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麽寫作?
感謝文學城,給了我這一畝三分地,當個農民,真好。
自2021年2月12日(大年初一)開博以來,開荒耕地,稀稀拉拉地種了一些莊稼,雖然與鄰家或果實累累,或碧綠生輝,或姹紫嫣紅的院子相比顯得色彩暗淡,但畢竟是自已辛勤耕種的收成,采摘時自然是滿心的喜悅。
算上這一篇,我巳寫滿了100篇博文。這二年,寫作己成為習慣,收集資料,撰文寫稿,己融入了生活的日常。對我而言,退休以後,某一件事情若能堅持做下來,不是靠的毅力,而是因為喜歡。每一篇文章完成之後的成就感,閱讀博友們留言時的幸福感,與朋友交流寫作的心得時的愉悅感,沒有別的樂趣可以替代。
寫作有太多的好處,或許這也是不少博友堅持寫了十幾年的原因。
好處之一,是以正念驅趕雜念,沒有時間去在意今天誰誰誰說了我什麽,或是身上這兒疼那兒癢,而是靈感一閃念立刻去抓住,一個新的題目,一個好的開頭,把負麵的念頭擠出腦袋。現在養成了一個習慣,心裏煩燥,我就寫,身體不適,我就寫,股票大跌,我就寫,寫著寫著,生活中的小破事便暫時靠邊站了。
有一陣子,寫得比較勤快一些,朋友誇我多產,我說:因為心裏煩。
好處之二,自然而然地把自已置身於不間斷的學習過程當中。一篇文章就是一個課題,寫作的過程便是自問自答一係列問題的過程,文章寫完,問題就都有了答案,如果文章的讀者一起參與其中,課題的收獲就會更大。
在《鋼琴與二胡的對話》那篇博文的評論區,一位博友分析了二胡與小提琴演奏的不同之處,在他的引領下,再仔細去推敲分辨這二種樂器的差異,便有了意想不到的收獲。
《三文魚這樣做,誰會不愛吃?》這篇博文,原來隻想與博友分享自已喜歡的二款三文魚的做法,卻沒想到引發了一場哪一種三文魚更加安全的討論,從中獲得不少有用的信息,後來去Costco采購,會選擇更為健康的野生三文魚。網友推薦的幾種三文魚的不同的做法,也讓自己的菜單更為豐富。
《越戰紀念碑背後的故事》是我的用心之作,紀念碑的設計者林瓔的故事深深地感動了我,看完了她的故事和能搜尋到的有關視頻,便有了與博友們分享的衝動,在寫完那篇博文時,感慨良多,好幾天心情都無法平複,不僅為林瓔,也為了越戰。在讀到博友新林院的評論時,更觸發了心中的感動,他不但讀得仔細,還在評論中對我文中未提到的內容加以補充,並提出了很好的建議,他的評論說:
"紀念碑剛建成那幾年,成千上萬的人找到家人、戰友的名字,生者能從反光的黑色花崗岩看到自己的麵容和逝者的名字重疊在一起,這個震撼心靈的效果是任何其他方案都不能替代的。
後來這個方案迅速被廣泛接受,成了經典。後來的 Oregon 越戰紀念碑基本沿用了同一設計"。
新林院建議說:
"Oliver Stone 的電影 “Platoon” 值得看。有如身臨其境。對越戰會有更全麵的了解。"
征得他的同意,我將他的那段補充,加入了我的文中。並看了他推薦的電影《野戰排》,意猶未盡,由此繼續搜尋和觀看了其它幾部有關越戰的電影,包括Coppola的《現代啟示錄》,這些經典之作深刻地挖掘了戰爭背後的人性的東西,雖然戰爭片通常會有點血腥,但看完這些影片很有收獲,覺得自己好像去過越南了,對越戰這段曆史從此不再陌生。
通過寫博學習曆史,這是我原來並未預期的收獲。
寫作的好處之三,是通過文字,認識很多有趣的人,文如其人,一個人的博文就如同他/她的簡曆,把她的博文讀一遍,便知道個大概,如果一直跟讀,過一段時間博友便成了熟人,朋友。
博友之間用文字交流最能夠深入,通過寫博客與全世界各個角落的筆友對話是很有效的溝通方式,很多博主雖然從未謀麵,但看其文便如見其人,閱讀他們的文章實在是一件樂事。
沒有一個社交平台可以象博客這樣,有機會遇到各種各樣有經曆,有思考,有智慧,經曆類似,興趣略同的群體,有機會作這樣有效的雙向溝通。在文學城蹓躂,隨時會眼前一亮,遇到驚喜,人,或者是文。有時候,一句留言,一個回複,會讓人樂上半天。
記得在《我的退休生活(4)七十學琴 》博文下麵,博友"小二哥李白"寫道:"力讚老先生!"。
"老先生"則馬上回複 :"謝謝小二哥為我打氣,隻是要把老先生改成老太太:)"。
寫作的好處之四,是可以用文字幫助記憶。生活需要留下一些痕跡,記錄下自已的所思所想,用文字,用畫筆,用視頻,都是很有意義的事情。《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的職場回憶錄》係列記錄了我四十幾年的職業生涯,雖不詳細,但已足以成為以後回憶的提綱。《我的退休生活》係列則勾勒出我退休九年的生活形態。這兩個係列將我七十年的生活串在一起,既是回憶錄,又是小故事,適合隨時翻看。
我們都會有衰老的一天,等到那時候,記憶會淡忘,但文字不會。有了對自已生活的記錄,我們老了,也不愁沒有事情做,我們把這些年裏寫下的博文打開,一篇一篇地重新閱讀。每一篇都圮錄著自已生活中的一段或青春或中年或中老年時代意氣風發的歲月,每一篇都對應著生活中發生的瑣碎故事和即時感受。重新閱讀,總能夠讀出不同的滋味來,這樣我們就不會匱乏,不會空虛,不會害怕衰老。
現在,我們活在當下,真老了,我們就回味以往,因為美好的回憶本身也是一種生活。
我寫作的初衷是寫給自己看,會關注點擊率,但不會太在意,會仔細讀博友的評論,但看到好評不會沾沾自喜。有些博文,我化了很多功夫查閱整理的曆史人文旅遊資料,點擊率並不高,但對我自己卻是重要的收獲。記得為了寫《國會大廈內的雕塑們》這篇博文,我讀了國家雕塑大廳所收藏的全部100個雕像的簡介,選出幾十座有代表性的雕像加入博文,在閱讀和撰文的過程中,我感覺自已在與他們交談,在吸收著他們的人生智慧,博文完成時,感覺這些人物給自己上了很好的一課。
我喜歡讀文筆優美的散文。羨慕有人能把散文寫成一幅畫,清新談雅,有人能把散文寫成一首詩,甜蜜而浪漫,有人能把散文寫成一杯酒,濃鬱而香醇,也有人能把散文寫成一首歌,深情而悠揚。而我,一個理工女,常常不自覺中就把散文隨筆寫成了科學論文,舉例來說,《我應該喝哪一種水比較安全》那篇博文,現在回過頭來再讀一遍,就象在讀一篇實驗報告,或者是研究論文,隻見論據,不見文采。
熟悉我的老朋友老同學讀了我的博文,異口同聲地評論說,文如其人,不看筆名,就認出是你。聽了高興,因為寫出了自已。寫作不是演戲,一個演員能把一個角色演活,不帶自已的浪跡,那是真本事。寫作,能夠寫出自己的真性情,我己經感到滿足。
寫作的路程還很長,我的這塊莊稼地上,雖然陽光充足,但土地還很貧瘠,需要澆水施肥,作為寫作者,還需要多點文學美術音樂的熏陶,希望把散文寫成詩,寫成畫,寫成酒,寫成歌,這很難,但既使做不到,又如何?在嚐試過程中讀著自已詩不詩畫不畫歌不歌的散文,不也是一種享受麽?詩情畫意酒香歌聲固然是生活的點綴,而寫作本身就是把多彩的生活途抹到紙上,記錄下來,留下來以後給自己看。
寫作是對自己的一項投資,投入的是時間,精力,產出則可能有無窮的可能性。
想起了佛羅裏達州一位黑人教育家Dr. Mary McLeod Bethune (她的雕象於2022年7月13日在國會大廈雕像大廳揭幕)的一句名言:"投資於人類的靈魂。誰知道呢,這可能是一顆粗糙的鑽石。"
於是鼓勵自已:多思考多寫作,說不定想著想著,就想成了一個哲學家,寫著寫著就真寫成了一個作家,誰知道呢?
活到老,學到老,寫到老,讓我們共勉:)
讚彼岸的寫作態度,同意你寫博就是分享和學習,點擊不重要。你的博文都很翔實,用心,恭喜一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