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道路

對中國社會現實的思考與評論
正文

中國道路.雜思錄 第六章 人類不同思想曆史時期(3)

(2021-06-25 10:49:53) 下一個

6.9  觀念概念理念 傳統思維模式的瓶頸
對具象的觀察與分析產生思想,而思維是思想產生的過程,思維的過程猶如一個緊湊的由不同環節相互銜接的生產過程。所有生產過程到思想產品的產生都需要相應的生產的材料,或需要處理的標的物,思想最原始的材料就是所觀察事物的表象或現象,而在此之上即是思想過程產生的的印象觀念概念與理念。不同的思想基礎即最原始具象(原材料)必然帶來不同的思想產品成果,不同的思想方法(生產過程)也同樣帶來不同的思想產品成果。對事物的觀察在思想意識上首先產生的是對相關事物的印象,印象是一個屬於記憶的範疇,對相關印象的歸納產生思想意識的第一個成果,觀念。觀念的抽象化概括處理產生思想意識的第二個成果,概念。概念與概念有本質的不同,兩者都可以含有抽象的內容,內容不能說明兩者本質的不同。如果以時間為軸,未來是後,過去是前,觀念就是前置的,概念就是後置的,觀察與經驗產生觀念,歸納與提高產生概念,觀念是意識體被動的接受,是觀察者受外在環境刺激產生的思想意識,概念則是主動的,是意識體或思想者根據累積的思想意識或觀念,歸納演繹提高從而產生概念,觀念是新概念的基礎,概念是觀念的提高。這裏闡述的觀念與概念是作為思想產生的基本元素的作用,作為知識或日常語義,觀念概念長混為一談,也並無不可。然而在思想的產生過程,兩者有本質不同,觀念是前置的被動的,是思想的基礎,概念是後置的主動的,是思想成果。知識的傳承過程或學習,學習者或許是主動的,然而知識是既有的,學習行為是主動的,對知識的接受是被動的,既有知識對學習者而言是接受相關知識觀念,而不是概念,概念必須由學習者主動產生,新的概念將成為新思想過程與成果的基礎。一係列相關有目的性概念的條理化產生理念,理念的係統化產生思想理論,即最終的思想成果。
對具體思維過程而言,這一係列的思想過程並非總是那麽清晰可辨,觀念與概念有共同之處,而觀念是對客觀事物被動的感知,概念側重於對客觀事物認知的主動升華產生的思想意識,即抽象的概括歸納,具體表現為在思想上通過定義產生一個與事物相關的新的思想認知,新意識本體,而中國傳統思想模式似乎停留在觀念這一層麵,未能進一步推向概念理念,最終未能產生係統的思想成果。生命的物質本質決定生命追求利益的屬性,所有生命行為都最終以利益為依歸,追求利益就是生命行為最根本的目的性,中國傳統思想模式失去目的性是思想停滯的原因,或社會文化與習俗的原因阻斷思想的利益,而思想方法也是原因之一。
從所觀察事物的印象到理念的產生是一個由低到高不同層次的思維遞進過程,一個縱向的思維思想過程。縱向的思維思想向上向前就是建立條理性理論,向下向後就是追問具象產生的原因,也就是本質,最終走向思想理論的產生。中國傳統的思維模式偏於表象的類比思維,也含有樸素辯證的思維模式,兩者都不屬於追究事物的本質與推向抽象哲理思維的模式,類比講求對比,屬於觸類旁通,道家樸素的辯證法屬於整體內涵或質與量的相互關係,對事物的觀察與思考都停留在同一層麵的整體與表象關聯的思維活動,也即停留在觀念之範疇,並未產生新的概念,進入新的的範疇。一個縱向的思想產生過程,印象觀念到思想理論的產生是一係列的不同層麵的思想意識元素的不斷提高與提煉過程,一係列相關概念的成熟與思辨,推理歸納講求連續,不同思想意識元素概念因果的歸納與概括產生對規律的認知,對規律的掌握與運用產生係統性的理念,理念的完備與係統化就產生思想理論,一個思想思維活動從客觀主體進入到思想意識整體的過程。
思想理念必然會帶來思想理論的產生,這是一個產品毛坯與最終產品的關係。如果說中國傳統人文沒有係統的思想理論這也不客觀的,然而由於思維模式或思想的短板,這些思想成果都局限於感官與觀念所及,無法產生作為社會進步基礎的思想體係。中國人文傳統思維的思想成果普遍停留在觀念或概念的範疇,未能達到真正的條理化的理念進而提高到思想理論體係的範疇。嚴謹複雜的理論思想體係隻能建立在一係列的思想概念與條理理念結構之上,作為思想基礎的概念來源於對現實物質存在觀念的歸納,以及一般化與抽象化處理,使之成為理論體係的素材概念,觀念必須來源於對自然與社會物質存在的觀察所產生的印象之上,而中國傳統社會的人文與思想模式在觀念與概念這一環節出現了阻滯與瓶頸,這無疑是文化與思維模式存在了思想的局限。任何產品的成果無疑與來源事物相關聯,產品材料及生產手段,前者是思想意識元素即印象到理念的遞進與處理,即對社會存在的觀察與思想處理,後者即是思想的模式與方法,兩者都成為中國傳統社會文化思想被忽略而無法跨越的短板,而更重要的一點,既是思想的驅動力或方向,在古希臘或西方這個驅動力與方向就是追求一個理想的社會或共同信仰,中國傳統人文存在個人理想或信仰,卻不存在社會共同的信仰或理想社會,中國人文所期盼的盛世都是寄托在明君聖主之上,一種宿命的被動的祈盼,而不是主導的追求,在人文思想上也就不存在不需要思想的驅動力與方向。

 

大魚 穀歌博客
中國文化與社會的過去,今生與未來, 電子書 中國道路.雜思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