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自由行(3)忠犬八公
東京,澀穀地鐵站的站前廣場,人潮湧動,通勤者步履匆匆,遊客們駐足觀賞。廣場中央偏東的位置,站立著忠犬八公的銅像雕塑,雕塑的左前方,近二十位遊客排成一隊,等待著與八公合影。我排在隊尾,一邊隨著隊伍向前挪動,一邊想象八公每天在這裏等待它的主人的情景。
十幾年前,朋友推薦我看一部電影"忠犬八公",影片講述一位大學教授在1924年收養了一隻小秋田犬,取名“八公”。之後的每天,八公早上將教授送到車站,傍晚等待教授一起回家。不幸的是,教授於1925年因腦溢血在工作場所去世,再也沒有回到車站,八公因未等到主人歸來,三日三夜不肯進食,且在之後的9年時間裏依然繼續每天按時前往車站等待尚未歸來的教授,直到1935年3月8日去世。記得當時一邊看電影一邊淚流滿麵,後來的幾天裏,內心一直無法平靜下來,忠犬八公的形象自此刻在腦中。這次到了東京,見到了八公的雕像,身臨其境,有一種莫名的感動。
電影"忠犬八公"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真實的八公於1923年11月10日出生在秋由縣大館市附近的一個農場,原名阿八,收養它的主人為東京大學農學部的教授上野英三郎。1932年,日本犬保存會的齊藤弘吉把八公在澀穀車站等候主人一事撰寫成文並寄稿至東京朝日新聞,以“惹人憐愛的老犬故事"為題刊登於報章上。八公因而成名,此後被稱為“忠犬八公”。八公和上野的故事隨後被拍成電影和書籍,感動了無數的人,持續影響著日本及海外的流行文化,並被人們所銘記。1934年,日本犬保存會發起了籌款活動,募集資金興建八公的銅像。同年4月21日,忠犬八公像在澀穀站前落成,揭幕儀式有300位名人參加,八公親自參加了它的雕像揭幕儀式。1935年3月8日,八公死於癌症,享年11歲。
八公在日本文化中被視為忠誠的典範,八公的故事為世人所廣泛傳頌,更有世界各地的遊客來到八公銅像前贍仰,感受八公的執著和堅持。在等候與八公合影的隊伍中,有一位金發碧眼的年輕母親正在給她四五歲的女兒講述八公的故事,心裏暗暗地佩服她選擇這樣現身說法的方式教育孩子從小養成重情重義的良好品德。
八公的故事雖然感人,卻太悲傷,為了讓八公和上野的故事有個完美的結局,東京大學的職員們計劃在校園中興建一座銅像,讓八公和上野團聚。他們在三年之內募到超過1千萬日圓以上的個人及企業捐款,聘請了居住於名古屋的新銳雕刻家植田努先生為八公和上野先生成功地在上野博士原單位一東大農學部內建立了雕像,從而順利地完成了這項任務。2015年3月8日,即小八過世80年週年這天,上野教授與八公的銅像在農學部彌生講堂前揭幕,八公與上野教授正式相遇。一邊是看見上野教授回來,興奮的撲向主人的八公,一邊是開心的把公文包丟在一邊迎向愛犬的上野教授,銅像的作者用美好的大團圓讓心懷感傷的人們感到了一絲絲的欣慰。當天的揭幕儀式大約有500人參加,大家紛紛用相機記錄下了上野博士與八公伸出雙臂擁抱的重逢場麵。現場目睹者紛紛讚歎"時隔90年,他們兩個終於見麵了,太好了!“
我去東大的那一天,特地去位於上野教授先前所在的農學部校園中找到了這座雕塑,陽光下的小八與主人相遇,神情極能傳達那份重逢的喜悅之情。站在銅象前,看到八公半身撲起躍向上野教授,活潑生動栩栩如生的畫麵,彷彿耳邊還能聽到八公汪汪的叫聲,內心覺得一陣寬慰,與大多數喜愛八公的觀賞者一樣,我喜歡這樣大團圓的結局。
這次到東京,能夠到上野教授工作的東大和八公每天迎接上野回家的澀穀車站走一圈,上野教授和八公的故事就不再僅僅是電影中的畫麵,而是我生活中之所遇,對他們之間的親密感情有了一些感同身受。從八公身上,我們知道了什麽才是忠誠,什麽才是愛。從八公和教授的親密感情中,我們知道了真正的感情並不會局限於同種生物,雖然友情一般用來形容人,但它決不是人類的專屬,動物心中對於友情也有堅守。十年時間,於一隻狗而言,似乎就是它的一生,這種一生的執著和堅守,在現今社會,有多少人能夠做得到呢?又有多少人值得這樣的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