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遊人生

小散文回憶旅遊日誌
正文

批批贅婿兩字

(2021-03-20 06:04:45) 下一個

《批批贅婿兩字》

         贅, 意為多餘的、多而無用。最常用的有“贅肉”, 一聽就是腦滿腸肥的, 還有什麽贅言、贅生、贅述、贅疽、贅衣、贅居、贅瘤, 反正沒一句好話, 都是累贅。

        這樣一個字, 因最近的一部電視劇又頻頻出現, 和“婿”組合在一起, 成了贅婿。

        贅婿, 用我們上海話說就是上門女婿, 女婿的一種。金龜婿錢多, 東床快婿才華橫溢, 前者討丈母娘歡喜, 後者入老丈人法眼, 而贅婿實實就是一句貶低詞。

        還是阿拉上海人含蓄。做女婿的都得上門, 求親和被招, 雖含義不同, 結果都是一樣, 就是牽得女子纖纖手, 撩起紅緯紗, 上床滾去。

        而稱婿為贅, 不太地道。哪有女婿是多餘的, 又不是能招三夫四婿的時代, 更枉論無用了, 所謂婿就是招來用的, 不是拿來當花瓶夜壺什麽作裝飾。

        其實, “贅”字本意是以物質錢, 從敖貝, 敖猶放, 貝與財富沾邊, 白話了, “贅”就是抵押。

        用自己的身子做抵押, 定居於女家, 以女之父母為父母, 承嗣母方宗祧。所以, 自古以來贅婿地位低下, 秦漢時如奴婢。

        但亦已招進門了, 成婚了, 做著和女婿一樣的男人的事, 身份卻如此卑微, 說到底還不是因為錢嘛。

        男女結婚, 不可能人人都做到門當戶對, 財產必有懸殊。我在國外這麽多年, 也看到過很多外國男人跟女人姓, 到女方家入住的, 實在是因為女方家庭更勝一籌, 為便利而已。

        認識一個德國汽車製造廠的高管, 取了妻子的姓, 因妻子姓中有一個“馮”字, 這是貴族的顯示, 將來出生的小孩也可承襲, 很有麵子。

        我的鄰居夫婦, 女方家是大地主, 男的自然而然就上女方家, 地有房有, 少奮鬥二十年, 何樂而不為。

        國外身邊這種男方倒插門的例子比比皆是, 沒有人看不起男方, 也無女方的囂張。皆是因為愛情走到一起的, 誰家富裕誰家住, 姓張姓李姓王孫, 最終還是自己的血脈。

        特別是那些王室, 王室無後是絕嗣, 需要從旁國王族借一支。英國斯圖亞特王朝的安妮女王, 從德國漢諾威找來了德國人當英國國王, 成了喬治一世, 也是如今伊麗莎白二世的祖先。

        安妮女王無奈, 實在是她無子無女。在歐洲是不講男女的, 隻講血脈, 所以女王特別多。

        從中國人的眼裏, 大概女王的丈夫們都屬於贅婿了吧, 畢竟他們得從女方姓。比如英國菲力浦親王, 就得放棄原名蒙巴頓。

        愛情勝過一切, 婿不分贅婿快婿, 能讓女兒幸福就是好婿, 至少歐美人是這麽想的。隻是我們中國人就不同了, 好似提到贅婿, 總會覺得男方不是一窮二白, 就是能力渣渣, 路人皆可鄙視。

        說到底, 還是男尊女卑的遺物。

        中國向來是父係社會、父權體製, 王朝都是父傳子, 牝雞司晨則是災難, 慈禧權傾天下, 名義上還是太後一尊。

         父係社會的核心是父傳子。孟子說“不孝有三, 無後為大”。東漢趙岐解釋:“於禮有不孝者有三事……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繼承祖祀的子在古代社會指男子,無後就是無男繼承人。

        隻是古人還無鑒別術、無試管嬰兒, 不是人人都有子孫滿堂的福, 攤上女兒的很糟心, 隻好變通招個贅婿。

        招來的女婿貼上的錢, 雖然做了種馬的活, 但終究不是親生的。

        清代學術大師錢大昕認為贅婿來自贅子,借錢者將兒子抵押給富家,若沒按期還,兒子便成富家的債務奴,為贅子。長大後,富家將女兒許配給他,遂成贅婿,身份仍是奴隸。

        隨著《睡虎地秦墓竹簡》等文獻出土,人們發現:贅婿是庶民,並非奴隸。但雖非奴隸, 贅婿還是無法享受平等權利。在秦朝,贅婿不得另立戶籍,終身謫戍,一旦配偶去世,贅婿無權繼承女家財產,常被趕出家門,成為“逐夫”。

         認人作父已是不得已, 贅婿的命運可謂悲慘。古代女子地位低下, 攀著女人的贅婿地位更低下。

        男尊女卑, 以我們對女方家人的稱呼即可見端倪。外婆、外公, 加上了一個外字, 至親的人都見外了。

         我學了七、八種語言, 除了韓語, 我還沒有看到任何語言中, 祖父祖母內外有別的。

         兩人結婚, 都應該把雙方父母當成自己的父母, 隻是這個道義上講得通, 真正做到是不可能的, 畢竟少了層血緣關係, 能以禮相待就不錯了。偏偏中國人重形式, 孝敬公婆, 孝和敬不分, 容易角色錯亂, 孝是親生子女的道德, 敬是媳婿的禮儀。

         而祖輩就完全不同, 是兒是女, 都是一脈相承, 何來外祖父母之稱。究其實, 也是古代社會的遺留。

         孔子在《易經·係辭》道: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老夫子本意為男女相扶合, 都被後世誤解, 借聖人之名, 行男尊女卑之事。

         贅婿本來就為錢而上門的, 地位卑下的女方成了強的一方。隻是兩人結婚, 靠得是愛情和尊重, 不是買賣, 何來贅也。

         把上門女婿稱為“贅婿”, 實在是對錢的崇拜, 對人的一種侮辱, 對愛情的蔑視。

         絕對不妥, 應該摒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彩葉 回複 悄悄話 男女平等是應該的。不過我幾年前突然想到,由於XY染色體導致父親決定性別,兒子還真的跟女兒不同。這麽說吧,如果一直是兒子傳孫子,不管多少代,子孫至少有一個染色體就是Y染色體是祖宗的,但是女兒的染色體沒這個保證。所以子女跟父親姓有這個道理。我不是學生物的,說錯了請指正。
西湖孤山 回複 悄悄話 沒有什麽必要批,現實就是這樣,主要是經濟原因。
雁東閣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清漪園' 的評論 :
我也是讀了那篇文章後,有感而發。是的, 姥姥、姥爺比外公、外婆親哈多了。
清漪園 回複 悄悄話 還是我們北方的姥姥、姥爺的稱呼更親哈,不外道。我們這一代人,家中有兒有女的,父母老了都是跟女兒女婿過,很少有跟兒子媳婦過的。
前幾天讀了篇文章,說中國東南某地富庶,家庭收入頗高。由於獨生子女政策,那裏招婿成風,來自全中國各地的男青年都湧入該地區,希望被招婿。據稱要想成功被招為婿,不僅長相要體麵,對學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今日之婿已經不贅了。
北邙之巔 回複 悄悄話 漲知識了,我一直以為入贅是陽春白雪的表達,倒插門是大白話,搞了半天弄擰巴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