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活著就老了(中)我也老了
我家客廳的牆上掛了一張照片,是我和A教授夫婦的合影。那是1990年我剛來美國時去教授家過聖誕節時拍的,那年我41歲。
去年維修工來家裏修理廚房水籠頭,看到牆上的照片,指著照片上的我問:"這裏你女兒嗎?"當時差點兒崩潰,我該是老成什麽樣子了!!
好在一會兒就釋然:難道還指望三十年的歲月在臉上不留痕跡嗎?三十年不正是相隔一代的正常年齡差嗎?
活著活著就老了,是馮唐一本雜文集的書名。在自序中,作者感歎,人越來越老卻不知老之將至。在書中一篇同名的雜文中,他又說,日子一天天一年年過,生日蛋糕上已經不知道該如何插蠟燭了,可還總感覺自己還年輕,還沒老。
而我,是服老的,既使不服,老還是會悄然而至。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再雄辯的談判高手都無法和老天爺討價還價。到了我這個年齡,老便不再優雅,而是浩浩蕩蕩地直接殺入日常生活。我曾經作過一個問卷調查:
"我老了嗎?",我問。
"是的,您老了,因為我們都老了。" 身上所有的零件齊聲喊著回答。
我按照牙醫的方法給了我的每一顆牙齒一個辨識號,就像我們每個人有個社會安全號一樣,這樣看牙醫時方便些。我是學理工的,喜歡精確的表達。
#3 號牙齒抱怨說,它身上有個洞,越來越大,催我快去找牙醫修補。#29 號牙齒抽過神經,很脆,吃零食的時候一咬竟然把牙齒豎著劈開,光榮犧牲,隻能去拔牙再種牙。其它牙齒一顆顆地也在不斷抱怨各自的不適,32個姐妹有幾位早就夭折,感覺歲月靜好的好象已經不多。
對於牙齒們,隻好讓他們分工合作,能者多勞,左邊種過幾顆,結實一些,咬堅果就交給它們,右邊的年老體弱,吃稀飯時就讓它們上崗吧。
視力的退化也不斷在提醒自已的老去,年輕時引以為傲的完美視力不再,有時候看書時發現字很模糊,想著是否該去找個眼科大夫瞧瞧,或許要開白內障了?出門時包裏常備三付眼鏡,一付開車用,一付老花眼鏡,還有一付配了度數的太陽鏡。朋友不解為什麽出門僅一天半天的卻都要背著這麽一個鼓鼓囊囊的包,等看到我的眼鏡們一天外出中不斷地上崗下崗才明白老年裝備的複雜性。
人老先老腿,關節經常會來提醒我自己已不再年輕。東西掉地上了,想蹲下去揀,腿關節卻撒嬌喊疼,蹲不下去,隻得直腿彎腰去揀。出門穿鞋係鞋帶的標準動作是做不了了,必須找個地方坐下慢慢來,到後來硬是想了個辦法,把所有的鞋帶都換上鬆緊帶,出門穿鞋時,隻須用手將鞋跟一拔,腳便溜進了鞋內。
最可怕的是腦力的退化,記憶力下降,對事物的反應變慢。
和妹妹通電話,在電話的另一頭她抱怨說近來記性明顯不好,昨天去廚房想倒一杯水喝,走進廚房,卻想不起想幹什麽了,楞了半天,又走回客廳。我跟她說,我的記性早就不好了,前年秋天回上海在去機場的出租車上硬是想不起來我出門時有沒有把門鎖上,絞盡腦汁了半天,在大腦的存儲空間也未搜到出門時的最後一個動作到底是鎖了門還是拖著拉杠箱就奔電梯而去了。最後隻能打電話給一位鄰居,請她去我家看一下,若門未鎖上,請她幫我鎖上。回到上海,再給她打電話,她說她去看了,門是鎖著的,這才放了心。
年紀大了還會進入邏輯的摸糊階段。有一次,約了朋友星期天來我家然後一起出去走路。"幾點到你家比較好?"她問。"你9奌離開家好了,那樣可避開上班時的高峰"我回答,竟然己經忘了我們剛剛約的是周末,通常路上不會擁堵。
12年前買房手續辦完,和原來的屋主(一位老太太)交換聯係方式,她寫下她的電話號碼和新的地址給我,我寫了我的電話號碼給她,"這是我的電話,我的地址你已經有了。"我說。"我沒有你的地址",她說,竟然忘了她在這個地址已經住了16年。
和我一樣,她也犯了糊塗,我們對視了幾秒鍾,一起哈哈大笑了起來。
人的衰老過程是發生在細胞層次上的,可以與外表無關,即使看上去仍然年輕,生活總會是這裏那裏的給你提個醒,提醒多了,對於老便不再迴避,而是學會適應它並與之和平共處。
老是不可抗拒的,但可以延緩,也可以應對。眼睛視力不清,那就買個大的IPAD,讀書時把字放大,或者看書改為聽書。關節不好,行走不便,那就把閑居稍作調整,在那裏唱歌,跳舞,看書,寫作,彈琴,虛擬旅遊, 照樣樂在其中。
買來的電子產品附上的說明書字都很小,這實在是對日漸退化的視力的刁難,還好現在用手機或IPAD拍下說明書非常容易,一旦變成電子版,字體可隨意放大,放大鏡就不總是需要的了。
對付記憶力不好的方法就是勤於動筆,把要記住的事情寫在紙上。去商店采購,準備一份購物單,去醫生處看病,把一些專業詞匯查好寫下來帶上,跟醫生討論時拿在手上隨時幫忙。看完病盡量請醫生出個報告,供需要時參考。
世界衛生組織早就提出,衡量老年人健康的標準不是疾病,而是功能。除了預防和治療相關的疾病及問題,更重要的,要延緩功能下降的速度,最大程度地維持和恢複功能狀態,提高生活質量。學會與慢病共存,控製慢病,而不是寄希望於慢病能逆轉、治愈、消失。 成功老齡化就是內在身心功能正常,如果我們把對疾病的關注多分一點給膳食、運動、心理、社交等,也許我們會老得更慢一點。
老年生活是需要規劃的,在自己清醒和有能力的時候提前把自己的未來規劃好,把自己養老的問題規劃好。在年輕和行動方便時去努力做自己想做的,一定不要等所有條件都具備了再去做,所有條件都具備了或許時間就不合適了,年輕時盡情探索過,老了才有豐富的回憶,會少抱怨和怨氣。
退休以後,我首先做的事是一切歸零,告別與生存有關的職業生涯,去盡可能地發掘和利益無關的興趣,使其成為退休後仍然積極生活的自發驅動力。給自己設定一個一個的目標,自已當項目經理,在完成這些目標的過程中,既滿足了好奇心,又激發了生活的熱情,還實現了兒時的夢想,在人生的另一個層次上認真體驗了其中的不同滋味,所有這些都成了我老年生活的精神支撐。
有時也會思考一下有關死亡的問題,隻是還未能克服對死亡的恐懼心理。現在最想做的就是充分的活出自己的精彩,讓自己的人生有完全的綻放和展現,也就是讓這輩子活得值了,等將來死亡來臨時也許就沒有那麽恐懼和不甘了。
我從不羨慕別人年老仍然體健,就象我從不羨慕別人獲得了多麽豐厚的遺產一樣,我相信遺傳基因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隻能接受它,去改變自已可以改變的那一部分。
我仍然在乎自已看上去如何,但那大多已與容貌無關,我隻是希望自己看上去是開朗樂觀的,充滿陽光的,心平氣和的,和常帶微笑的。
老了,就智慧了,用四兩搏千斤的去活。就活今天。不想昨天、明天。
--- 活讚美。活Create。活愛誰誰。要知道你已經很運氣了---有退休金。
--- 我們這些在家帶孩子的老人,現在才開始外出幹活。--做苦工。能不能活到退休---
好好活著,想想我們---想想那些掙紮中的我們、藝術家們。沒有收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