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可泰代密金佛像》
曼穀唐人城裏有座廟,高聳雲間,凡人站在大地,頭得仰個90度,才能望得見那金碧輝煌的頂。
據說此廟由三個華人合資建的,所以又稱三華寺、三友寺,不過當地華人還是習慣稱它為金佛寺。
顧名思義,裏麵有座金佛。金佛名聲遠揚,隻因是世界最大金佛像。
多大呢,高近4米,盤坐的雙膝相距3米。這算是大佛了,隻是世上比之更大的佛,雖不能說是比比皆是,但也是找得著幾打的。
金佛在體積上不能稱霸,其價值卻是連城。重5.5噸,純金打造的。其中身體部分含金量40%以上,上顎到前額則達到80%,而頭發到發結重量45公斤,含金99%,也就是說45公斤純金。
百度上說,單單黃金就價值2.5億美元,且不論其藝術價值。
這麽金光燦燦的大佛,本身卻是命運多舛。
佛像的涎生籠罩著一層神秘的紗,推測是公元13到14世紀的素可泰時期,因為其形象完完全全就是素可泰型的。
與之前和同時期北方的蘭納王國的佛像相比,泰可泰佛像的臉不再是圓潤豐滿,而是變得修長,雞蛋一樣的橢圓形。弧形眉毛形成了精致的V字型,緊連著鼻梁。鼻子近乎鷹鉤鼻,據經文記載,佛陀的鼻子形狀像"鸚鵡的喙” 。肩部則非常寬闊,胸部膨大,宛如正在做瑜伽的呼吸。
素可泰時期有一項創新,就是肉髻作成了火焰狀,象征著佛陀光芒四射的精神能量。今天頂著高聳的火焰的佛像,幾乎都是泰國籍的。
雖然種種跡象都表明這座佛像是泰可泰型的,但也有可能是後期模仿的,沒有出生證呀。
講到這裏就得說一下蘭甘亨碑文了。
蘭甘亨是素可泰王朝的第三位國王,智勇雙全,深受人民愛戴。泰文字母就是他創造的,在古高棉文、古孟文的基礎上,把原來字母的彎曲部分拉直,使之看上去更像一條條爬行的蚯蚓。
1292年,他疊立了一塊碑,描繪了素可泰“水中有魚,田中長稻”的盛世之圖,亦描述了住民們虔誠地出城禮拜佛陀。
碑文裏提到了金佛,是否就是此尊,現已不可為考。但若想想這巨大的價值,建第二尊第三尊大概是不可能的吧,即使富庶如素可泰。
素可泰王朝存在了不到二百年,被南邊的阿瑜陀耶王國吞並,那些佛像也被搬運至大城府。
阿瑜陀耶王國有個宿敵緬甸人,他們一次次進犯,1767年一把火燒了大城府。緬甸人燒火並不僅僅是毀城,他們想把鍍金的佛像或建築上的金子融化了,掠回緬甸。
也許是早有預見,這座金佛被塗上一層灰泥,逃過一劫。
紮克裏王朝建立後,佛像被帶到曼穀,安置於觸打那佛寺。此寺廟後來衰落了,成了荒涼佛寺。1931年,東亞有限公司獲準擴充其業務,將地盤開拓到佛寺裏麵。
於是,佛像又一次被轉移到今天的金佛寺,音譯代密佛寺。
那時的代密佛寺隻是一座簡陋的小佛寺,佛像還未露真身,隻被安放在很簡單的廳堂下。
直至1955年,佛寺主持準備將佛像移到新建的大廳裏。搬遷過程中,部分灰泥脫落,金佛像得以重見於世。
因為這年接近於佛曆2500年,即佛陀涅槃的紀念日,很多人視之為奇跡。
人們驚訝著這尊佛像的精美,凡人感歎其無語倫比的價值,而信徒們則蜂擁來而祈福。2008年,巨大的金佛寺落成,就在中國城碑坊的旁邊。
在豔陽下,我爬過九九八十一級台階,來到四樓向我佛致敬。
素可泰是個富裕且開明的王朝,人民生活幸福,素可泰的泰文意為“快樂的黎明” ,那個時期的佛像都麵露微笑。
蘭甘亨碑文裏記載,國王住所前有一懸鈴,若民眾有糾紛,不分晝夜,都可前去搖鈴,國王聞聲便出,裁斷是非。
有一個賢明的君主,民眾方可安生、安居樂業,和平是一切的前提,素可泰的金佛見證了這一切。戰爭時期被迫藏於灰泥土中,再次現世,七百年後他的笑容依然若隱若現地在時代的光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