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遊人生

小散文回憶旅遊日誌
正文

年味

(2023-01-22 08:11:39) 下一個

《年味》

        大年夜親自下廚,最不能缺的就是我的拿手菜,紅燒肉。

        席中說起春節,老公說我們家沒什麽年味,很多年前他甚是責怪我,他把聖誕文化灌輸給我,每年都搞得隆隆重重,而我卻一點都不在乎傳統。

        其實我也是很委屈,我所經曆過的春節就是大吃一頓,沒有其他了。

        那個時代的中國很窮,誰家都無餘錢,紅包是想都不用想的,恭喜發財也沒人說,誰也沒有發財的機會,說了也是白說。

         至於精美的窗花,上海是沒有什麽人會剪的,至少在我的周圍。這大概是北方的習俗吧,像什麽山西窯洞呀,貼上紅紅火火的窗花,立馬滿窯生輝。

         還有什麽舞龍舞獅,應該都起源於黃河流域的吧,這些我不清楚,反正我小時候沒見過。這種氣勢澎湃的舞獅也隻能在遼闊空曠的陝北高原才能充分發揮,上海狹小弄堂裏若來了一條龍,地頭一抬,晾衣竿上短褲掛在耳邊,地尾一摔,水龍頭旁的淘米水曬了一地,弄堂之大,容不下一條龍啊。

        即便來了,大概率也隻能乖乖地側著身子走吧,舞是絕對舞不起來的。

        紅燈籠、中國結,這些都是春節必不可少的裝飾,紅紅火火過大年,這是中國人的講究。

        這些節日的裝飾,都是以後發展岀來的吧,我兒童時代是看不見的。

        如今過年最不能缺的就是紅包。阿拉家中的兩個小洋鬼子,什麽禮儀都沒學到,春節討要紅包卻是最積極的。

        我小時候從沒收到過紅包,到了紅包流行的時候,我己成了給紅包的人,給得少被人小瞧,給得多自己肉痛,所以我特別不喜歡紅包這個習俗。

        紅包究竟是從哪裏來的,什麽時候開始的,我不清楚,有人說從壓歲錢演變的。不管怎樣,反正我認為,紅包是讓春節走向世界的阻礙。

        聖誕節現今已被世人廣為認可,12月份,每個公司每個群組都會來一場聖誕活動,各種族群的人交換禮物,以候新年。

        還從來沒有人組織過春節派對,然後互相交換紅包的。雖然有人說春節是家庭聚會,但聖誕節更是家庭節日,隻是以交換禮物的形式便很容易讓人接受吧。

        用心去挑選禮物,貴重與否不重要,隻要送出去的是你的一顆心和一份愛。而紅包裏是滿滿實實的錢,發紅包發的是錢更是麵子,雖然實惠,大力推廣好像是不太可能。

        春節,實在就是中國人專有的節日。日本早已廢除了陰曆,隻有韓國人和越南人還慶祝春節。

        我在韓國待了4年半,比起中式的熱鬧他們的春節未免有點淒淒慘慘戚戚,什麽裝飾都沒有。因為韓國人沒有自己的節日,又不肯承認,所以他們慶祝春節也就是半吊子,想慶祝又不是自己的節日,想不慶祝又沒有自己的節日,兩為其難。

        撇開朝鮮人不說,聽袁騰飛老師講,傳統春節也就隻有100多年的曆史。古時,冬至可以休息了,是個大節,立春需要下地幹活,也是個大節,元旦是陰曆一年的開始,但不是個節日。民國政府學西洋,硬把元旦定為陽曆一月一號,而老百姓不服,要自己的土節,於是袁世凱政府把立春並到了春節,所以我們現在隻慶祝春節,不慶祝立春。

        若真是如此,那這些剪春花舞龍獅就不是傳統意義的春節習俗了,借用了。

        女兒查了一下手機,新年的第一天不能掃地,正月不剃頭,媽媽你講的都是真,又繼續讀,哦,文革時期,1967年開始禁止春節了

        許是她覺得我可憐,就走過來摟住了我。可是我想告訴她,雖然那時物質不富裕,沒有什麽裝飾和儀式,沒有紅包,年味卻是十足的濃,比今天濃得多了。

        春節前一段時間家家戶戶就開始囤年貨,金針菇、香菇、大核桃、小核桃,幹貨一大包一大包,塞滿了床底,旁邊就是痰盂罐,現在的孩子聽到這就會拉長臉,滿臉嫌棄。

        年夜飯是全年之中最豐盛的,做蛋餃是功夫活,一年之中唯有這天吃得到蛋餃細粉黃芽菜。雞鴨魚肉盡管吃,我們童年時是天天盼著過年。

        如今的孩子每天都大魚大肉,誰又稀罕。那時候,過年過年就是為了一頓好吃的,吃飽喝足,年夜飯就是幸福的象征。

         正月初一清晨,我爸爸一定會用竹竿挑起一串爆竹,劈劈啪啪,99響。隣居也放,爆竹聲此起彼伏,爆竹聲中一歲除。

         接著就是走門竄訪,一句句阿姨,爺叔,新年好” ,回家兜裏滿滿都是帶殼花生,夾雜著幾顆包著糖紙的糖,大白兔奶糖會有幾顆,運氣好的話還夾雜著顆牛軋糖,牛軋糖裏有花生,那個年代,絕對是頂級,也隻有大城市裏才有。

        大年初一就是走親戚,提一藍蘋果就很有氣派了。記憶中我們全家大小十幾口人都會聚集在太外婆家,後來太外婆走了,剛開始大家還聚,後來就各走各的,印象深刻是有一年大舅婆在埋怨,我的小舅舅沒去參加春節聚會,去了女朋友的家。

        所以,在我記憶中,春節就是一桌好菜,一桌豐盛的菜,這便是我對年的記憶,春節的味道。

        “媽媽,再多說些,難道除了吃,春節於你沒有任何其它印象?

        我想呀想呀,我86年出國,在中國短短21年,21個春節,記憶中隻有一桌的佳肴。家人們都怪我沒有創意,感受不到春節的氣氛,孰不知,這就是我的春節。人們總是把自己的感受傳承下去,孰不知,今天的孩子們天天好吃好喝,日日都在過年,哪裏會珍惜。

        倘若真說我記憶中的年味,不是窗花也不是春聯,再回想,便是水仙和臘梅,江南的特產。

        水仙小小的白白的,開在正月,球莖浸在清水,婀娜多姿,隱隱的有股香味。臘梅自然不用說,暗香浮動。那個年代,花店還沒有,水仙臘梅都是在市場裏賣,媽媽買菜隨手帶回幾枝梅,於是滿屋清香,飄著的是年味。

        童年時期我的上海,沒有大紅大火的裝飾,卻是滿滿的年味,因為年味是在心裏,用心去感受,空氣中彌漫的全都是年味,無須裝飾,無須錢財,年年讓人期盼,年年讓人牽掛。

        幾十年後,我對我的孩子們道歉,恕我不能給你創造更多的新年氣氛,但我們一定要過年,這是你們母親的節日,雖然平平淡淡,就是一桌平常的菜,但歲月都沉澱在裏麵,年味,說不出什麽是年味,但隻要有點中國人的血,你們都會感受,這便是春節,這便是年味。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味不同。

        味,隻能是自我感受,我的年味就是一桌佳肴,滿屋親人,伴著江南絲絲的梅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