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歲的婆婆與兒孫們一起玩球
最近,回老宅探望了年邁的婆婆。85歲高齡獨自一人在老宅生活,離我們家有4小時車程。我們曾經有過讓她搬進我們小區便於照顧的想法,但是老人一口回絕,她的理念是居家養老,在老宅--她與公公共同創建的家業裏終其一生。
婆婆家擁有長壽基因,與之相反,公公的近親們沒有活過60歲的。生前,做過心髒大手術的公公對飲食非常考究,幾乎是看著食品標簽上的卡路裏來進食的,平時嚴格遵守健身計劃,最後他活到將近80歲,也算是一個生命的奇跡了。婆婆則是愛吃什麽就吃什麽,完全不在乎是不是垃圾食品,她也很少運動和鍛煉,她笑著說希望這樣子能夠拉近與公公的生命距離。
每次回老宅,看到婆婆一個人生活得怡然自樂,我們做小輩的也就放下心來。
有人說,世上最難處的關係是婆媳,我也曾經誠惶誠恐過,我和婆婆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遠的不說,單提婆婆是俄粉,就讓我別扭好久,走近老宅,看著她家門口飄揚著那麵俄羅斯旗幟,我都想立馬轉身回家!
您是美國人,掛一俄羅斯的國旗,您有病呀!不過,看在先生的份上,我還是暫時忍一忍。好在美國人飯桌上不聊政治,茶餘飯後的話題開始涉及政治時,你可以裝聾作啞聽上一陣,實在忍不住,找個理由離席就是了。沒有人強迫或說服他人必須接收彼此的觀點。我和您一老人較勁,我有病呀!
婆婆平時不與我們住在同一屋簷下,偶爾相聚也都相敬如賓,分外親熱,所以,婆媳之間非但沒有矛盾,彼此之間甚至還有些好感。今年是公公去世十周年記,在失去人生伴侶後的十年間,婆婆的生活可謂是精彩紛呈。
根據我的觀察,以下這些因素似乎在婆婆的長壽和幸福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一個老宅,上下兩層樓,外加地下室、車庫、前後院,被維護得井井有條,窗明幾淨...問婆婆有沒有請鍾點工來打掃,婆婆反問我:我自己可以做,為什麽要請鍾點工? 問得我啞口無言。
清晨,我還在睡夢中,就隱約聽到車庫門打開的聲音,然後,“轟轟”兩聲,一輛車絕塵而去,我推推身邊的老派:誰起得這麽早?老派說:還用問,是老媽。
等我起身下到廚房時,婆婆已經從外麵回來停車進車庫了。看到我,她很高興:我發現家裏牛奶不夠了,趕在你們起床前,去了趟商店。
在老家的幾天時間裏,婆婆堅持伺候我們一家一日三餐,她的料理真的是大受歡迎,頓頓被家人消滅殆盡,婆婆從不吃剩菜剩飯。
▲85歲的婆婆與孫子們一起做甜點。
至於她開車,也有過一段驚心動魄的故事。有一天晚上,她獨自一人從一個兒子的新家開車回家,沒有GPS、也沒有智能手機,開著開著,迷了路,後來還開到一個山溝裏,但是,她居然絕地反擊,繞著繞著,終於找到回家的路。第二天早上起來看車,發現車子被擦傷碰撞多處,差點報廢了。
從那以後,她不再開長途了,我們也謝天謝地了。
不能不說,自主性和獨立性有助於保持身體和認知的活躍,從而促進長壽。截止目前,婆婆仍堅持不要智能手機。
婆婆每周日去教堂是條鐵律,常常聽婆婆說起教友們的故事,與宗教社區的聯係提供了社交支持。參與宗教活動得到了心靈上的滿足和安寧,減輕壓力和焦慮。婆婆常說的一句話:活好每一天,直到天父接我回家,與鮑勃(Bob是我公公)重逢。
每周二中午,她與幾個街坊鄰居老太太約會,在當地餐館用餐,拉拉家常。這種交往,風輕雲淡,沒有壓力。
婆婆養育了7個孩子,每個孩子因為各自的經濟或小家庭情況,在婆婆跟前盡孝方式各有不同。從婆婆那裏從來聽不到對任何家庭成員的負麵言論,有時候,兄弟姐妹聚在一起八卦時,她總是在維護家庭的和諧,包括與自己兒子離婚的女人,她都和顏悅色地談及。剛開始時,我們都覺得很不可思議,後來想想,婆婆是“宰相肚裏好撐船”,盡管離婚了,那女人還是她孫子孫女的母親,她要顧全大局,減少衝突和緊張。
當我們怨恨他人、抱怨或抱有消極情緒時,往往會影響到自己的情感和心理健康。這種消極情緒可能會對自己的心情、人際關係以及生活產生負麵影響。
她不問孩子的收入、不催婚、也從來沒有專門看管過哪個孫輩...卻贏得了所有家人的尊敬。
婆婆熱愛園藝,但在髖關節置換手術後,她減少了打理院子的時間,轉而做十字繡、縫紉等。她擁有一個縫紉房,平時,常常一邊聽聽音樂,一邊做些女紅。
這次,婆婆拿出一床新被子,告訴我們,她花了整整三年時間,為我家老三做的。
▲85歲的婆婆給小孫子做的被子。
看到她的美麗作品,又一次被震到了,這簡直可以做傳家寶了!
腦補一下,縫紉房裏,音樂繞梁,老奶奶一人從從容容地縫紉、刺繡、拚布、貼布繡、剪花,享受自己的空間...這是一幅多麽美好的畫麵!
目前,婆婆又開始為我家老二創作了,已經完成了三分之二,在此劇透幾張。
▲85歲的婆婆給我家老二做的被子,還未完工,這一針一線完全是手工!
除了園藝和女紅外,婆婆每天堅持讀報。這個習慣不僅為她的生活增添了一份豐富,也讓她保持了對世界的關注和思考。每天翻開報紙,她不僅獲取最新的資訊,保持思維的活躍,還從中汲取智慧和見解,充實了自己的心靈世界,有時還不忘批判一下她不認同的觀點。
▲85歲的婆婆每天堅持讀報。
婆婆還自費參加一些感興趣的政治研討會,聆聽一些大腕發言,參與討論,真可謂“活到老、學到老”。她,一個家庭主婦,對國家的前途極具主人翁的精神、對政府的工作、決策和政策保持著敏銳的關注。惹她不開心,就跑到華府請願。請參看以前的拙作:84歲的婆婆又去華府示威遊行了
婆婆堅持居家養老,她的脖子上總掛著一條項鏈,她戲稱是“救命繩”。原來,這是郡縣給獨居老人提供的一項福利,萬一在緊急情況下,可以按下“救命繩”上的按鈕求救,這樣可以馬上連線緊急救援人員。
七個子女也定時給她打電話,詢問情況。子女和孫輩輪流每月探視。
在熟悉的家庭環境中養老有助於減少適應新環境的壓力,保持舒適和安寧,有歸屬感。家庭成員的陪伴和照顧也是提供情感支持的重要途徑。
▲85歲的婆婆喜歡與家人玩益智遊戲。
這次回老宅的探訪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到,一個人生活是否幸福和充實與年齡無關。人生的終點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們可以選擇以怎樣的方式來走完這段旅程。
通過選擇自己熱愛的生活方式,婆婆展現出一種積極、獨立、充實和有趣的養老模式。盡管經曆了身體健康的挑戰,她的堅強意誌和積極態度一直伴隨著她。她不僅保持著居家生活的自主性,還通過各種愛好和樂趣,充實了她的日常,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創造著自己的幸福。她的選擇不僅影響了她自己的生活,還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家人,向我們傳遞了許多有關長壽和幸福的啟示。
與其擔心年齡帶來的限製,不如像老奶奶一樣,以積極的心態和生活方式,活在當下,為自己創造一個充滿意義的養老時光。
尊重原創;轉載請留言與作者聯係。
請掃二維碼關注小張老師
感恩的心 感謝有你
不過對華人來說,要比白人多活10年才能達到平均水平:
Non-Latinx White life expectancy is as follows: national (male e0 = 76.65; female e0 = 81.38)
Chinese had the highest life expectancy (males e0 = 86.8; females e0 = 91.3)
https://read.dukeupress.edu/demography/article/58/5/1631/178726/Examining-Ethnic-Variation-in-Life-Expecta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