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遊人生

小散文回憶旅遊日誌
正文

阿瑜陀耶

(2023-03-30 03:41:53) 下一個

《阿瑜陀耶》

        湄南河畔有座暹羅古城,熙熙攘攘人口達到一百萬,寺廟宮殿林立,塔頂屋簷嵌金戴銀貼玻璃,如今雖己煙飛灰滅了,但在遺址上踱二步,昔日的金碧輝煌閉眼可見。

        這就是中國人稱的大城,本名阿瑜陀耶。為什麽叫大城呢,大概是人丁興旺的緣故吧,要知道康熙盛世,中國也沒有一個城市人口超過百萬的。古代的人力可比今天金貴得太多,人多城市就繁榮昌盛。

        阿瑜陀耶王朝,或稱大城府王朝,開國君王叫烏通。烏通的父親據說是個富裕的中國商人,娶了素攀武裏府土著王的女兒,公主和富商權錢結合,後來他們的兒子烏通就當上了一個小小的王。

        時運不濟,烏通王剛上台就碰上霍亂,那時世界還很大,瘟疫來了也不必封城,對付辦法就是逃避,遠走高飛。

        於是烏通帶著子民浩浩蕩蕩南下,來到了離今天曼穀90公裏的地方,取名阿瑜陀耶。

        這個名字取自於印度史詩《羅摩衍那》,阿瑜陀耶是國王拉瑪的兒子,字麵解釋為不可戰勝的不可摧毀的

         素可泰王朝的意譯為幸福的黎明,比這強多了,世上哪有人是不可戰勝的,隻是還未出現罷了。

        “佛曆712年,虎年,星期五,陰曆五月六號,上午9: 54分,大城府正式奠基” 

        公元1351年,阿瑜陀耶王朝成立,烏通王自稱拉瑪鐵菩提一世,至此他否極泰來。        

        為啥呢,因為首都的風水極佳。三河圍繞似天然護城河,最最重要的是湄南河直接連海。

        這個地理位置就跟上海很相像了,如此優越,大城府不發不行呀。況且烏通王明理,鼓勵波斯人和中國人到來經商,這一來一往鬧哄哄的交易聲中,大城府成了一個昌盛的國際貿易港口。

        東漢楊孚在《異物誌》裏描繪大城,金鄰一名金陳,去扶南可二千餘裏。地出銀,人民多好獵大象,生得騎,死則取其牙齒

        銀子和象牙,都是好東西,可以出口。再加上地處熱帶,高級木料自然是豐富的不得了。

        今天在大皇宮裏有許多石製的門神,那猙獰的表情一看就很親切,自家的。暹羅向明朝輸送糧食和木材,從中國運回絲綢、磁器等,但這些布呀碗呀著實的輕,所以需要些結實的東西墊船倉,於是那些石像便飄洋過海來到了今天的泰國,為泰王守門。

        寫到這兒突來一想,明清家具之所以珍貴,用的都是些硬木,這是否從大城運來的也不可置否吧。

        回歸正題,貿易帶來了繁榮,在那萊王時期達到峰頂。那萊王是個狠角色,先是夥同叔父殺了當國王的兄長昭法猜,後又殺了叔父自立為王。

        這比李世民更狠一籌,不過那萊王對別國人倒是異常寬容,給了西方商人自由貿易的許可。

         除了中國人有特權,其他外國人是不許住在城內的。護城河外好是熱鬧,波斯人、葡萄牙人、法國人、英國人、荷蘭人、日本人各據一地。江戶時代有段迫害基督徒的曆史,所以不僅除了商人,很多日本基督徒也在此安居樂業。

        荷蘭人是不與外族通婚的,葡萄牙人卻不同,葡日兩居留地緊挨著,時不時鬧出些國際愛情故事。

        貿易蓬勃發展,餘錢也越來越多,大城府寺廟林立,高棉的、陀羅缽地的、素可泰的,各種風格融合在一起,一座金光閃閃的城市耀眼地展示在世人麵前。

        雖然大火燒盡了所有的史籍,但那時期外國友人們絡繹不絕,留下了第一手資料。從他們的描述和繪畫中,昔日的輝煌是那樣的璀璨奪目,像是一幅《清明上河圖》,添加上了無數金色的佛塔。

        阿瑜陀耶王朝417年,曆經34位國王,爭位奪權,傳奇故事自然層岀不窮。

        終於到了1767年,這個"不可戰勝城市被緬甸人攻陷了。血雨腥風中是遍地屍首,火不知燒了多少日夜,灰飛煙滅下,昔日的瑰麗隻剩下殘垣斷壁。據說緬甸人貪圖金子,大火焚燒佛身佛塔,以使金與石頭分離。

        那是一場可怕的火,燒盡了一切信仰。幾百年後,駐足在滿目蒼痍的廢墟,兀立的浮屠,斷臂斷頭被燒得黝黑的佛像,讓人哀歎,讓人噓籲,血脈賁張,震撼得我無語。

        究竟什麽樣的欲望,能讓如此虔誠的緬甸人做出如此殘酷的事,我不得其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