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遊人生

小散文回憶旅遊日誌
正文

千佛之國

(2022-11-19 01:40:39) 下一個

《千佛之國》

        泰國又被稱為千佛之國,全國寺廟四萬多座,曼穀有四百座以上。

        所以千佛實在是太少了,萬佛、億萬佛之國才算名定言順,當然所謂的千就是多,數不勝數,也無人數過。

        一星期七天都有對應的佛,我和老公是星期五出生,拜的是內觀佛祖,佛祖站立著,雙手放在胸前,右手蓋著左手。阿拉屋裏的兩個小赤佬出生星期六,拜的則是神蛇護法佛祖,講的是大雨飄泊之際,七頭神蛇為我佛擋住了風雨。

        這些是我到曼穀後才學到的,泰國人95%以上都信上座部佛教,有些華裔信大乘佛教,是佛教徒占人口比例第二大的國家,第一柬埔寨。

        佛教溫和,信仰虔誠造就了泰國人的微笑,笑容可除去世上萬般煩惱。

        這個微笑佛陀的印象戳著了人的心間,讓人舒暢、安易、平靜,不同於十字架上的耶穌。

        奧地利每個城都有家鄉博物館,剛去免不了要參觀一番。展廳很多是中世紀上層社會的住居,沉重偏暗的家具己經夠壓抑的了,偏偏暗灰的牆壁上又掛著碩大的十字架,耶穌淌著血一絲不掛地吊在上麵。

         走著看著,我感到不舒服,趕快逃了出來。這十字架上掛著的不就是一具死屍嗎,否則何來複活之說。

        30年前,在奧國作客,幾乎家家戶戶都掛著耶穌受難像。我婆婆的臥室裏也有一個很珍惜的,外祖母留下的老古董,平常我不去看也就看不到。

        時過境遷,我老公這輩的家裏幾乎看不見十字架了,倒是多了幾尊佛像。歐洲年青一代設計住房時,擺一尊菩薩,很是時尚。

        世界三大宗教中,伊斯蘭教拒絕崇拜偶像,基督教的聖母像雖是溫馨,但耶穌像呈現的是異常的痛苦,壓得人喘不過氣。

         佛陀,也是三大神之一,景象另異。

         千古傳奇世尊拈花微笑,詳和恬靜、豁達從容,純淨無染的心境不著形跡,又超脫一切。佛陀的笑,非大笑,非嘲笑,無高傲之氣,亦無討好之意,言語不能形容這種美妙,人卻能真真切切地感悟。

        喜歡寺廟的靜謐,靜坐佛陀腳下,仰望世尊的微笑,我心便能平靜。

        前些日子,從老公那聽到女兒有了新的戀情,立馬打電話,把男孩的祖宗八代都揪了一遍,還不善罷甘休,又把男孩的將來也設想了幾番,幾次回合,女兒說你真傷了我的心

        兒子帶著女友回家,見那女孩溫和文靜,就放心了,自己的兒子自己明白,姑娘完全可以托付終身。

        女兒就煩心了,父母得考量各方麵,多大歲數了,長得如何。這些都還是次要的,對父親而言,最主要的是靠得住嗎,對女兒好嗎。

        母親則是操心得普蓋一世,經濟條件如何,是否勤快,性格好壞,畢業後是否能找個好工作等等,究竟女兒的幸福掌握在那小子的手裏啊。

        想著,征征地坐在沙發上,天黑了。老公下班,見我獨在黑暗中,嚇了一跳。

        問後,不禁歎息:你真是個傻瓜,倘若她找個十全十美的,有一份好的工作,誰能保證將來會怎麽樣?這種事情,父母的是管不了。命運之神手裏拿著兩個骰子,擲來擲去,他在開玩笑呢,人類能和他鬥嗎?隻要相愛,覺得幸福,由他們去吧,我們隻須保持一顆平常心就好

         保持一顆平常心,這是佛的諄淳教誨,可我們真能天天遵循、事事不為所動嗎。

        大約45歲左右,老公有二年不停地讀與佛教有關的書,現在想來也許是中年危機吧。如今家中此類藏書不下六、七十本,他都讀完了。我不知他是否Satori開悟了,雖然他性格本就溫和,但自此以後,他看事真能常保持一顆平常心。

        而且也時時以佛之名,勸我為之。

        其實我何嚐不懂,姻緣自由天定,何是我能主控的,心裏煩燥,笠日便去了寺廟。

        曼穀寺廟林立,我不是去燒香拜佛,隻是想坐坐,靜靜地等待心能平靜下來。

        佛說,萬事皆有因果,一切因緣和合,凡人何必太多操心。

        回家的路上,就很了然。孩子小時候,做母親的總以為,自己的孩子將來必是了不得的人物,孰不知世上芸芸眾生,究竟出不了幾個大咖,長大的孩子也就隻是一個平常的人而已。

        對於平常的人,我們能期待的,唯有他們平平安安,唯有幸福,隻是幸福不能用金錢衡量,幸福唯有自覺。

         孩子的幸福,我們哪能主導。老公總是說,保持一顆平常心,你便會幸福,長大的孩子由著他們去,隻要他們努力地去做,其他的就交給命運。

        永遠相信,命運不會虧待好孩子的。

        我在千佛之國,可時時到廟裏求悟,也是一種幸福。

        阿彌陀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