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遊人生

小散文回憶旅遊日誌
正文

夏假19-德國的島

(2021-11-03 10:37:44) 下一個

《德國的島》

         德國海岸線1585公裏, 島嶼卻寥寥無幾, 我到此一遊過的數三。

        最大的是呂根島。每年八月底到十月初, 大約有五萬隻鶴南下渡冬時在島上歇腳, 這是整個斯堪得納維亞的75%, 蔚為壯觀。

        這個島早在十九世紀就成了德國上流社會的度假勝地, 如今岸邊留有一幢幢古色古香的建築, 島上林蔭道四通八達, 百多年前的樹都已參天, 留給後人綠蔭一片。

        納粹遺留的建築普洛拉度假村也在島上。作為“力量來自歡樂”工程的一部分, 在海濱建了八幢相同總長為4.5公裏的龐大樓房, 大眾汽車大眾用, 大眾的度假大眾歡, 如今作為典型的納粹建築被保留了下來。

        當然島上最著名的當為巨大的白堊岩, 浪漫主義畫家卡斯巴•大衛•弗裏德裏希畫了一幅有名的《呂根島上的白堊岩》, 而奧斯陸歌劇院前的海上玻璃雕塑,  靈感來自於這位仁兄的《冰山》。

        十幾年前去呂根島, 自然人人都得打卡白堊岩, 曆經風雨, 白石依舊, 滄桑折斷了左邊的柱子, 卻磨不去德國人的熱情, 一波又一波去那懸崖邊朝聖。

         另外我去過的島是烏瑟多姆島, 曆史上屬於德國波美尼亞州, 二戰後, 德國波蘭邊界往西移, 以奧德河為界, 邊界線延長到島上, 島一分為二, 而剛在分界線東邊的一個美麗的曆代普魯士城市Swinemünde就此劃給了波蘭。

         烏瑟多姆島的西端是佩納明德, 1936年納粹在這裏成功研製了了V1和V2火箭, 而V2火箭的總設計師就是赫赫有名的馮·布勞恩男爵, 二十世紀航天事業的先驅。

        二戰結束後,美國將馮•布勞恩和他的設計小組帶到美國,  他成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空間研究開發項目的主設計師,主持設計了阿波羅4號的運載火箭土星5號。NASA用以下的話來形容馮·布勞恩:“無庸置疑的,他是史上最偉大的火箭科學家。他最大成就是在擔任NASA馬歇爾空間飛行中心總指揮時,主持土星5號的研發,成功地在1969年7月首次達成人類登陸月球的壯舉”。

          當年的火箭基地已成為博物館。十幾年前, 我在那裏看到一張馮•布勞恩博士的年青時的照片, 身著納粹黨衛軍軍服的他, 英氣逼人, 帥得要拋如今的航空狂人馬斯克直到土星。

        而最讓我影響深刻、至今未忘的是博物館裏結語, “ 佩納明德曾是火箭的起始地, 而1945年之後, 世界航空航天史就再也沒了佩納明德的一席之地”。

        那一聲無奈、那一聲歎息就徘徊在空曠的曾經的試驗大廳, 久久地。

        這個夏天我們北上回挪威, 從波茨坦到維斯馬過夜, 老公說維斯馬旁有個小島叫Poel, 值得一遊。

        很多時候對我們來說, 所謂的一遊也就是一看, 而這次因為找不到停車位, 老公隻好待在車裏, 我呢就快速地穿過鎮中心, 到海灘拍了幾張照。

          至少我的腳沾過珀爾島的泥, 也算是真正到過了。

        陽光、沙灘、躺椅, 在德國是風沙、沙灘、籃子, 而這個海灘籃子實在是德國沙灘的一大風景, 獨此僅有。

        這種遮風的家具十六世紀就出現了, 在尼德蘭(今天荷蘭)尤其風行, 這個很自然, 荷蘭多風嘛。十八世紀末, 德國海水浴場興起, 可是北方不光日照少, 還多風, 躺在海邊曬不到太陽, 凍也得凍死, 但大家好歹出來玩海看海, 也不能看一眼就走, 於是這種遮風避雨的海灘籃子就應運而生。

        另外島上特有的風景就是傳統的蘆葦草屋頂, 又美觀又暖和且是非常環保, 可惜幾年得換一次, 現代人都摒棄不用了, 除了幾幢樣板屋供遊人拍照。

         珀爾島很小, 也無什麽的驚心動魄的曆史, 但我也算到此一遊過了。

前三圖來自網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