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咖啡唐源合》
湄南河西岸有座老屋,靜靜地矗立在樹蔭下已近百年。無盡的光的照射,足夠的雨的滋潤,熱帶的樹都長得枝高樹葉密,然而樹下乘涼的小屋卻總也是脫不了一身的躁熱。那個沒有冷氣的年代,所有的窗和門都是暢開的,為的就是讓風可以暢快地飛穿過堂屋。
一個老人坐在大堂裏,劈劈啪啪地打著算盤,一叢白胡子掛在淳厚的嘴唇上,雙眼炯炯有神。這裏,就是泰國據說最早的魚露批發公司,唐源合。
電風扇吱吱地叫著,在這人聲鼎沸的商棧,誰也聽不到風扇的淒厲的哭泣。它轉呀轉呀,夥計們還是一臉的汗漬漬的,掉到地板腐蝕了漆,落入河中成了鹽。
這裏,從無休息,每天每日都向河的東岸批發魚露。東岸是商業繁華的中國城,貨物集結在這裏,再發放給全國各地。
魚露是用小魚蝦為原料,醃漬、發酵、熬煉後的一種汁液,顏如琥珀,聞起來臭臭的,有魚蝦的腐臭味,嚐著鹹鹹的,怎麽也不驚豔。
然而它卻是如今東南亞菜餚中最常用的調味料之一,俗名蝦油,放幾滴入菜,頓時五味皆開,鮮得要命。
蝦油原產於福建呀、廣東潮汕一帶,那地方山多石多土地少,為了活命,背井離鄉、遠渡重洋便成了一種宿命。
這些僑民的基因應該是很強大的,隻有不服輸的人,才會為好的生活不顧一切地去努力、去拚命。
老屋的主人就這樣來到了泰國,帶著他熟悉的味,蝦油。他的後代說,他創造了這個泰國最早的蝦油工坊。
發酵的臭魚爛蝦,後來有了個文雅的名字“魚露”。老人就靠這個發了財,他熟悉的味,他家鄉的味。
咖啡館牆上的祖父是多麽的意氣奮發,嘴角的微笑,又是如此的自信。他在這間屋子裏賺錢,憧憬著家鄉的一切。
唐源合坊是租的,老頭租了39年,他從來沒想過要在泰國買一塊地皮,他要回家,要葉落歸根,這是華僑的情懷。
1956年,房子的主人提供給老人一份offer? 1954年,中國通過了農村土地公有製。
所有華僑的夢都碎了,異鄉的漂泊打拚,都隻是為了故鄉的一片地,可以靜靜地躺在故鄉的藍天下。
這一年,1956年,老頭以100,000泰銖買下了這棟房,他在那裏不停不歇地工作著。一代華僑的勤勞,蔭及後輩,他的子孫們保留了祖父祖母的居所,開了一家咖啡館,取名“祖父祖母的房子”。
走過坑坑窪窪的路,穿過狹狹窄窄的街,終於到了這偏僻隱密的地方。脫了鞋,踏著蹭亮蹭亮的地板,湄南河的微風吹過我濕濕的頭發,貼著我的臉,汗浸透的細發竟是如此的沉重。
我點了一杯碳酸柚子、一份雞湯,就那麽無語地望著湄南河。湯很好喝,有筍有魚膘有香菇有雞絲,有很多的魚露。
環顧四周,不禁莞爾,都是些認識的亂七八糟的老東西了。牆上一排的秤,好大呀,這唐源舍的生意肯定很興隆。
我想起我的祖父祖母,上世紀二十年代他們漂洋過海去了日本。我從來沒見過我的祖父,和我祖母相處的日子,也不過就是二十多天吧。
昨天,我在臉書上看到了這家咖啡店,雖然斑駁,卻是風吹過的曆史。不知怎的,忽然就被吸引住了,想去一探究竟。
窗外綠葉盈盈,牆前河水濤濤,一江春水向東流。
我明白了,我不是喜歡滄桑,我隻不過是離不開我的根。
也許是清楚再也回不去了,才會如此的執著,隻想回去看一眼,喝一口故鄉的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