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遊人生

小散文回憶旅遊日誌
正文

孫中山在檳城

(2023-05-26 22:47:56) 下一個

孫中山在檳城》

        檳城有條阿美尼亞街,非常熱鬧,兩邊餐廳咖啡館禮品店林立,遊客一茬又一茬,流連忘返。

        街的入口,有一幅檳城有名的壁畫,騎自行車的男孩,每個人都要上去搭一把手,然後發上網絡,昭告天下,我在檳城。

        當然我也不能脫伍,烈日炎炎下排了隊,老公哢嚓一聲,基本的拍照義務算完成了,隻此一張就可證明我來過此地。

        阿美尼亞街不長,400米不到。街口是著名的騎車男孩牆畫,人群絡繹不絕,街尾其實也有一處景點,卻鮮為人知。

        這就是孫逸仙博物館。

        孫先生有很多名,孫中山、孫文等等,多達62個,英文Sun Yat Sen在海外廣大流傳,我老公就隻知道孫逸仙,跟他提孫中山、孫文就一臉茫然。這倒也是,咱中國人名呀字呀號呀,真是雅興多多,外國人除了名和姓,有時還有別名,若再有其他名,除非有原因,必須得改名隱姓了。

        而孫先生有這麽多名字,的確也是事岀有因,思想先進幹革命呀,就得被清政府追殺的。

        幹革命需要不僅是人,更需要錢,於是孫先生就來檳城募款。

         檳城位於今天馬來西亞境內,而馬來西亞被英國殖民了一百多年。最早他們帶來了一批印度人,主要是建築鐵路什麽的。接著華人也來了,是來錫礦工作的,但華人不僅勤奮,而且非常能吃苦耐勞,很快就富裕起來了。

        因為檳城有錢,檳城的華人有錢,現在華人還占人口70%,孫中山就來此募捐。檳城為辛亥革命出了不少力。

        整個檳城有19處曆史古跡,與孫中山與他的追隨者有關。然而這段曆史好像己被遺忘了,在檳城旅遊圖的80景中,沒有一席之地。

         紀念館雖在維修中,卻是據於最熱鬧的阿美尼亞街的街尾,竟然無一人前來參觀。街頭的騎自行車小孩,大家都排著隊拍照。

        街尾對中國曆史有著深大影響的孫逸仙博物館,卻是如此的靜悄悄,靜得有點讓人悲傷。

        記得前些日子馬英九在大陸,問年青人知道什麽是三民主義嗎,年輕人一臉茫然。民主、民權、民生,我們年青時,聽到這這三句話,可都是會熱血沸騰的呀。

        早年華人下南洋,都是迫不得已的別井離鄉,是窮,是為了掙一口飯吃,不是” 是帶著錢溜了,生活過的美滋美在的。

         身無分文,飄洋過海,那時的華人懷揣著一股鄉愁去打拚,心中無一不是想的是落葉歸根。

        姓周村是檳城一個水上漁村,是華僑最早的居住地之一,原居民都是泉州同安杏林社的。

        舊時出國的人都像拔蘿卜一樣,一個個拔出來,都是自家田裏的,沾親帶故的,窮得一清二白,也隻能投靠親朋好友,抱團取暖。

         於是各種會館應運而起,供同鄉人棲息。晚上我在檳城街道溜達,舉目四望,福州會館、番禺會館、南海會館、廣州府會館、燕京旅社、博愛藥堂、五福書院…..

        這些名字就自帶著一股思古悠情,進去的是長袍馬褂者,岀來的是崇奉民主的新青年。

         我總是想,為什麽辛亥革命中,最早主張暴力推翻滿清統治人都集中在海外,以留學生、華僑青年為多。最早期的革命團體亦是在海外成立,比如孫文1894年在檀香山組織了興中會,籌款資助革命。而大名鼎鼎的同盟會則成立於1905年的日本東京。

        在國外幾十年,我想我找到答案,就是這些華僑特別的愛國。出國是迫不得已,在國外接受了自由的思想,迫切地想推翻腐敗的清政府,給窮苦百姓光明的前途。

        也因此,辛亥革命的先驅者在海外華僑中籌款特別順利,有錢者捐錢,青年們談著理想,投身於革命事業中。

         我去檳城遊玩前,隻知道它因位於馬六甲海峽而著名,根本沒想到它還有一段與中國革命息息相關的曆史,讓我刮目相看,對華僑油然而生一股敬意。

        檳城,孫文曾在這裏籌錢支持辛亥革命,民主、民權、民生,倘若蔣介石能遵守真正的三民主義,中國,則可能在民國時就實現了民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