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 思想 中華複興必須克服的瓶頸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中國也必然站在世界經濟,以及文化與科技思想發展的前沿。這就意味著西方原有文化思想適合中國國情的已幾為所用,不盡適合中國國情的也以中國特色敬而遠之,再者世界處於走向全球化的時代,而現有社會思想理論框架是以人類工業化物質生產為基礎,這些社會思想理論具有強烈的工業化與資本積累的時代背景與社會基礎,不論是讚成還是否定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或相關政治體製都帶有明顯的意識形態理論偏見與色彩。人類社會正走向後工業化與全球化時代,現有的意識形態理論未必仍然還具有思想引領作用,至少在麵對現實社會的困境已說明,各種意識形態的理論對社會問題分析需要做更進一步的細化與拆解,追求事物的本質與根源,提出新的理論思考,使思想理論成為活理論,而不是死教條。站在發展的前沿決定中國不再僅是模仿與追隨者,而將成為可能的開拓者之一。這就意味著西方文化思想所具有的台階與舞台的基礎,以及引導作用在某些方麵將隨之消失,或不在具台階與根本的指導的作用,就如同所謂的後發優勢亦不複存在,東西方都同樣麵對新的環境與前沿,不再有現成或成熟的技術與理論包括社會人文思想理論可以借鑒。
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累現佳績,卻頻頻遭受西方媒體與政客打著普世價值的旗幟,肆意抹黑攻擊。相對於經濟增長乏力的西方社會,經濟實力不斷增長的中國無疑挑動西方沙文主義脆弱的神經,然而西方輿論對中國的圍毆背後其實就是國家利益與文化的衝突,麵對西方輿論攻擊中國回手乏力,這都說明無論東西方在思想上都停留在冷戰時期,攻擊者與回應者都以舊思維或原有意識形態思想麵對全球化的新世紀。新世紀需要新思想,中國的持續發展需要新思想的引導,這不僅是科學技術眾多學科,也包括社會文化理論的發展。發展需要新思想,中國需要新思想,全球化需要新思想。新思想是未來發展的瓶頸與燈塔,掌握正確的新思想就是二十一世紀的引領者。
一個有著悠久曆史與古老文化,然而新思想貧乏的大中國,是否隨經濟與社會發展就必然產生出新的社會思想,恐怕未必,新思想的產生需要社會的文化底蘊與氛圍,中國曆史與文化表明新思想是中國文化思想的短板。思想是文明的根基,社會文明的依附,沒有新思想無以建立新文化新文明。日本社會或許是一個例證,曾經經濟迅猛發展的日本,經濟力量讓人驚異,最後證明其僅是常青藤而沒有長成大樹,而大樹就是社會文化與思想的引領者支撐者,日本最終依然是西方社會文化思想的依附者,而不是新潮流的引領者,這也許與其國家體量有關,也與本身社會文化思想有關,與其社會所處時代也有關係。法國與德國經濟體量都不如日本,卻通過聯合成為歐盟領袖而影響世界,這就是文化與思想的引領,這如果不是全球化的開端,也應該是全球化進程中具有深遠影響的事件,對歐洲社會文化與思想同樣是新裏程的標杆。反觀同樣是做為西方與歐洲大國的英國,從加入歐盟,在歐盟中扮演的角色與作用,直至退出歐盟,處處以自身國家利益為優先,思想模式仍然停留在二十世紀中上葉,對歐盟的傷害遠多於助益,罪責將被時代淘汰成為三流國家。
中國社會與傳統文化缺乏對社會現實與曆史本質的追問或哲學思考,成為社會思想停滯不前的根本原因,這有社會文化的習性傳承,也有社會思想自我禁錮的因素。曆史文化上中國社會對社會曆史與事件多有詳細記載,然而對曆史與社會的研究都注重於相關人物對社會與事件的過程與影響,或注重於現象忽略背後的本質因素。中華傳統文化深受道教浸淫,注重於表像關聯,追求術或技巧的運用,而忽略事物本質,這是文化的思想根源。而傳統的人治社會,社會思想文化活動受威權禁錮,也必然影響對曆史與社會的研究,更不會追究所謂社會曆史事件背後的本質原因。缺乏對社會曆史事件的本質追究,也就無所謂從曆史吸取經驗與教訓,這也是中國傳統社會周期性顛覆的根源所在。中國的曆史就是對曆史的記載與陳述,缺乏思想的批判,也就不會有曆史的總結與進步。現代社會,意識形態成為社會體製的思想理論基礎,社會思想也局促於意識形態的框框,不斷地解放思想就是為了解脫意識形態的束縛。
中華民族及其文化的複興首先是思想的複興,經濟的發展不過是文化複興的物質基礎與社會環境的必要鋪墊。沒有思想的文化是沒有生命力的,思想不僅是社會新文化與文明的燈塔,也是新文化的基礎,文化複興離不開新思想,舊文化思想無法承載引領新時代,中華民族要實現文化的複興,首先必須突破社會思想的瓶頸。
要突破思想瓶頸就要突破傳統文化思想的窠臼,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全麵客觀理解消化西方哲學思想是突破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窠臼的最根本方法。西方人文思想引領人類走向近代化與現代化,中國就是沿著西方近代人為思想的道路實現了工業化與現代化,西方文化思想也必然是中華文化複興的思想源泉之一,即要借鑒西方文化思想,又不能讓思想理論特別是西方思想理論概念遮蔽或阻礙中國社會新思想的萌芽,思想理論僅是工具,可能的真理,不是上帝,更不是不可逾越的戒律。
中國傳統文化思想長於表象觀察歸納,重於技巧與術的運用,靈活而不拘於陳腐,偏於實用而忽略本質,缺乏形成係統理論的文化傳統與自覺。不形成係統的理論,也就不會建立新的社會思想批判平台,社會思想的進步就是不斷的思想理論平台的建立與批判拆解,在新思想的創建與批判,以及不斷拆解中進步。
揭示事物本質的理論係統與中國傳統文化術的運用也並非截然分開。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在理論上是基於社會現實分析的手段謀略理論的運用,也即是術的運用,社會工具性,技術性的闡述與理論,而不是社會哲學本質性的闡述,這也許是受意識形態思想理論的遮蔽或對意識形態思想理論的規避。注重運用,忽略社會本質,本質涉及意識形態理論的基礎,這是原教旨主義不能接受的,這也是對不爭論最佳的注解。然而改革開放有了正確的結果,就是做了對的事,就必然有其背後契合事物本質的依據,最根本的不論毛澤東思想還是鄧小平理論都是以最大利益為出發點。革命時期敵強我弱,生存是最大利益,生存就是到農村去,到適合革命力量生存的地方去,經濟建設時期就是發展,就是打破意識形態思想框框,給社會大眾帶來最大最實惠的利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這個標準就是利益,大眾利益。利益是生命的本質,是檢驗社會思想理論的根本,也必然是催生新思想的根本。克服社會的思想瓶頸,不僅要打破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思想框框,也要打破自由民主意識形態作為普世價值的思想框框。
思想需要自由的空氣。人文新思想的產生並非簡單的知識與經驗的累積,更非空穴來風,而是社會發展本質的觀察與分析,從而得出社會發展的新的思想理論。觀察與分析不僅是一個思想不斷發展的過程,更是一個不受任何框框約束的思想激蕩,這些思想激蕩不受任何思想清規戒律的約束,包括宗教的文化的,以及意識形態清規戒律的約束。思想僅受所研究事物物質現象與物質規律,以及物質本質的約束,物質存在是一切思想意識的根本與基礎,離開物質的根本與基礎,思想將成為不切實際虛無縹緲的空想。所以思想唯一的限製就是物質的基礎,除去物質基礎的限製,思想的任何活動,思考觀察分析與激蕩或批判都是不受限製的,包括任何精神意識,以及現有意識形態理論的限製,也即是自由民主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理論的限製,否則思想必然受到壓抑而失去健康生長的空間,猶如將思想裝到了框框甚至籠子裏,最後使思想失去激發新思想的活力。思想需要不受任何限製的自由空間,思想生命的源泉就是物質存在與現實社會的堅實大地,除此之外思想的天空是自由的,沒有自由的天空思想就會窒息,就不會產生新的思想。中國傳統社會幾千年文化思想深受皇權暴力脅迫與文化思想界的自我禁錮,致使社會思想窒息是最好的例證。自由的思想環境是一切新思想產生最根本的基礎,沒有自由思想就不會有新思想的產生,沒有新思想的產生,所謂中國夢與中華民族的複興就是無本之木,將失去方向,失去依托。將中華民族複興之夢寄托於傳統文化,或儒家思想學說是緣木求魚,癡人說夢,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特別是儒家學說未能引領中國走向工業化,也不可能引領走入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中國夢與中華民族的複興也應該是思想的振興,思想的振興猶如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嶄新的生命,而不受限製的自由思想與思想自由是思想振興的根本。
11.8 思想的解放與批判是自由思想的根本
禁錮使思想窒息。自由與解放總是相關聯的,沒有思想的解放就不會有思想自由。中國傳統社會的思想窒息源於受到兩個方麵的壓迫,一個是物質現實或社會現實的,即現實皇權暴力的壓迫,一個是傳統文化思想的自我禁錮,這是中國傳統社會長期存在的思想枷鎖。皇權暴力壓迫使社會的思想不敢越雷池一步,傳統文化思想則形成思想的自我禁錮。以現代社會資訊的流通與社會人文風氣,思想的自我禁錮與外在的社會的物質環境壓迫相比,思想自我禁錮對自由思想更具殺傷力與危害。這些思想的禁錮就是由於種種文化與曆史原因在社會普遍思想意識中形成的所謂正統思想理論,使人們自覺與不自覺地依循所謂正確或社會認可的思想意識,任何突破都是離經叛道。思想禁錮在傳統中國就是儒家思想,現代社會就是左或右的意識形態思想理論。這些被認為是正統或正確的思想理論為自由思想規定了思想的方向與空間,成為自由思想看不見的籠子,這些思想的籠子將社會思想囚困在脫離社會物質現實的空間,上不著天下不著地,使思想失去社會物質現實的滋養,使自由思想一方麵失去社會物質的基礎,而另一方麵隻能在看不見的籠子裏轉悠,這樣的思想是活思想也是死思想,不能產生任何引領社會的文化思想功能,社會也失去方向,這就是中國傳統社會文化思想的寫照。而現代社會的政治正確,以及意識形態思想理論也會產生使社會禁言的後果,同樣產生扼殺新思想的社會效應。在中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那些所謂的自由派學者一方麵不遺餘力地宣揚普世價值,然而另一方麵對自由民主在現實中所遭遇的問題,社會動亂,國家解體,以及民粹卻視而不見,如果不是別有用心,就是政治正確帶來的思想盲點或思想遮蔽。政治正確與意識形態思想都會產生思想的遮蔽,成為思想的枷鎖,必須解開這些枷鎖才會有真正的思想解放。
思想需要批判。思想的生命在於批判,而社會現實與物質存在就是思想批判的源泉。中國傳統社會思想的籠子就是以儒家思想為主的諸子百家,這些傳統思想形成的思想基礎或思想方法與模式,即關於社會與自然的世界觀或作為社會文化思想的哲學基礎,即奠定也限定了中國傳統人文的思想方法與模式。道家思想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道的玄虛,佛學深奧而引向內在心學的空寂,儒學偏於社會道德規範的偏狹。這些學說不是過於狹隘,就是偏於玄妙虛幻,不僅都脫離了社會物質現實,使思想失去社會物質與生產的滋養。思想失去社會現實與存在的比較,就失去了思想批判的根本來源,失去批判的思想就失去思想的反思能力與活力,失去批判使不同思想失去相互的激蕩與交流,而這往往是新思想萌生與糾錯的源泉與動力。更有甚者,皇權暴力外加的社會威權框框,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儒家思想,其尊卑有序的道德觀念不允許對權威的挑戰,否則即離經叛道,這樣的社會文化習性必然禍延社會文化與思想體係,使社會思想失去思想批判的社會功能,沒有思想的批判就沒有社會思想的活力,中國傳統社會本質上不存在產生新思想的社會基礎,即使有新的思想也難逃社會環境打擊,落入枯萎的命運。
在曾經極左意識形態橫行的中國,極左的意識形態就是一種政治正確,盡管這種政治正確或以思想理論為基礎,或以最高權威與權力的強勢引導,都也同樣剝奪了社會文化與思想正常的社會批判功能,思想的禁錮與熏陶,缺乏思想批判的鏡子,使人們的思想意識不自覺地甘於思想禁錮的籠子。中國走向改革開放之時展開關於實踐與真理的討論,就是以社會實踐與現實展開對意識形態政治正確的批判,然而這種討論也是以權威默許甚至引導為前提。對極左意識形態理論的批判,使人們重新解放思想,使思想打破極左意識形態無形的籠子,就是以社會實踐打破意識形態政治正確的思想框框。思想的解放是中國改革開放第一個成功的戰役,同樣是思想批判的成果,誠然沒有思想批判與解放就不會有後繼改革開放的成果。傳統中國文化不僅在思想上限定了中國人的思想的模式或思維方法,也在社會現實環境規定了思想的框框,而左的或右的意識形態則限定思想不可觸碰的邊際與方向,隻有自由的思想批判才能打破這些思想框框,而社會現實及社會最大利益是思想批判最有力的武器。
思想的本質就是為人類生存與社會尋求更大更廣闊的的利益與空間,自由思想就是拆解所有的思想藩籬,而哲學為思想提供紮實的思想方法,以及以生命本質為基礎的思想方向。哲學就是追問事物的本質,所有自然與社會事物的本質,就是對現象本質的追問,也決定了哲學同樣是所有社會思想的基礎與本質,其餘文化現象不過是社會哲學思想或所謂本質的表現。哲學的方法就是拆解,拆解就是簡單化,在不斷拆解中找尋本質尋找答案。所有的生命進化都是組合,在不斷組合中求生存利益,進化,群體,秩序,社會都是不斷組合的結果。作為高等生物生命的人類早已跨越盲目原始試錯的低級生命階段,以思想為手段,對現實的不斷拆解,尋找答案與本質,以本質認知為根本,不斷組合社會進步進化的基礎,而自由思想則是這一切健康的土壤。
思想的價值在於其前瞻性,思想對人類有著重要的啟發警示及引導作用,思想不一定是對的,更不必是真理,思想的前瞻性將引導社會的具體實踐,在具體的社會實踐之前,批判是檢驗思想真偽的重要工具。
11.9 意識形態存在對思想的誤導
任何社會思想理論都是相應社會環境的思想成果,都可能帶有特定社會物質條件的局限,有局限就可能產生誤導。自由主義意識形態也同樣可能存在對思想的誤導,執著於意識形態思想的原則與理想而忽略社會客觀現實,如哈耶克以對集權及計劃的批判來說明其可能帶來的危害,然而這種批判應當成為所有管理者政治家,以及立法者應該注意的警示,而不應該成為一切社會集權及計劃的禁製令。人類為追求最大利益組成群體,自由與秩序如同分權與集權都是人類群體管理可能的相應狀態,自由就是群體中不適合於群體管理的分權的終極表現,而秩序就是一體化的集權規範,僅是兩種不同的管理模式,兩者表現不同,本質並不矛盾,都是追求最大利益的手段。現代術語中所謂去中心化與中心化,無論是去中心化還是中心化都是為了達到最大效益也即利益,去中心化有利於體係的靈活性與效率,中心化就意味相應的集權具有統籌協調規劃的長處,管理的範疇與著眼點各有不同,不問具體緣由僅出於意識形態的信仰而反對集權及計劃,或推崇個體自由,挑戰社會秩序,都無疑使意識形態成為妨礙社會有效管理與變革的教條。
同樣在當今的西方社會,政治正確也就是一種意識形態思想價值為基礎的思想禁錮,這是一種由意識形態思想引導走向民粹的必然結果。政治正確的思想基礎就是被冠之於普世價值的自由民主意識形態思想。現代文化思想語匯中,自由民主以及普世都是不可抗拒,具有社會強迫性意涵的詞匯,有如宗教的上帝與天堂,是信仰的基礎根基,不存在任何討論與批判的空間,否則就是異端。在政治正確的社會環境下,社會文化與思想對所有與政治正確相關的事物失去社會批判的正常功能,對被認為是政治正確的思想更是如此,這也使民主最終走向民粹,民粹的社會思想本質就是多數為準則的政治正確。曾幾何時,以追求公平平等自由為旗幟的自由民主走向民粹,最終成為禁錮社會思想的霸主。把意識形態理論當成像宗教一樣的信仰,不僅使意識形態理論走向極端,無法糾正意識形態理論的缺陷,也會窒息思想,輕則阻礙社會進步,重則誤導社會走向災難,已經有許多事例說明這點。意識形態思想理論曾經成為引導社會進步的燈塔,也有如警示危險的航標,而不是藩籬或不可逾越的障礙,就有如人們踏青與登山,人們不會因為野外有危險生物或懸崖峭壁而禁足,而是對危險做相應防備或在危險處標於警示。
思想是人類獨有生命現象,意識形態則是社會發展到一定文明程度的社會思想文化現象,生命需要養分與自由空間,思想與意識形態同樣也需要養分與自由空間,失去養分與自由空間生命將走向窒息,思想與意識形態同樣如此,而思想與思想批判就是思想與意識形態的養分與自由空間,社會物質基礎或生命自然屬性是這一切思想意識活動的基礎。離開社會物質基礎,一切思想活動都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落入空洞的概念遊戲。將意識形態理論當成一成不變的信仰,成為脫離實際的教條,使意識形態理論在思想上脫離現實的批判,甚至成為扼殺新思想或思想批判的所謂政治正確的大棒,這都使意識形態走入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