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3)這是一種教養
聽力不好的人,常常會聽個大概便點頭稱是,說者以為對方已經聽清,其實聽者是怕麻煩別人再說一遍而裝作已聽明白,H就是這些人中的一個。
H有二個知心好友,暫以A和B稱呼,她們有事互幫,無事同樂。一次H邀A和B來家吃飯,答謝她們前一陣子的熱心相幫。在電話上,H說會做幾個菜請AB來家小聚,AB怕H辛勞,建議還是去一家熟悉的歺館吃比較省事,不要自已忙活了。H未提出異議(事實上,她並未聽清她們的提議),事情就這麽定了。到了吃飯那一天,B發微信確認歺館的地址,H吃一驚:"不是說好來我家吃飯的嗎?我菜都準備好了耶。"
"噢,是嗎?現在老了,忘性大,隻記得那天討論過在家裏吃還是去歺館吃,但最後怎麽定的卻記不得了。"A趕緊說。
"上你家吃最好了,咱們說話方便自由自在。"B附合。
AB去了H家,三人開開心心聚了半天。
事後H把故事告訴大姐,當作一個年齡大了大家都有記憶出錯的例子。 大姐太了解自己的小妹,卻未說穿這是她聽力不好造成的誤解,隻是一方麵幫她一起尋找治療耳疾的醫生和醫療方案,一麵提醒自已以後與小妹聯絡時,一些重要的事情,要多加上一道文字上的溝通。
別人犯錯,給別人找台階下,這是一種教養。遇事不是指責,而是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是一種智慧。
還記得多年以前讀到過讀者文摘的一篇文章,說的是一對夫婦在家裏宴請賓客,有位客人帶了一位從家鄉來訪的親戚一起應邀前往,在宴會桌上大家都是右手用刀切開牛排,左手用叉將切下的小片送入口中,但那位親戚不熟悉西歺的吃法,刀叉拿反了,左手握刀手臂容易與左邊客人的右臂相碰,有幾位客人注意到了,想告訴她左右手的刀叉對換一下,但又怕她會不好意思,正在欲言又止時,隻見女主人站起身笑看提議:我從來都沒有試過用歺時左手持刀右手用叉,我很好奇,不知道那樣是不是也行,我們一起來試一下好嗎? 於是客人們左右手刀叉互換,叮叮咣咣嘻嘻哈哈地玩兒起來,結果可起而知,用左手切開牛排比用右手費時費力多了,這時女主人說:我們的實驗證明,約定俗成的刀叉持用方法還是蠻有道理的呢。遊戲結束,那位親戚也就隨大家一起將刀叉換到它們該有的位置。
不露聲色地化解他人的尷尬,這是善良,智慧,加上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