此俱寂。

        鬧市裏是見不到古寺的,再破敗也都修繕一新了,潻畫得濃烈,思古之幽情蕩然無存。

         阿瑜陀耶,舊稱大城,有這麽一幢寺廟,人煙稀少,香火也不盛。雖然長在城裏,卻並不受人待見,這倒不是因為它的規模太小,實在是大城府裏廟宇太多了。

         曆史記載的就有400多座。1767年,緬甸人一把火燒了大城,熊熊烈火吞沒城市,無數廟宇都隻剩下殘垣斷壁。

        斷頭的佛像,黝黑的浮雕,都呈現著一種獨特的美、殘缺的美、悲壯的美,吸引著無數遊客。

        廟太多,絡繹不絕的看客去也隻去那幾個最大最有名的景點,其它的就隻能默默地忍受無聞了。

         Wat Choeng Tha就是這麽一座廟,若不是生在阿瑜陀耶,定會榜上有名的。

         那天跟著德語誌願者組去參觀黃金博物館,中午還有時間,領隊尤塔說,我帶你們去看看一座古寺吧,裏麵有非常精美的壁畫。

         她說上次在大城府,出了旅館到處逛逛,碰巧就撞進了這座廟,覺得特別古樸,所以一定要介紹給我們。

         石砌廟宇是古高棉式,這在大城非常普遍。尤塔略過了這些塔,領著我們徑直走進了旁邊的一座廟。

         在泰國進廟先脫鞋,廟都是幹幹淨淨的,此廟不同,蒙著一層厚厚的灰,一踏一腳印。地板也是吱吱叫,一不小心踏在木板間隙裏,可能還會夾掉一塊肉。

        然而,我實在是被驚豔到了,壁畫斑駁卻隱藏不住曾經的精美,就如一個天然的美女,襤褸的衣服遮不住她的光彩。

        泰國的壁畫大多描繪佛陀開悟前的十世故事,留傳下來的多是二、三百年前的作品。熱帶氣候潮濕,古畫很難保存。

        整座廟宇雖建於阿瑜陀耶早期,但這座有著壁畫的廳卻是建於拉瑪四世時,也就是十九世紀初始。

         200多年的光景,就己經這麽破落不堪了,真是可惜。而讓我驚訝的是,壁畫之間的木窗,上麵的畫色彩依舊鮮明,幾乎沒有一點模糊,完完全全的中國風。

        帶著好奇,我查了一下廟的曆史。

        很久以前,在阿瑜陀耶住著一個富裕的商人,他有一個美麗動人的女兒,然而女兒長大後卻和人私奔了。

        父親非常的傷心,為女兒建了一座婚房,日日夜夜等著她回來。幾十年過去了,望穿秋水,卻總也等不回愛女。老父親心碎了,把婚房改成寺廟,取名等廟” 

        這是何等心酸的故事呀。等廟,等廟,等到白發蒼蒼,等到天昏地暗,總等不來女兒的一絲微笑。

        可能是等廟這個名字太容易聯想到的悲情,等廟後來又改過很多名字,比如河旁廟、水草廟等等。此廟位於湄南邊,草長得異常茂盛,大象們常在這裏吃草,故謂水草廟,這名字用了很長一段時間。

        緬甸人火燒大城府之後,廟就成了廢墟,直至拉瑪四世時期,興建了這座帶有壁畫的Sermon Hall, 賽孟廟廳。

        賽孟廟宇的菩薩不是在廟正中,而是在側門口,我很懷疑這是不是唐僧,但苦於無人解惑。

        其實最讓我感興趣的是這廟裏為啥有這麽多純粹的中式靜物畫。深入探索之後,才發現才此廟決不是什麽簡單之廟,裏麵曾岀過一位大名赫赫的人物。

        這就是鄭信,或稱鄭昭,曼穀的黎明寺由他成名,他是泰國吞武裏王朝的建立者,也是王朝唯一的一位君主。

        鄭信的父親是中國人,母親為泰族,他殺退緬軍,戰功赫赫。後來他的部下奪位,把他裝入麻袋,檀香木棍打死。

        ????羅有個規矩,國王是不能用刀槍殺死的,而做過和尚的人不能腳踏大地,所以就用了麻袋和木棍。因為死得冤屈,還留下了什麽詛咒之類的。

        鄭信的故事太長且帶過,他和這座廟的關係是,他曾在這裏出家修道過。據史書記載,他入寺修行了整整三年。

         隻是他那時賽孟廟還沒有建成,這是後來紮克裏王朝的拉瑪四世時建的。

         大膽地猜測一下,後世壁畫的作者是否以鄭信為榮,插入些中國風的窗門呢。

         泰國寺廟中多佛陀故事壁畫,多由無名僧人所畫。而這個寺廟壁畫的作者很例外地留下了名字,就是Master Khae,主持 Phra Acharn Aphondham後來完成了整個壁畫。

         Khae聽進來很像是中國名字,如果 khae真有中國血統的話,那麽他在同樣血統不正的鄭信曾經出家過的廟裏,畫上一些完全中國風的窗簷,也就不足為奇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