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雞尾酒感想:精英階層的“暴民政治”。

(2021-02-04 21:43:17) 下一個

美國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混合"。 多種族,多文化,多宗教,多理論混合在一起。 所以吃的喝的,也都在向"混合"發展,上回我們正好說到雪茄,隻使用一種煙葉的雪茄在美國市場上並不多見,絕大多數都是混合了幾種煙葉。 Macnudo有一款雪茄用了6種煙葉。 填料用2種,綁料用2種,雪茄的包衣也要用兩種。 是一個大雜燴式的雪茄。 那麼今天要說的是把烈酒混合在一起的雞尾酒,一款美國式的"曼哈頓"。 

說它是美國雞尾酒,不單單是因為它的名字叫曼哈頓。 主要是因為它的基酒是Bourbon。 波旁威士是美國獨有的。 它是用美國玉米釀製的。 它age用的桶是美國橡木American oak。 橡木桶是威士卡風味最主要的來源。 Bourbon一定要用新的橡木桶。 而純化過Bourbon的舊橡木桶,又是英國威士卡的寶貝。 是英格蘭,蘇格蘭威士卡純化所必須要用到的橡木桶。 當然,某些單一麥芽Single malt是用雪利桶,就是存放過雪麗酒或波特酒的桶。 雪麗酒和波特酒是非常古老的酒種,特別是波特酒,義大利餐還保留著用Port做飯後甜品的習俗。 因為波特酒的起步是10年以上(這款port30年,是1/3的人生)。 所以波特酒用過的橡木桶就成為純化威士卡的寶貝。 那麼Bourbon最出名的就是這款Jack Daniel's。 位列世界十大名酒,也是代表美國的旅遊商品。(可以看:雞尾酒感想:精英階層的"暴民政治"。 《美國筆記 -6》01/13/2021 - YouTube

除了bourbon之外。 "曼哈頓"要混合進來的另一種酒就是Vermouth苦艾酒。 Vermouth有幹甜兩種,我喜歡用甜的。 第三個是Bitters比特酒。 也叫苦酒,很濃烈的香橙味道。 所以,一個盎司的Bourbon2/3盎司的Vermouth,再加幾滴Bitters。 就好了。 這個冰塊一定要用方的。 這個櫻桃叫Maraschino。 義大利式的。 杯口放上一點老柳丁皮就更標準了。 某些酒店和餐廳會用Old Fashioned稱呼它。 我覺得很貼切。 它就是有一種老式的醇厚味道。 非常有感染力。 另一種調法是用加拿大威士卡取代Bourbon,加拿大威士卡的特點是用黑麥Rye釀造。 有一點Vanilla味道。 所有這些東西,你到Total Wine或者BevMo都可以買到。 而且不貴。

我用雞尾酒做開頭,目的想要討論一個更厲害的混合物。 民主與聯邦的混合。 這個混合已經二百多年了。 味道非常好。 也就是說兩百多年來,這個民主製和聯邦製混合的比例剛剛好。 但是,這次大選暴露出來的衝突,則恰恰是中央式民主製的分量,試圖去超過聯邦製所佔的分量。 而聯邦製的維護者保守派說,你這樣弄的話,這個酒就會變味。 會變的沒法喝了。 也就是大家說的「美國在分裂」。

要說清楚這個事,首先要區分一下中央式民主和聯邦式民主。 中央式民主就是權力都在中央政府。 而美國是聯邦式民主。 權力都在各個州(共和國)。 聯邦政府隻有有限的權力(國防,外交,貨幣,貿易)。 那麼,中央式民主的一個特徵,就是多數人可以對少數人形成壓迫或專製。 少數服從多數這個民主原則我們最熟悉了。 而一旦社會的精英階層形成了共識,那麼就很容易出現對少數人的"暴民政治"。 精英階層會「圍毆」那些他們認為有"缺陷"的少數人。

那麼聯邦製的特徵是什麼呢? 一個明顯的特徵就是保護少數人不被多數人壓迫。 這個特徵可就是我們經常掛在嘴邊上的美國的"立國之本",個人的權力,個人的自由聖神不可侵犯。 這種保護少數人不被多數人壓迫的特徵的來源,要追溯到從英國逃出來,而踏上這塊大陸的"清教徒"。 或「清教徒精神」。 我有一個講怎麼理解憲法關於"自由"的視頻。 叫"笨蛋,問題是違憲"。裡麵著重講"自由"是以一個人來作為單位,而民主黨人卻推動把"自由"分割為以"性別","種族","身份"為單位。 創造出"性別的自由","種族的自由","身份的自由"。 這種給"自由" 摻沙子的做法,有點像改變了雞尾酒的配比。 其實質是違憲的。 是在製造混亂和社會政治的動盪。 同時,"清教徒精神"也給聯邦式民主帶來了一個對於社會財富分配上的特徵。 對於貧富差距這種社會現象,清教徒有兩個理念,一個是認為貧窮是一種不可饒恕的罪過,所以必須努力奮鬥來獲得財富。 故意吃福利是一種褻瀆。 另一個是鼓勵以「自願」為基礎的幫助窮人的財富分配原則。 我有一個視頻叫"右派自由主義與左派自由主義"。 裏麵介紹了古典自由主義所主張的財富分配原則是"自願"。 而新自由主義主張通過政府權力來強製財富分配。 這兩種社會財富分配的手段之爭,就演化為今天民主黨與共和黨,在全民醫保,社會福利,非法移民等一係列問題上的對立。 也就是我們掛在嘴邊的小政府與大政府的對立。

那麼,這種清教徒式的,保守主義的憲法原則和財富分配手段又有什麼好處呢? 為什麼還要堅持這種古老的保守理念呢? 就又要說我的另一個視頻叫"政治正確是否具備理性的基礎」。 是分析權力的,權力有一個特性就是一定要走向霸權。 而權力一旦變成"極權",它就會扭曲一切,造成巨大的公共災難。 保守主義從骨子裡與霸權無法共存。 我們看看五月花號上的人,那都是些"反賊",對吧。 為了點茶葉稅就要開戰,就獨立了。 所以保守主義麵對權力的時候,它從來不看你是誰。 "偉大領袖"? 不認得! 代表「絕對真理」「絕對正確」? 那是瞎掰! 甚至連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原則,那也不是碰不得。 照樣可以使用選舉人團製度與之對抗! 這裡麵的邏輯是,自由是與生俱來的。 而民主製度是人想出來的,比"自由"低一個等級。 正是這種獨特的混不吝精神。 從立國到現在,美國的聯邦政府,美國的總統,美國的政治黨派沒有一個可以成為"絕對的領導",或"永遠的執政黨"。 並有效的防止了精英階層的"暴民政治"。

那麼這種分權製約,無法「集中精力辦大事」的製度,對搞經濟又有什麼好處呢? 又要廣告我上一個視頻"PAC在經濟政策中的作用」。 由於不同的經濟理論,它並沒有絕對的錯誤或絕對的正確(除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已經被證明為失敗之外)。另一方麵,是民主與共和兩黨已經分化為,分別代表兩個經濟階層。 也就是代表了兩種具體的產業政策,一種是保護老的,舊的產業獲得生機。 另一種是著力於開發新興產業。 要重新洗牌。 兩種產業政策隨著兩黨交替執政,而交替的出現。 其中包括了推動福利社會和堅持小政府社會,也能交替出現。 這就保持了美國自二戰以來的經濟強國地位。 也讓我們看到了保守主義在發展經濟上的重要作用。

好,最重要的問題來了。 這種保守主義原則與現代民主製度存在一個結果上的偏差,就是「多數人可以壓迫或專製少數人」與「保護少數人不被多數人壓迫」。 那麼,是什麼導致了這個結果上的偏差呢? 問題就出在對"自由"的來源有不同的理解。 製定美國憲法的那批人,他們認為,自由是與生俱來的權力。 而現代民主製認為,政府通過製定法律賦予民眾自由。 自由是來源於政府。 就是這個對於自由來源的理解,造就了美國憲法及其獨特的聯邦式民主。 而有別於其他國家實行的中央式民主。 而民主黨人正在意圖改變美國的聯邦式民主,向中央式的民主發展。 這是一種危險的違憲行為,也是在向聯邦式民主發起挑戰。 那麼民主黨人做了哪些具體的動作呢? 摻沙子! 剛才我們已經講了民主黨人是怎麼給"自由" 摻沙子的。 用性別,種族,身份。 把一個完整的"人的自由"弄得分崩離析。 另一個,就是一段時間以來,民主黨人不斷威脅最高法院閉嘴,不然就要打包大法官的人數。 也就是往最高法院摻沙子,增加大法官的人數,讓保守派大法官無法形成維護憲法原教旨的力量。 或在違憲審查中,失去捍衛保守主義,或聯邦主義的屏障。 這是個狠招。 還有更狠的嗎? 有,就是廢除選舉人團製度。 在聯邦製下,選舉的製度與規則製定的權力在各州議會。 一旦廢除選舉人團製度。 那麼,選舉製度,選舉規則與管理權都會集中到聯邦國會的手裡。 這就開始具有了中央式民主的特徵了。 而中央式民主又會製造出那些具體的危險呢?

我們先從"選舉"這件事講起。 雷根卸任前的1988年大選。 當時的投票率還不到50%。 州一級選舉的投票率甚至不到30%。 這種投票率,遠遠的低於了歐洲,甚至遠低於君主立憲製的東方小國日本。 也就是說,這個全世界的"民主燈塔",似乎沒有人關心民主,或熱衷於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力。 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裡的原因就是保守主義對於選舉自由的理解,因為在保守主義看來,投票,或不投票,以及投給誰都是選民的自由,絕不可以幹涉。 幹涉,鼓動或施加影響都是侵犯了選民的選舉自由。 是違憲的。 這個就與中央式民主製國家,動用大規模選舉機器,進行全方位的鼓動方式有明顯的差別。 而民主黨這次使用的,正是大規模和全方位的選舉機器,方法包括,進到人家裡貼身動員。 給人施加投票指引,甚至可以幫你填寫選票。 以及媒體一邊倒的施加影響。 最不應該的是某些州臨時改變了投票規則。 但是,麵對這個明顯的違憲行為,聯邦最高法院選擇不予理會。 為什麼呢? 恰恰是為了維護聯邦主義。 因為按照憲法,投票權以及投票爭議的解決,是州(共和國)的權力。 同時,按照三權分立的原則,最高法院也必須保持政治中立。 那麼,在州一級又是什麼情況呢? 州議會向州最高法院控告州政府違憲。 州的最高法院用各種理由袒護州政府。 也正是因為這個三權分立的原則。 州議會對這種公然的違憲也隻能乾瞪眼。 毫無辦法。 這就迫使了整個事件向國會擠壓,最終釀成了一月六號的國會山事件。

某些人把造成選舉混亂的原因歸結為,民主黨人以及精英階層和建製派們,共同拋棄保守主義的結果。 因為,站在民主黨的立場上,保守主義式的選舉製度是有"缺陷"的。 是不利於民主黨的。 但是,世界上的事情從來就沒有十全十美的。 有好的一麵就一定會有它的"缺陷"。 而人們麵對缺陷的本能衝動,就是改造它,想把它變得完美。 而全然的不顧,"完美"是一個相對意義上的指標。 並沒有絕對的「完美」。 如果你改動這杯雞尾酒的比例。 那它就再也不成其為"曼哈頓"了。 民主黨人忘了,正是因為這部保守主義憲法的存在,他們那些激進的言論,性別的取向,種族的弱勢才得以被保護。 如果他們落到中央式民主的手裡,他們是很容易成為「暴民政治」的犧牲品,也就是被大多數人的專製而淹沒的(看看某些歐洲國家的情況吧)。 但是,民主黨一旦拋棄保守主義,就必然會走向激進。 從全方位的調動選舉機器,甚至改變選舉規則。 進而控製輿論,一步一步的擠壓聯邦式民主。 直到最危險的舉動,就是意圖推動打包最高法院。 甚至要把選舉權收到聯邦一級。 這個就足以動搖,美國這杯調和了兩百多年的聯邦式民主的"雞尾酒",從而使它變味。 變得沒有辦法下嚥,而麵臨解體。 為什麼會這麼危險?

我們著重來看中央式民主的特徵「多數人對少數人的壓迫和專製」。 以及精英階層「圍毆」那些他們認為有「缺陷」的少數人。 對於這個特徵所引發的具體後果,我們不做理論上的分析了。 而是舉兩個形象的例子來說明。 有一部老電影叫Gattaca1997)。 它構想了未來世界的人都是基因改造過的,沒有"缺陷"的精英階層。 那麼,一個正常的沒有被改造過的人,就是有缺陷的下等人。 像你我這樣的人,如果穿越到那個年代。 我們就是社會的少數。 根本就找不到工作,最好的就是去做清潔工。 很慘! 儘管通過層層考驗最終證明瞭,普通人與基因改造人的能力並非絕對不同。 但整個社會的法律就是保護基因改造人而歧視少數的正常人。 另一部電影叫Blade Runner 2049 (2017)。 這個裡麵就更慘了。 它也是說未來的社會中,複製人的生育能力被判定為一種「缺陷。 那麼,有這種「缺陷的複製人和他們的後代就必須被全部殺光。 也就是說,極端的情況是,「缺陷人連生存的權力都沒有。 這就是「多數人對少數人的壓迫和專製」,也就是精英階層"暴民政治"的形象描述。

回到現實,民主黨推動的大學族裔配比法案。 是現實世界中典型的侵犯少數群體的例子。 它是一個大學入取名額按族裔配比的法案。 本來我們華人是可以憑成績,不受限製的進入好的大學。 這個配比法案一下來的話。 比如這個大學隻配比給華人3個名額。 那麼,就因為你是華人,是少數。 你成績再好也進不去了。 這種狀況如果不斷發展的話,我們未來有一天就真的會邁入,以上那二部電影所描述的情形了。

當然另一個方麵是我們必須看到,保守主義的極端形態是小國寡民,關起門來。 而在當今世界格局中,這種形態根本就無法起到保護少數人的作用。 所以,這是極端保守主義的弊端。 而中央式民主的極端則是會在國內,通過精英階層發展為對少數人的"暴民政治",並在國際上發展為"殖民主義"。 經濟全球化的極端形態,其實就是發達國家向落後國家的”經濟殖民“ 所以這是極端中央式民主的弊端。 而最好的情況,正是把這兩種極端放在一起,讓他們相互損耗而無法走向極端。

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美國憲法關於"自由"的來源與含義。 以及美國憲法中聯邦式民主,它的來源與含義。 這杯雞尾酒的配比不是殭化的,定量式的計算每一種酒的分量。 隨著季節,口感,心情,甚至冰塊的大小,需要對酒的配比做微微的調整。 但是,每一種調整都不能是極端的。 而民主黨對於憲法原則的不斷挑戰,則是一種極端的調整。 也是對「自由」與「聯邦式民主」的極端挑戰! 對於民主黨人為什麼要不斷的挑戰憲法? 我能想到的原因也就是我前麵幾個視頻裏分析過的。 首先是文化上的變化,隨著科技的發展,保守主義那種古老的文化符號,在東西兩岸的大城市裡已經不見了蹤影。 大城市裡的社交活動及其家庭生活所崇尚的流行文化,與保守主義的極端形態,強烈的個人主義格格不入。 那就是川普給人的粗魯,衝撞,為我獨尊,無差別傲慢,不管你是什麼人都無差別對待的精神氣質。 這使得幾乎所有的知識份子和建製派的政客們完全無法忍受。 年輕的媒體人甚至感受到了一種「壓迫感」,讓他們聯想到了法西斯分子。 這導致了整個精英階層完全的失去了區分"私人領域與公共領域"的能力,而陷入了集體性的歇斯底裡。

川普造成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文化現象。 精英階層和建製派的政客們,把川普當作一個失去理智的,孤獨的"逆行者"。 卻全然的沒有去反思,他們自己才是保守主義價值或聯邦主義道路上的"逆行者"。 保守主義流露出來的小國寡民,關起門來,以及過分的個人主義在今天已經廣泛的令人厭惡,被認為是一種沒有見識的人格"缺陷"。 某種情況下,我會同意這種看法。 但是,在保守主義政治人物已經成為"稀有品種"的當下。 我們應該容忍這種"私人領域的缺陷"而把公共領域裏的政治平衡放在首位。 中國人講"小不忍則亂大謀"。 這個「大謀」是什麼? 就是維護保守主義這個弱勢品種。 並捍衛人家說話的權力。 這就是我寫第一個視頻的感觸。 因此,「挺川人士」的理性麵向應該是緊盯保守主義的價值,而絕不應該是與保守主義相反的極端主義。 任何鼓動仇恨,分裂,陰謀的理論都與保守主義的價值絕不相容。 同樣的,"反川人士"的理性麵向,也不應該是給人扣上法西斯的帽子而有失公正,更不應該的是趁機進行政治大清洗。 

理性應該成為我們華人社群所推崇的樣貌。 因為,參與「網路暴民政治」的人應該明白,你自己可能就是下一個受害者。 參與"陰謀論"的人也應該明白,"陰謀論"無法幫助我們更加的接近真相,而隻是遠離真相的一種自嗨而已。 而我們華人圈的"民主精英"們,真的應該化一點時間去思考,你們口中的"民主"是否會導致"多數人對少數人的專製"。 也就是精英階層的「暴民政治」。 亦或是你們盲目的以為,美國是一個中央式的民主國家,從而蔑視了保守主義存在的價值。 甚或同意民主黨人向憲法發起的各項挑戰。

回歸理性,也是我們明白,快樂的根源其實是一種理性上的能力。

作者:美國筆記

Twitter: 美國筆記

YouTube: 美國筆記 - YouTube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簡寧寧 回複 悄悄話 All very well said. Your series of essays answered some questions that have been confusing me in the past few years, for example, how identity politics play into the federalist and democratic system.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