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所記錄的冒煙的傷口
911,這個日子是越來越被遺忘的了。在學校,每到這一天全校師生都會象征性地在早上默哀幾分鍾以示紀念。有的學校會在早上9點11分時,在廣播裏廣而告之一下。當911的紀念日在周末時,學校連一個紀念默哀都沒有了。今天問學生:曆史課上老師有沒有提這一事件?學生們都搖搖頭。
災難事件發生時,我正在中國,忙碌了一天回家,洗漱完畢正躺在床上看書,突然接到同事小袁的電話,聽到他急促的聲音:快打開電視,美國遭到襲擊了。
我當時愣了一下,估計科幻片看多了,以為外星人所為。打開電視,所有的中國台不知所雲地講些無關緊要的事情,因為工作關係,家中安裝有衛星電視可以直接收看到外台,所有的外台都緊緊張張地報導這一突發事件,當看到濃煙滾滾的紐約雙子塔大樓時,我驚呆了!
圖片來源:KELLY GUENTHER /THE NEW YORK TIMES
圖片來源:CHANG W. LEE/THE NEW YORK TIMES
第二天,終於在主流媒體上看到了這震驚世界的消息,同時也聽到了不合時宜的歡呼聲。
"911事件"中,恐怖分子劫持了四架民用飛機,其中兩架撞擊了紐約市世界貿易中心的雙子塔大樓,導致雙子塔坍塌,另一架撞擊了五角大樓,第四架飛機墜毀在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個農田中。這次襲擊造成近3000人死亡,成千上萬人受傷。
"911事件"直接導致了美國對恐怖主義的關注和全球反恐行動的發起。美國開始了漫長而殘酷的20年阿富汗戰爭,旨在打擊基地組織等恐怖組織。2011年5月,美國海豹突擊隊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一處院舍擊斃了基地組織領導人奧薩馬·本·拉登(Osama bin Laden)。
美國每年至少在阿富汗軍事上花費40億美元,自戰爭爆發以來總共花費了740億美元。結果呢, 2021年9月11日, 美軍前腳撤出阿富汗,後腳塔利班卷土重來。
此外, "911事件"還導致了美國國內安全政策的重大變革,包括成立國土安全部(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等機構,以強化國內安全和反恐工作。以前,去聯邦等各級政府大樓和機場可以長驅直入, "911事件"後開始安檢。
圖片來源:RUTH FREMSON/THE NEW YORK TIMES
時隔二十多年,世界格局因為"911事件"而變化,就個人來說,"911事件"也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
當時的情景曆曆在目,也就是從那時起開始思考一些問題,那些劫機者該是多麽的喪心病狂才會做出這樣的舉動,還有那些歡呼聲,這種仇恨是怎麽萌芽的呢。當我說出那些在災難中死去的人是多麽的無辜時,周圍看我的眼光猶如看一個怪物。
"911事件"對自己的直接影響是選擇了後半生的職業,成為了一名老師。我希望教會學生們怎樣去愛,而不是恨;我想告訴學生們,我們的敵人不是其他人,而是邪惡。幾乎每年夏天都會帶學生或者自己的孩子去911紀念廣場接受教育。
有一年,我帶著一群來自中國的學生參觀紐約。在911零點高地,我向眼前的69名學生解釋了恐怖分子在2001年9月11日所做的惡,學生們看到的照片上,有正在燃燒的大樓,有毀壞的教堂,還有驚慌失措的人們...他們的眼睛濕潤了。
一位在911中喪生的醫療急救員的葬禮。圖片來源:GEORGE GUTIERREZ/THE NEW YORK TIMES
來到美國後,有一次看到當地報紙征文 "911發生那一刻,你在做什麽"。我把自己的心路曆程很快付諸筆尖,發給了編輯部。幾天後,收到學監的電子郵件,她說:在報紙上讀到你的文章,向你致敬!
我的文章的標題是《停止仇恨,停止複仇》,我傳遞的信息是:畏懼和尊敬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拚武力不會幫助美國得到其他國家的尊敬,輸出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比派遣士兵更有建設性。時隔十多年,再讀舊文,我還是保留我當初的觀點:和平來之不易,溝通勝過衝突。
課堂裏的學生也加入了討論,收獲甚多。我的學生來自不同國度和背景,有基督徒、有伊斯蘭教徒、有猶太教徒、有佛教徒...有的來自俄羅斯、有的來自烏克蘭、有的來自埃及、有的來自德國、有的來自日本、韓國、印度和中國...儼然一個小小的聯合國!我們求同存異,一起在學習中文的海洋中遨遊。
孩子們在911國家紀念館憑吊
昨天是"910"中國教師節,我非常感激在我成長過程中給予我關懷和鼓勵,培養我獨立思考能力的老師。我明白在那個時代、那樣的環境下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如今,我站在講台上,也希望我的學生們能夠保持誠實、充滿愛心和責任感,同時具備縝密的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和開放的國際視野。
我在學校所創建的中文項目和中文社也是為了讓學生們更好地了解這個世界,在一個學區有聲有色地創建中文項目,這對消除誤會、加深對東方文化、曆史的了解都有著積極重要的貢獻。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學生願意留在這個項目裏並參加中文社活動,這種積極的參與不僅加強了他們對中文和中國文化的理解,還培養了他們的領導能力、團隊協作和跨文化交流技能,使他們更加開放、包容,具備世界公民的素養。
我很欣慰地看到,盡管前進路途坎坷泥濘,但是我們的未來不是夢。
且行且珍惜吧!
尊重原創;轉載請與作者聯係。
感恩的心 感謝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