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灰未冷天下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自古以來,人們總是錯誤的把讀書,當成是知識的來源,而知識,當成是智慧的來源。
此言大繆。
書,承載思想。
但是,這些思想裏麵,未必就沒有私心。著書者,有其目的。發行推崇該書者,有其目的。
不明目的而接受其思想,本來就已經等於是被該思想洗腦。
這也是為啥美國的大學,左傾思想流行的原因。
而語言,不過是文字的載體,本身是沒有靈魂的,有靈魂的,是文字載體裏麵的思想。
但是,這個思想,是有作者的私心,有作者的局限性的。
正所謂,夏蟲不可以言冰,讀再多夏蟲的著作,也不會了解冬天。
昨日之心不可得,今日之心不可得,明日之心亦不可得。
你和作者心靈的交流,又怎能有所得?
所以,不如躺平曬太陽。
用心中不受別人思想影響的原始直覺,去作價值判斷。
這就是不讀書的劉邦/川普/朱元璋,可以用這種直覺,淩駕於眾讀書人之上的真正原因。
別整那些虛的。
夷甫任散誕,平叔坐論空。豈悟昭陽殿,遂作單於宮!
我這麽說,肯定有人會認為這是典型的反智論調。
其實,說這種話的人,是分不清知識和智慧。
讀書是增加知識,和智慧沒有半毛錢關係。
君不見,那麽多的大知識分子,學貫中西,一樣在毛的文革麵前,灰飛湮滅?
知識越多,很可能會導致智慧越少!
因為知識讓人自高自大,結果是造成個人對自己的知識謎之自信,反而違背本心,在大方向上,做出錯誤的判斷。做了別人的嫁衣裳。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