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理想中國
理想的社會是所有人類社會的共同追求,天堂就是基於宗教信仰的理想社會,而不同的世俗意識形態都有以其理論為基礎的理想社會。隨著改革開放實現工業化與社會經濟長足發展的中國,一掃近代受列強欺侮的陰晦之氣,也渴望中國從此走向繁榮強盛之路,複興曆史上中國曾有的文化與曆史地位,一個統一富庶平等公平公正的中國,一個理想的中國是所有中國人的共同願望。然而一個理想社會,理想國家的基礎是什麽,中國為什麽從曾經的文化與經濟大國跌入災難的深淵,中華民族又為什麽在現代化的道路上充滿曲折,也最終能夠在深淵中再次崛起,簡而言之,什麽是奠定一個國家與民族富強根本基礎的關鍵。
12.1 思想 文明與文化的核心
思想是社會文明的基礎,是社會進步的燈塔,也可能是社會的桎梏,而突破社會文化思想瓶頸的隻能是新思想。現代文明是人類不斷進步與演化的結果,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個隨著經驗與知識不斷積累,在積累中不斷激發產生新的思想,新文化也隨新思想而產生。任何人類社會不僅是相應物質生產的產物,也是思想的產物,社會物質生產與思想對相應社會的發展與成熟都是不可或缺的,不同的是,在相對原始落後的社會,社會的發展主要受生存與物質環境的製約,帶有明顯的物質利益與顯而易見的功利性。在這樣的人類曆史時期,基本物質生產對社會文化的形成與特征起著根本或基礎性的作用。這也能說明,為什麽人類幾大文明區域在大約基本同一時期進入軸心時代,各自出現代表其文明的思想大師,奠定相應文明的基本思想基礎,中國的諸子百家及老子孔子,古希臘的蘇格拉底與眾多的學術流派,以及相應的宗教,猶太的一神教,而印度的釋迦牟尼。然而兩千多年後這些不同的文明卻處在不同的文明曆史時期,中國與印度仍處於農耕文明,融合古希臘與猶太一神教的歐洲進入工業化文明。相對於進入軸心時代之前的人類社會無疑是一個漫長而緩慢進化的社會,而進入軸心時代之後至今的兩千多年是一個及其短暫而演化迅速的時期,人類在漫長的前一時期進入了同質的軸心時代,卻在短暫的後一時期處在不同質的曆史時期,其根本原因就是前期是以人類生存本能感覺意識與原始簡單知識積累為引導的社會演化,演化手段的原始與生產手段的簡單原始或雷同也致使演化步伐的相對一致,結果漫長的進化在同一時期進入軸心時代。而後期在物質生產手段之外,社會思想對社會的演化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或加速催化社會進步,或阻礙社會演化,不同文明產生不同的社會思想,社會思想本質與內涵不同,演化的速度與方向就必然有很大區別。
隨著社會物質生產技術與文明程度的提高,社會物質財富的豐富,財富的分配與擁有不僅形成不同的社會群體與文化,也成為社會貴族階層與不同社會群體的基礎。而社會財富愈豐富,物質財富對不同文明演化的引導應該基本相近,即積累與投入在再生產,不應該是不同文明演化的製約或驅動力,而社會文化思想對社會文明的演化與引導就愈來愈明顯。宗教社會以及現代社會都是人文思想有意識引導與發揮作用的結果,也是相應社會堅實的思想基礎,社會環境愈自由,社會思想就愈活躍,社會演化的速度也就愈快。在社會生產手段相對原始落後,社會文化思想相對簡單的的前軸心時代,社會物質生產環境與手段必然是群體或社會凝聚與穩定的共同基礎,在此之後社會文化思想隨著物質生產的進步與豐富,必然超越物質生產成為人類社會群體凝聚與穩定,以及社會文化的共同基礎,社會的共同基礎由物質逐漸轉化為社會文化與思想。一神教宗教思想與宗教社會的建立,就是人類文明的裏程碑,也預示著以社會共同思想意識為基礎的人類世俗意識形態社會的到來,而思想就是慢慢黑夜不可或缺的燈塔。”天不生中尼,萬古如長夜“,也是對思想作用的點睛之語。從人類發展的曆程中,證明這樣的結論,一個停滯的社會,必然是新思想枯萎,甚至沒有新思想的社會,社會文明進化隨之停滯,而一個發展的社會必然是新思想彭發活躍,充滿活力與新思想的社會。思想特別是新思想對於現代社會,以及人類社會未來的發展有如源頭與活水之關鍵與重要。沒有思想的民族沒有未來。
12.2 思想貧乏 中華文明之痛
人類與動物的本質不同就在於人類具有複雜的記憶,這是意識與思想的基礎,這也是為什麽人類能夠建立複雜的社會文明,也以此為未來社會發展的根基。中國改革開放幾十年的社會經濟與文化發展也都是思想發展的成果,而改革開放前發展的不盡人意,受意識形態理論的掣肘,以至思想的窒息停滯是重要原因。回溯中華文化幾千年的曆史,與古希臘文明為源頭的西方文明相比較,中華文化與文明由相對超前卻落入周期性顛覆與震蕩,甚至停滯不前,當西方挾社會工業化之物質力量涉重洋而來,中華民族全無應對之策,落入生死存亡之關頭。中華民族與文化到底缺失什麽,丟掉什麽,竟落入如此存亡未卜之悲慘境地。比較東西方文明曆程,表麵上看,是中華文化文明未能建立起自然科學的文化基礎與形成技術知識的累積,也就是無所謂科學技術與社會生產能力的發展,然而究其根本缺失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社會文化思想的窒息。中國傳統社會文化將思想學說當成死的教條,並僅局限於人文道德倫理,而對自然環境的認知則落入道教虛無縹緲不可言說的認識觀,與社會物質生產相關知識並未形成完整學說體係,或成為社會知識精英關注的知識與學說,死的教條與被視為低俗技能的生產知識,社會文化思想流於廟堂空談,乏新乏善可陳。儒家思想的天不變道亦不變,佛與道的修悟,玄虛與無為,社會思想窒息也自然成為正常的社會文化狀態。
思想成為數千年中華文化文明的短板,中華文化缺乏創造力創新力也成為不爭的事實。如果將社會革命定義為基於一定社會思想理論的社會變革,則中國曆史至辛亥革命前也未曾發生過真正的社會革命,有的隻是農民反抗社會壓迫的戰爭或社會動亂,所有這些社會事件都沒有任何思想理論的引導,也許有某些秘密社團或宗教教義的鼓動,或以某些口號為旗幟,如均貧富,耕者有其田等等,甚至鄉野破廟的鬼哭狼嚎,”大楚興,陳勝王“,都可成為社會革命,準確的說是社會暴動的依據,起事與起爆點,但基本都不存在嚴謹與具有理論框架的思想理論。社會動蕩與農民戰爭都是對壓迫的反抗或社會失序的結果,無論結果成敗如何,由於缺乏相應思想理論,社會僅能停留在動蕩的狀態,而不會產生任何變革的成果,都不會帶來任何社會進步,這也是為什麽明清相較於唐宋,在社會文化與思想不是進步,而是更加保守僵化,皇權暴力更加殘忍,社會人性更加萎縮。中華文明經曆數千年至十九世紀中下葉,已基本處於停滯狀態,這隻要將任何一皇朝末期之社會思想與前一皇朝之相比較,就不難得出社會的文化思想並無改變或已基本停滯的結論。也許曆史學家或哲學家會以佛學進入中國,帶來中國哲學思想的改變與某些思想方麵的提升,將這些變化作為社會文化思想的進步,然而這些改變與提升似乎多屬於及其抽象的思維觀念或心學的範疇,甚至概念的遊戲,也許適合於社會精英個體的思想修為,卻不可能作為凝聚社會大眾的思想基礎,也就無法產生一種新的社會人文思想,更不可能產生社會共識或凝聚力,也即是無法產生作為社會新文化新秩序的思想基礎,沒有新思想新文化,中華文明就沒有一個堅實的台階作為向前向上拓展的根基,傳統中國的曆史也就無法走出周期性顛覆的怪圈。
在社會現實中,思想的表現就是對事物本質的反思與批判。中國社會思想缺乏反思與批判,既有社會曆史與傳統文化的原因,也有現實的原因,思想的貧乏也表現在現實社會輿論之中。二十世紀末已降,社會改革浪潮讓人目不暇給,多以自由民主普世價值為社會變革或革命之驅動力,然而對其未能達到變革之目的,社會輿論卻少有思想理論之剖析。中東茉莉花革命或民主浪潮帶來社會動蕩,輿論往往注重於事件破壞性結果的渲染,以此為社會穩定的重要之宣傳與教育,很少有對原因與本質的分析,而以中東社會變革以至動蕩,預測中國也會有同樣結果是否過於武斷。中國社會結構與傳統文化與中東地區有著根本不同,發生在中東地區的民主改革帶來的亂象未必就一定發生在中國,中華文化與特有的社會結構在同樣的衝擊下是否會產生不同結果。印度發展不如中國,與其社會特有結構與文化有著必然關係,不施行民主體製的印度或許會不如現在的印度,中國社會與印度社會存在有許多文化差異,印度曆史與文化的割裂分治,社會的碎片化,與中國傳統的大一統與互助合作有著天壤之別,這些差異會帶來社會改革效果的不同,其中的本質是什麽。而蘇聯社會的政治與經濟體製在改革前與中國有相似性,社會意識形態思想有共同之處,蘇聯的解體對中國更具有借鑒與比較性,蘇聯解體對中國的可比性與警示是什麽,中國與蘇聯在宗教曆史與社會文化有許多不同,中國與蘇聯的比較是否過於簡單粗暴。中國崇尚自由民主價值的人士,推行自由民主理想不遺餘力,然而對中東印度的問題與蘇聯的解體,采取選擇性失明,視而不見,是思想盲點,還是意識形態思想遮蔽。對中國是否也會遭遇同樣問題,或中國社會是否有可能解決這些問題避而不答,對中國社會所取得的進步顧左右而言它,對社會存在的弊病卻緊抓不放,攻擊不遺餘力,使公知這樣一個代表社會良知與正義的符號竟成為社會笑柄。凡此種種,都是社會思想貧乏的表現。而思想是解答這些問題的唯一鑰匙,思想再次成為中國社會與文化之短之疼,然而中國社會對此似乎並無感覺,麻木茫然依舊。
思想批判是社會思想與進步的動力,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儒釋道都不具有文化與思想批判之社會功能與人文精神。沒有社會思想的批判與反思,曆史周期興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征伐攻略,生靈塗炭,在傳統文化思想觀念中竟成為如同日月交輝,四季相替,周而複始的輪回與必然,知識精英與社會大眾都欣然以為然,而皇權對社會文化與思想的壓迫,更使知識界失去文化反思的意願。凡此種種,數千年中國文化思想乏新可陳,也就無所謂繼承革新之反省與進步,中華傳統文化是活文化卻是死思想,作為社會文化它仍然是中華民族文化傳承的群體記憶,然而已難以靠自身內在文化因素激發新的思想。而思想是文明的基礎,新思想更是引領新文明的燈塔,新思想的窒息就是文明的停滯,文明的停滯與窒息根本原因就是社會失去產生新思想的活水源頭。
12.3 西方近代的進步 思想的不斷開拓
西方社會自由民主思想價值的建立,走向工業化,絕非一蹴而就,而是人文思想一個台階一個台階拾級而上,這也說明東西方社會環境與文化思想有著根本的差異。盡管西方在工業化現代化過程中,為自身利益,對落後民族與地區的殖民與壓榨甚至屠殺,犯下令人發指的罪行,然而客觀的說,以英法德為代表的西方人文思想,每過一定時期其文化本身都會有文化思想的改變或進步,也即是西方文化存在一種內在的自我提升的力量。西方社會作為一個文明文化整體其內部不僅具有自我的激蕩與提升的力量,西方的地理位置也有著與外部交流的文化與曆史,這都使西方具有開放的文化思想,而在西方不同國家之間的交流也具有不同人文思想交流與激蕩的化學效應,就此也可得出多元格局有利文化思想的進步,西方社會演化的曆史是最好證明。中華文化最根本的缺憾就是沒有變化,也即是文化本身缺乏一種內在的自我提升的力量,這是產生新思想的內在社會能力,而在社會權力結構與地理格局也處於單元與對外孤立,以及長期在東亞地域處文化領先而產生的孤傲排斥外來思想也都不無影響。
文化的本質是什麽,文化的本質是一個群體,社會或民族共同的記憶,繼往開來的思想意識模板,曆史就是文化與思想的演繹與記錄,未來則是文化與思想的演化進步與發展,這都是曆史的現象。在現象背後牽引或激發文化演化與社會發展的就是新的思想,當一個社會或民族文化失去產生新思想的能力,就意味著文化與社會失去進步進化的內在能力,無論這個文化是曾經多麽輝煌燦爛,繁花似錦,這個文化走向沒落與窒息是不可避免的。中華傳統文化盡管曾經繁花似錦,就產生新思想而言,已經失去生命力。文化作為繼往開來的思想意識模板,對中華民族而言僅存繼往的模板,失去開來的功能,無論願意承認與否,這都是不言而喻的。就人類曆史文化的發展而言,源自古希臘文化思想的西方文化也是人類各種文化文明中唯一具有自我提升與產生新思想的文化,西方文化能產生新思想,而中華傳統文化走向窒息的原因在前麵”中國文化”部分已有闡明。
思想意識即是人類生命進化的成果,也是人類社會最重要最寶貴的資源,當思想意識主導了社會的發展,思想意識的發揮與運用決定了國家與社會的發展與命運。源自於古希臘的西方哲學思想,將人類的思想意識發揮到了極致,表現就是對思想與理性的運用。在物質存在觀念的基礎之上演繹出純意識的抽象概念,以嚴謹慎密的邏輯推演,建立起宏偉的思想理論大廈。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往往停留在器物層麵或以具體事物為基礎的層麵,離開具體事物就走入虛無縹緲的玄學心學之路,即與社會現實脫節,也難於產生以物質存在為基礎的堅實的思想概念,無法建立起嚴謹的思想體係,這有社會文化遭受暴力挾持的社會現實,而社會文化思想與理性的潛能得不到應有的發揮與開拓不無關係。而西方哲學思想以物質存在認知為基礎,憑著思想意識細密的分析推理,對存在與意識本質的追問,將理性與思想發揮到了極致。這是西方理性文明的基礎,進入工業化與後來居上的必然原因。
12.4 中國現代化 學習西方思想的成果
中國走向現代化是現代文明的成果,也是西方思想文明的成果。中國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成果就思想而言,既是思想自我解放的成果,也是學習引進西方新思想的成果。表麵上看是中國解放思想,學習先進的社會經濟發展經驗與思想理論,結合中國社會的實際情況,走一條中國特色的經濟發展之路。而深究其本質就是,中國在西方幾百年文化思想與理論的引導下,以中國社會文化與實際為基礎,演繹了一次令世人震驚的民族複興大戲。所謂的思想解放不過是解開了舊有意識形態思想的自我捆綁,或意識形態教條的捆綁。由於長期意識形態思想理論作為社會信仰的教育與宣揚,已成為社會思想的基礎,判別是非成敗的標準,這些脫離社會實際的教條捆綁已成為無形的社會文化思想環境與框框,製約了社會的思想與文化發展。
對社會經濟而言,思想的解放隻是營造思想的環境與舞台,卻不是經濟發展的社會物質基礎。經濟發展的基礎是中國社會的文化,體製,以及物質生產與社會需求。然而思想是現代文明的基礎,社會文明的程度愈高,人文思想所起作用的分量就愈大,中國傳統社會未能靠社會內在力量走向工業化其根本原因就是社會思想的缺失。中國改革開放及經濟發展的思想引導者或思想舞台就是西方關於現代社會與經濟發展的思想理論,中國在西方近代文化與思想的舞台上演繹了古老中國工業化與現代化的大戲,中國的土地,中國的種子,西方的思想營養,成就中國改革開放的經濟奇跡。僅強調中國社會與文化的優點,大眾的勤勉好學,合作與服從,體製的協同管理,都是不完全不完整的。社會文化與大眾,甚至體製雖然是關鍵的因素,然而沒有西方文化思想與理論的引導,以及各國成敗得失發展經驗的借鑒,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是不可能的。盡管西方思想學說作為一種外來思想,並非本質與關鍵,然而對思想僵化的中國文化無疑具有關鍵引領作用,而西方的強盛更如一麵印刻在中國人腦海中的鏡像時刻映照中國社會的落後,擊破舊中國文化自戀的魔障,所有這些都猶如雞蛋孵出小雞不可或缺的溫度。即是說,西方近代發展的文化思想與理論是中國現代化發展最根本的思想舞台,沒有這個思想舞台就不會有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而清廷洋務運動的失敗其本質就是當時中國社會守舊文化的阻礙,致使接受新文化思想的失敗,也為中華民族近代悲慘命運埋下伏筆,最終付出代價。
這個西方的思想舞台包括了近代數百年西方文化文明,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與理論,這些思想理論,不論是文化的經濟的,還是意識形態的,都是中國進步的台階,同樣也是未來經濟發展與民族文化複興的抓手。中國改革開放的經濟成功,不僅是中國文化以及全體中國人共同努力的成果,也是西方文化思想特別是經濟思想理論引導的成果,認識西方文化思想在中國近代化過程中不可替代的思想引導,才是客觀的實事求是的態度,有利於中國社會思想理論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