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三類記憶的相互關係
記憶是生命的基礎,沒有記憶就沒有生命,記憶是生命最本質的特征與表現。生物生命的記憶又可分為三類記憶,物種基因記憶,家族基因記憶,生命個體記憶,這三類記憶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對生命繁衍有著獨特與不可或缺的功能。
物種基因記憶是基礎,是物種最基本的區別於其他物種的生命母版,同一物種的所有生命個體都有同樣的形體,生長及生活模式,物種基因記憶是物種延續的基礎記憶,同類相似,相聚,匹配繁衍,就是緣以是物種基因記憶的共同基礎。
而家族基因記憶又將物種基因記憶更加具體化到每一個群體,每一個家族都是一個小的群體,反之亦然,每一個群體都是一個家族,家族成員之間有著比群體外成員更緊密的血緣或相近的基因記憶,群體或家族基因記憶即是個體生命所屬家族區別於同類物種個體的原因,所以也有著對環境適應的相似性,適合現實環境的家族基因記憶將在競爭中勝出,生存,並通過交配繁衍將家族基因基因衍化為物種基因記憶。家族基因記憶也是物種基因記憶進化累積與基礎,一個家族記憶的進化或變異將通過繁衍交配將新基因擴散為物種基因,適應環境的將會延續,不適合的會被淘汰。
生命個體記憶則是個體生存經驗的累積,對環境的靈活適應,獲取生長生存要素,以及基因記憶環境試錯及環境適應的基礎。個體記憶形成習性,進而成為家族習性,長期的家族習性將衍化為基因,通過延續將優秀基因傳續下一代,成為家族記憶,又與家族外同物種交配繁衍逐漸成為物種記憶。
個體生命記憶與家族基因記憶的關係也有如家族基因與物種基因的關係,從個別到一般,特殊到普遍的關係。一個物種有如一個大係統,係統內部有許多分支,分支又有分支,這些分支就是家族,家族又許許多多的成員,這些家族成員就是每一物種生物生命的具體表現與存在,這每一個生命個體的具體存在與表現就是該物種接觸自然環境的觸須,物種對環境的適應進化就是以每一個體成員為觸點,沒有個體生命對環境變化的適應就沒有物種對環境變化的適應,個體的生命力愈頑強,物種的生命力也愈頑強,從個體生命記憶到物種基因記憶是一個個別到一般,特殊到普遍的漫長過程,中間還有一個家族基因記憶的環節。
三類記憶缺少任何一項記憶,生物生命的存在與進化將成為不可能。一般而言,由於環境變化的遲緩以及基因演化承傳過程的緩慢,自然過程是一個無數隨機與偶然組合的過程,同一物種不同個體相互之間,基因承傳包含許多隨機及偶然的因素,基因的演化及物種進化極其漫長,家族群體這個環節也成為必然,成為特殊到一般的集散點及橋梁。
進化過程是一個漫長的,一個從個體到總體,特殊到一般,個別到普遍的過程。共性是進化的結果,同樣環境下的趨同效應,個性特性是進化的條件與手段,不同個性對環境的回應也不同。在這個漫長過程中,個體起著非常重要的關鍵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也許未必是主觀的主動的作用。每個個體都是總體(物種)接觸感應及主動適應環境的觸須與節點,對有意識的動物而言,每個個體的自我發揮自由發揮對個體對環境的適應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個體的自我與自由是生命進化的基礎。
簡而言之,自由屬於生命的自然屬性,個體的自由是生命本質屬性的自然的必然的要求,是生命追求生存繁衍的本質為適應環境的最關鍵要求。生命的自然屬性為追求生存使生命體本身成為一個自然的在環境中探求生存的有機體或生命生存探索機製,探索環境,接受回饋並形成新探索的機理(習性或肌體),這種機製就是一種試錯機製,植物如此,動物更是如此,而個體自由就是動物個體本身探索環境最基本的方式與手段,所有自由個體的探索的集合就是整個物種探索環境的集合,在同樣環境條件下,物種個體愈多,物種適應環境的手段就愈多,物種生存與延續的可能性就愈高。
1.15 生命的基本屬性
生物是物質的一種特殊存在形態,做為一種特殊的物質存在,生物就必然有不同於非生物形態的共同特征,這些所謂的共同特征就是生命基本屬性,什麽是生命不可或缺的基本屬性。
1. 記憶,生命都有記憶,生物可劃分為不同的物種,同類物種的生物都具共同的形態及生存模式,生物也隻能在同類物種中繁衍,是什麽限製了生物隻能在同類物種中繁衍,這就是記憶。
習慣上人們將記憶狹隘地理解為與大腦功能相關的記憶功能,忽視了生物的生理機能也是一種記憶,生命機能與記憶有著千絲萬縷密不可分的關係,比如說,基因這種生物獨有的遺傳密碼就是一種記憶,而且是生物生命存在必不可少的記憶。基因記憶是生命的複製延續衍化老化凋零,是生命過程的模板與基礎,進化因素的必要累積,是生命自然最基本的屬性,所有其他生命自然屬性都是生命記憶屬性的衍生。
2. 生存,生長是生命自然過程最基本的形式,是與生命同在的本能,生命在,必求生存,不求生存的生命隻能是病態的生命,必然走向完結,生存是生命基本屬性之一。
每一種生命都有其基本的本能以維續生命,植物有從環境中攝取養分,如陽光水分,及排出廢物的生理機能,動物也有尋找食物,排出代泄物的生理機能,動植物都有延續後代的生理機能,這些機能都是生物生存及延續生命所必須具備的,這種必備的生物機能就是生命的本能,於生帶來的,與生同在,隨生命終結而逝。
然而生物這種求生存的本能,完全不需要經過訓練與模仿,卻能夠一代一代的延續,並且能夠在環境改變時為求生存而適應環境,變換生存習性,形成新的習性,並延續下去,這就是新的習性改變記憶或基因記憶以使物種生命更好的適應環境及更好的生存。生存是生物生命記憶的表現,記憶是生命求生存得模板,所有的生物生命最基本的生存能力或本能都是生物基因記憶的結果,或者說,是物種生物基因這種特殊基因在生命體的複製與再現。
生存與記憶都是生命最重要的基本屬性,相輔相成,同等重要,看似乎互為前提,缺一不可,然而記憶仍是第一位的,生物求生存是基因記憶的自然必然延申。一方麵沒有生命就沒有記憶,沒有生命,記憶就失去承載體,另一方麵沒有記憶就沒有生命,沒有記憶,生命體不論是植物還是動物就失去複製延續的範本,而動物更是失去行為及求生的能力,生命就不可能延續,將在後麵對記憶進行進一步討論。
1.16 生命的衍生屬性
生命的基本屬性記憶延申出其他生存屬性,生命是記憶的載體,生存是記憶的展現,生命的基本屬性記憶與生存也必然衍生出生命其他的相關屬性,或稱派生屬性。以下是具有行動能力的動物,由其基本屬性記憶衍生的其他派生屬性。
3. 自利 無論有意識與否,生命基因記憶帶來的生存本能必然產生生命自利傾向,生存本能產生求生本能,而自利就是求生存的最基本的表現方式,對於沒有意識的植物,根部向有營養的方向延申,枝葉往陽光處生長都是與生存有關的由基因記憶產生的自利傾向,具有意識及可移動的生物,這種本能又表現為以意識為基礎的欲望,自利傾向或行為就更明顯,動物自利行為是自我意識與生存欲望結合產生的必然結果,自利是生命基本屬性衍生的生命自然屬性。
4. 欲望 有自我意識的生物,自利的屬性必然產生欲望,欲望是記憶與自利結合的追求生命利益的意識。
5. 自由 對可行動或移動的生物,有欲望就會有行為,就必然要求行為自由,生命追求自由也是生命本能與自利的必然與自然選擇,是生命自然第五屬性
思想自由 由於人類是具有思維能力的高級生物,自由必然包含思想自由,思想自由使人類可以更細膩更複雜的去謀劃未來,使欲望得以實現。思想是達到實現更多更大自利與自由的手段,自由思想是人類生命自然追求最大利益不可或缺的,沒有自由思想就不會有真正自由,或僅是不完全的自由。自由思想與自由同屬第五屬性,也是衍生屬性。
6. 群體 生物的生存本能與自利屬性,記憶的比較產生欲望,以及自由包括思想自由必然導致追求利益最大化,在大多數或普遍的情況下,群體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必然選擇與結果,群體是生命的第六屬性,如果某些物種不具有群體屬性,一般而言,不具有群體屬性的物種應該是相對低等物種,或與其食物鏈有關,或群體並未能帶來最大利益,也就無法形成物種的群體習性。有群居屬性的物種,群體本身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結果與表現。
7. 秩序 有群體就必然有秩序,秩序是群體選擇也是自由選擇,自由與群體秩序的結合才會產生最大利益,秩序是群體與個體利益,以及個體相互碰撞的平衡,平衡的準則是群體與個體的利益最大化,秩序是生命自然第七屬性
8. 進化 生存,適應,追求自由,這些屬性促進生物記憶累積衍化進而帶來記憶演進或生物進化,這是非常漫長的過程,進化是生命自然現象,生命自然第八屬性,違背進化定律就是違背自然屬性,是不具有生命力的,也是不可延續的。
9. 進化不可逆 生命停止進化,必然有某些生命屬性受影響或限製。進化是無數生命延續的漫長的自然現象,進化是適應環境的結果,更是記憶累積的必然與突破,每種物種的生命狀態都有與之相適應自然環境,進化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已改變的環境不可能重新回到前環境狀態,環境退化的結果是可能物種消亡,進化是不可逆是生命自然第九屬性。
這兩類屬性,最基本的屬性,記憶,生存,與其他衍生/派生屬性,自利,欲望,自由,群體,秩序,進化等等,與生命的存在與進化都有著不可分割的聯係,而個體與群體與這些屬性的關係及結果又各有不同。
剝奪生命某些屬性,生命會凋零死亡,這很容易理解,當一個個體生命的基本屬性(基因記憶)出現問題,個體生命就會出現生理病變,某些衍生屬性被剝奪,如失去自由,從而失去賴以生存的養分,或失去自我維生或自利的能力,一種記憶的失去,生命必然凋零。剝奪群體的屬性,個體在群體中所獲得利益就會失去,如共同覓食,相互保護,群體會消亡,剝奪群體的記憶,進化將會終止。
剝奪衍生屬性則不會導致生命死亡,如剝奪個體的行動自由,屬於在群體中的某些優先權等等,並不會導致個體生命的消亡,生命會對抗對衍生屬性的剝奪,首先是個體的反抗,對群體而言進化會停止,或爆發革命。對群體而言,衍生屬性會影響群體特性,進而影響群體進化。
1.17 生命自然屬性與衍生屬性的關係
生命的本質就是生存,生存本質的表現就是追求生存利益。生命的自然屬性生命與記憶是生命不可或缺的基礎,其本質就是生存,生存就是利益,就是生命的目的,並以此衍生出有利於生存的諸多屬性,自利欲望自由,以及群體與秩序等衍生屬性,這些衍生屬性能更好達成生命追求生存利益的本質,這些衍生屬性也在生命生存本能的驅動下進化成為生命的本能,生命與記憶是所有屬性的基礎,衍生屬性是生命進化的結果。
前麵說過自利與欲望,這是與生命生存關聯且易於明了的屬性,自由則是與自利和欲望直接相關的屬性。對於有行為能力的生物而言,自由是生物自利屬性的自然延申或必然延申,也是生物生命與記憶基本屬性的派生屬性。
在任何特定的區域與環境,資源總是有限,生物由於生的本能而尋求自利或生存利益,有自我意識的人類由於對事物有更為複雜的抽象認知也必然產生欲望,自利及欲望也決定了有意識與有行為能力的物種必然要求行為上的自由,行為自由才能更好的自利,而且欲望必然是利必求其大,生物自利導致逐利行為,行動不自由影響逐利行為,自由的行為也會給生命個體帶來新的生命記憶及器官感知的愉悅,適當行為帶來生命感知的愉悅即是進化的結果,也是生命生的本能需要,如果任何行為帶來的不是愉悅而是不快或痛苦,生命體必然停止行為或不作為,如過度的運動使人產生不適而停止。而如果不行為是健康的並能延續下去,這種物種必然失去行為的能力,這將是一種生命退化。所以自由的行為是所有具有行為能力的生命體的本能需求。
這些自由的逐利行為帶來的益處,以及生命記憶與感知器官的愉悅都有利於生命個體的健康與茁壯,也就是有利於生命個體的生長。反過來說,剝奪生命個體的自由將不利於生命個體的軀體健康,一方麵它可能失去維持生命所必需的養分來源。另一方麵,即使在維生養分不受影響的條件下,具有行為能力的生物,其行為能力也是長期進化的結果,行為能力本身就是其生物物種進化的結果也是進化的途徑,行為能力其本身就是生物行為自由的結果,是生物進化所需條件的一部分,是生命器官或記憶的健康本能,自由與進化也是一體的兩麵,互為因果,自由帶來進化,進化帶來更多更大自由。
限製生命的健康本能將會影響生命個體兩方麵的健康成長,一是生命器官機體的健康,因為失去適當的活動或運動使相應器官萎縮,二是給生命記憶帶來負麵影響,記憶壓抑及障礙或身心留下不愉快的記憶,這些不健康記憶也會阻礙生命個體的健康生存。
自由是具有行為能力物種的生命自然屬性,不可或缺,即使屬於生命及記憶所派生的衍生屬性,卻是覓食獲取必要養分,生命健康成長及進化所必需,這些衍生屬性也自然而然經過漫長的進化融合為與自然屬性一樣重要的生命屬性,這些生命屬性如果得不到適當的發揮或受到抑製,個體生命的健康將受到傷害。具有群居習性的物種,群居是進化的結果群,也已成為物種生存與繁衍的生存模式,與同類個體相互依存是物種的自然現象,失去群體的個體也更容易在自然環境中夭折,而失去群體秩序的群體將使群體達不到應有的群體利益,使所有個體生存利益受損,人類社會就有許多實例,失去秩序的人類社會將是所有人的危機,法律就是維護社會秩序最基本的手段。
1.18 生命本能與機器(AI)功能的區別
所有生命屬性的表現就是生命對環境的回應,或生命本能對環境的回應。生命本能源自生命自然屬性,是生命記憶對環境的回應。植物的根部往地下有養分的區域延申,枝葉往陽光處生長,動物會尋找食物,哺養後代,其內在原因或根據就是物種的基因記憶,進化的結果,而從外部觀察,這種物種表現或現象就是物種生命本能。所以基因記憶是生命的根據,本能是生命基因記憶的結果及表現,基因記憶決定生命體必然的生存與擴張延申,生存擴張延申就是生命體的本能,這些本能也必然產生生命體有意識或無意識的趨利避害,樂生畏死的本性,非生物與生物的不同就在於非生物不具有生擴張延生的本能。
任何生物物種都經曆了漫長的進化過程,在這漫長的過程中,從與對自然環境的適應到物種競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逐步累積了與自然環境相適應的生存能力,或生存本能,生命本能是生命記憶對環境的回應,其根本就是生命的自然屬性,就是生擴張延生,這些生命本能或自然屬性以基因記憶的方式一代一代往下承傳。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機器或人工智能(AI)也表現出具有人類某些的行為特征或能力,從事相應的工作,也產生與人類比較的聯想,然而機器所具有的僅是功能,本能與功能有著本質的不同,本能與生命體相關,而功能無關生命,這也體現在它對自身載體的影響。當生命體失去某一重要本能,生命體的生存能力會受到傷害或影響,生命體甚至會萎縮,凋零,而人工智能失去某一功能,機器本身隻是功能不健全,不會出現生命所表現痛苦與萎縮。生命與其具有的本能是一體的,生命會本能抗拒外來傷害,人工智能與功能不是一體的,功能則不會抗拒外來傷害,甚至傷害一詞對人工智能也是不準確的,而應該用損壞一詞,人們可以設計人工智能具有抗拒外來損害的能力,但那仍然隻是具有新的功能而已,並非本能。
本能與功能最根本的區別在於,在不同環境不斷的刺激下,生命本能為適應環境,自身會不斷產生新的驅動力,躲避與抗拒對生命體的傷害,或最大限度的吸取有益於生命體的利益,這些抗拒傷害與吸取利益的驅動力,這些關聯都是內在的,內生的,一體的,改變自身以適應環境也許需要幾代甚至更為漫長的時間,然而這種改變的驅動力就是生命的生存本能。而機器功能沒有生命,也就不會產生相關的回應,除非預先設定新的功能或運算標準,但這是外來的和預先的,非共生的,非一體的。所以沒有生命與本能(記憶)的一體化就不會產生欲望,也就不能產生意識。由於人工智能不能產生意識,人工智能無論多麽強大也無法超越或控製人類,其根本原因就是人工智能不具生命本能,不會產生控製人類的欲望。如果人工智能具有控製人的功能,那也是人為預先設計,就如同武器殺人是因為有人去扣動扳機。
1.19 生命的意義
如前所述,物質的本質是存在,生命是一種特殊的物質,是物質的一種特殊表現形態,所以生命的本質也是存在,而生,即生存,生長,繁衍是生命存在在不同階段過程的表現形式,這些生命的表現形式與生一樣都是生命的意義,也就是生與存在就是生命的意義。
所有與生命相關的自然屬性,記憶,生存,自利,欲望,自由(自由思想),群體,秩序,進化,都是生命生存本質的自然延生,都具有生命的意義,這些屬性都體現了生命的本質,即生存與繁衍。
生命的本質也回答生命的意義這一問題,某一個體生命自認或被認為沒有意義並不等於其他個體或生命總體被認為沒有意義,或作為特殊物質存在現象的生命沒有意義,生命的生與存在,使生命這種特殊的物質現象或形態得到認識認知,沒有生命就沒有認識,意義的本身就是一個認識的問題,作為物種的自然成長,生命的意義就在於生,在於存在,在於因生而認識。
而所謂的意義其含義本身就是一種觀察者意識對客觀物質存在的認知或反應,這種認知無關被觀察客體物質的本質,客體物質的本質也不需要觀察者的主觀裁決,而觀察者的裁決也可能是觀察者的自利行為,認知也會因觀察者不同而異,所有這種認知並不具備哲學上的意義。哲學要回答的是總的,最一般的,最本質的與最具普遍性的問題。否定生命意義的意識隻是某一個體或某些個體站在觀察者立場的認識問題,不屬於最一般,最普遍性的問題,所以生命的意義在哲學上根本是一個偽命題。
生命的本質,生命的意義,就是生與存在,尊重生命就是尊重生,尊重存在尊重自然。尊重生也是包括尊重與生命有關的生命屬性,這些與人類生命相關的屬性就是記憶,以及生存,自利,欲望,自由(自由思想),群體,秩序,進化。這些屬性的健康正常發揮是生命或人類生命,個體或群體,健康成長的基礎。所有生命,人類生命或非人類生命,以及非生物物質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一個文明的人類社會將包容包含對一切自然環境的尊重與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