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的偉大理想》
我媽是小學教師, 我想她應該是熱愛自己的職業的, 因為她在學校裏的人緣很好。
一個不愛本職工作的人, 不會招人喜愛, 會抱怨多多, 跟這樣的人在一起, 肯定也會跟著不快, 憂愁是會傳染的。
所以既然我媽這麽受歡迎, 那麽我相信她是喜歡教師這份工作的。而且記憶中, 她好像也從來沒有請病假, 也許是不可能, 她是班主任, 語文數學全教。不上班要找代課老師, 那個年代不好找, 工資都一樣, 沒有加班費, 除非萬不得已, 沒有誰願意多上課的。
記得最後一年我媽生病住院, 她以前的同事全來探視, 八、九個女老師擠在一起嘰嘰喳喳的。等她們離開後, 隔壁病床一位陪床的男人禁不住問了一句, “儂是洪老師吧, 我是某某小學的, 我認得儂的”。
這就是桃李滿天下的快樂。
以前我們都說教師是個崇高的職業, 是在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培養接班人。小時候我不知道我媽是怎麽想的, 後來上了中學, 特別是76年以後, 我經常聽她提起, 要是能整天待在家裏燒飯做家務多好啊。
尤其是在我祖母從日本回國探親後, 我媽每每說起日本, 那裏的婦女不用上班做事, 就是一臉的羨慕。
對, 我媽的偉大理想就是, 做一名全職的家庭主婦。
那個年代, 全中國的女人都必須上班工作, 婦女能撐起半邊天, 婦女也必須撐起半邊天, 實在是一個家庭光靠男人工作, 是撐不住的。
我們同學的母親們全是有工作的。假如有同學的母親沒有工作, 那麽他家一定是一貧如洗, 沒有人會是自願在家的。
很多街道為了解決婦女就業問題, 辦起了街道工廠。我們小區後來建了兩幢帶獨立廚房的新工房, 我家分到的一幢全是居民樓, 旁邊的一幢下麵就建了一個街道紡織廠。
街道工廠的工資比正式工低了很多, 但大家還是趨之若鶩, 總比待在家裏好, 錢少一點至少可以彌補些家用。
所以, 我記憶中上海的家, 總是伴著一陣“咕隆隆、踏踏遝”的聲音, 一年四季無休, 除了過年的幾天。
比起街道工廠, 事業單位的待遇就高, 而學校不僅是事業單位, 且有暑假和寒假, 真可算得上一份美差。那時的中國, 一星期工作六天, 全年沒有假期, 婦女們真的是很辛苦。
下班回家, 拎著菜藍子上市場, 然後洗菜做飯。也沒有洗衣機、洗碗機, 冬天冷水洗衣服就是受罪。
沒有吸塵器不打緊, 上海的房子都小, 亭子間、閣子樓, 用不上, 但地板還是要拖的, 拖把是用一根實心木綁著舊布條紮的, 浸水後又沉又重。後來我媽出國, 對我家的塑料拖把愛不釋手, 又輕又幹淨。
我媽那一代的婦女, 工作之外又要做家務, 真是不容易, 也難怪我媽很向往純粹的家庭主婦生活。
五一勞動節那天, 群裏很多同學發了節日祝賀。大家都事業有成, 相比他們, 我自慚形愧, 年過半百, 就一家庭主婦而已。
不過, 至少我媽的偉大理想, 由我實現了, 這也是值得慶賀的。
但城裏人或有工作的家庭要比農村的人生活水平要高幾個檔次:
農村人沒有周末,我父親時常羨慕人家城裏人一周可以休息一天!
那時候城裏人工資低,但比大多農村人收入高很多,那時候我們村基本是勞動一天,一個“公分”,每個公分年底結賬時基本徘徊在一毛到一毛五分錢!我父親說,自從“入社,成立人民公社”,我們家從來沒有分到過一分錢,年年“超支”!
至於那時候農村人做父母的辛苦,說起來都是淚! 等退休後慢慢回憶吧!
最後以幽默結尾,確實寫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