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遊人生

小散文回憶旅遊日誌
正文

筆跡

(2021-08-31 03:05:31) 下一個

《筆跡》

         前些日子, 女兒在桌上留了一張紙, 我翻到背麵, 密密麻麻地寫滿了數學題, 問這是什麽、是誰的。

         女兒說是她的, 高中最後一年的數學作業薄, 因為背麵都空著, 所以她沒有扔掉, 廢物利用, 寫些草稿、筆記什麽的。

         然後她又嗔怪地說“ 你怎麽不認得我的字?”

         我默然。想了一下, 但這怎麽能怪我呢?上次看到她寫給我的東西是什麽時候?

         很久很久了!小學二年級出去遊學的時候, 寫了一張明信片。明信片不知被我扔到哪裏了, 如若我知道, 這將是最後的一張明信片, 那我一定會好好保存的。

        這是新的一代, 他們不會寫信隻會發照片, 他們不再寫字隻會打字。

         昨天看見朋友發了一張圖, 父親的信, 看得淚目。太平常的家信, 字字讓人感動, 因為每一字、每一句寫的都有溫度, 多少年後, 讀來還是暖心。

         見字如麵!

         走過的路上有足跡, 寫過的紙上有筆跡。每個人的足跡都不一樣, 筆跡也不一樣, 字就如同其人, 人有性格, 字亦如此。

        有娟秀的、有豪放的, 有潦草不正經的, 有工整認真的, 也有馬雲般天馬行空、呼風喚雨的, 各自有性。

        以前日子慢, 再以前的日子更慢, 用毛筆寫的字, 是字更是藝術。

        王羲之的筆跡秀潤精絕, 歐陽詢的平整圓潤, 張旭喜歡龍飛鳳舞, 蘇東坡字如其人般瀟灑磊落, 柳公權骨力蒼健, 顏真卿的便是遒勁鬱勃。

        因為風格迥異, 所以筆跡也被用來欣賞。因為字是人寫的, 所以字有性情、有氣骨。

        言、心聲也, 書、心畫也, 書畫者, 君子小人所以情乎。

        筆跡是一個人的性情, 也是心聲, 所以1300年後, 在顏真卿的《祭侄子書》裏, 我們仍可以讀出看到那滿腔的悲憤。

        這哪裏是幾個流淚的表情小人兒能傳達的!

        我們的生活已經符號化了, 笑的臉是一樣的, 哭的臉也是一樣的, 看不見的表情, 又怎能知道是真心的。

        連祝福的詞、節哀的詞, 電腦都早已經給我們想好了, 寫一個字得到的是一串。

        也許這樣也好, 少了些麻煩, 多了些便利。我們不需盼星星盼月亮地等待家書, 一句“我己到達”便足夠讓人放心了。

        這種的訊息, 快速簡便卻少了些情趣, 實用但無藝術價值。隻是今天的人, 又有多少人會付出時間、付出心思去寫一封信、一張生日賀卡。

        以前, 生日的時候我們會數著賀卡, 藏起一份份心意。後來, 賀卡越來越多, 看得見卻再也摸不著了。

        是的, 手機把從前的情調都毀了。從前的東西是真實的, 摸得著也可以燒掉毀掉。手機裏的呢, 即使刪了一百遍, 程序員還是可以複員, 大概就是因為不真實, 所以毀不掉。

        筆跡是一個人的心聲, 是真實的。屏幕上字千篇一律, 分不清你我。

         然而筆跡慢慢地在消失了, 不要說朋友之間, 連家人之間都看不出字是誰寫的。我們隻會打, 不會寫了。

          更不用說寫信了。

          可惜, 我們的孩子們再也不會擁有這樣發黃的信, 被煙灰燙出洞焦黃焦黃的。

          曾經的一個深夜, 有人吸著煙, 在遙遠的地方思念著親人, 留下一封長長的家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