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比較了三顧茅廬和三造亭的曆史故事,這一篇文章,就來分析三造亭事件的曆史背景和人物的動機。
當時劉備剛剛占領益州,立足未穩。
當時對於劉備和他的勢力,最大的政治任務,是學習劉表當年在荊州,籠絡當地的地方勢力,地頭蛇收入統治集團為其所用,實現政令的通暢,消除潛在的民間敵對勢力。
夏侯攥是劉備的老部下,在劉備當豫州牧的時候就投靠了劉備,是劉備手下的忠心部眾,一路追隨。
他一當了廣漢太守,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招攬當地最有名氣的隱士秦宓,實現打通益州本地士人集團的計劃。
當年劉備三顧茅廬,他當時就是劉備的部下,當然也是親身見證了的,
有樣學樣,他也學習劉備,三顧茅廬,這回是親自去三顧茅廬招攬秦宓。
秦宓可不是諸葛亮,在本地勢力巨大,房舍也豪華得多,所以不能叫茅廬,得叫亭了。而地位高的拜訪地位低的,叫“顧”,夏侯纂可不敢托大,所以隻能用平級拜訪的詞:“造訪”,並且學習周文王招攬薑子牙的招數,拜秦宓為“仲父”,也就是幹爹。
誠意十足。
可是,秦宓根本不想理他。
當年劉璋都曾經來請他秦宓出山,秦宓理都沒理。為啥理會他?
這回太守親自帶著手下,捧著火鍋來了,秦宓繼續躲在床上裝病。不理他。
為引發討論,太守就開始從蜀地的特點說起,為啥蜀地能出文學家,出不了高官呢?
暗示的意思是,隻要你想做,你其實是可以的。我看好你。
秦宓卻回答蜀地的曆史典故,表示本地的偉大,不需要出什麽高官來襯托。
暗示的意思是,我不感興趣。
太守碰了一鼻子灰。
沒有多久,太守夏侯攥就病故了,多半是又氣又累。太守沒那麽好當。
三國演義看多了,以為隻要禮賢下士,隻要誠意足夠,有本事的人就會納頭就拜,
幫助自己成就大業,誰知道竟然是騙人的。
不管姿態多低,都叫他幹爹了,秦宓竟然不理自己。哎。
有很多後來的人,評論秦宓,說他其實就是一個嘴炮,沒卵用。
這其實是不了解益州士人集團的特點,沒錯,他秦宓是個嘴炮,一生最大的功績就是在嘴炮中戰勝了吳國的張溫。可是如果你覺得他就是個嘴炮而已,那就錯了。
秦宓其實一生最大的輝煌點,不是嘴炮戰勝張溫,而是冒死勸阻劉備伐吳。
因為這是決定國家命運的大方向。
以秦宓為首的益州本土士人集團,不同於以諸葛亮為首的荊州士人集團,崇尚的是看大方向,無為而治。
國策的大方麵對了,其它都不是問題。
這和以諸葛亮為首的荊州士人集團,專心細節,謀略出眾,完全不同。
所以才有秦宓冒死勸阻劉備伐吳。
如果成功,這個貢獻,可以和隆中對這樣的貢獻相比。
而秦宓的學生,就是後來在鄧艾包圍成都的時候,勸阻劉禪逃跑東吳或者南中繼續抵抗,鼓勵投降的譙周,
他同樣是看大方向,勸阻劉禪作無用的掙紮,拯救了千千萬萬的人命。
而當年在薑維作無用的北伐的時候,譙周也是強烈的反對者。因為他從大方向上看出來,這是徒勞無功,耗費民力,必定導致國家的滅亡。
知天命,順天機,無為才是有為,這是秦宓一係蜀地士人的優勢所在,看起來廢物一個,但是卻每次都看對大方向,能夠躺贏,這是謀士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