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小惠講了《斷》的故事,我開始從新對現代人相互之間的關係進行思索。特別是新冠疫情橫行美國後,很多人都在家上班,和朋友同事間的交往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互相之間外出的hang out,大多轉成了電子或社交媒體上交往。
現代人的關係可能慢慢轉變為一種weak tie的關係。隨著電子科技化的發展,以前的那種串門嘮家常的模式可能一去不複返了。如果你想和人聊天,打開一個社交網站,click一下就可以發現一個人。你可以和老朋友聊天,也可以和新朋友聊天,任意自然。聊得開心,你可以天南地北地聊,聊得不開心,按下掛機鍵就可以了。遇見討厭的人,直接拉黑。人和人的交往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變得簡單直接了。
下午和小惠分析《斷》中的夏荷,覺得她對自己處理事情的方式有點掙紮。她可能覺得茫茫然對一個陌生人展開這種說教式的評論可能不對。但是她對GZ的分析,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夏荷當初因為GZ的照片及家鄉而對GZ的朋友邀請產生好奇。她想確定,他是不是師兄或奧利佛。但是當答案是否定的時候,她對GZ產生了巨大的排斥,她討厭一個陌生人來打擾她的生活。她直接把這種討厭放在了短信裏。但是過後,她覺得對一個陌生人沒必要這麽措辭。她又有點內疚。那種情緒在不時地變化。她不想冒犯別人,但是她也不想別人欺騙招惹她。
她在最後的短信裏給GZ推薦了一本她打算讀的書。如果GZ是有知識有文化的人,會欣賞那本書。如果GZ文化層次不高,但是會去讀那本書的話,GZ應該也有所收獲。如果GZ壓根就不去讀書,那這種人和夏荷顯然不是一類人。
我從這個故事裏學到的是,對人對事情要耐心點,靜靜地去聽對方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