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淡如菊

北美小張老師的生活隨筆 烹雪飲茶琴棋書畫 攜幼扶老精耕細作 煮酒對詩談吐春秋
個人資料
正文

追尋曆史 探秘落水山莊之旅

(2023-07-29 22:06:37) 下一個

 

Image▲落水山莊,攝於2023年7月24日下午5點18分

聽說過落水山莊(Fallingwater)很久了,它離我們匹茲堡老宅隻有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可能覺得就在家旁邊,沒有非要到此一遊的動力。今年,聽說兒子要騎自行車從辛辛那提到華盛頓特區,一路名勝希望能由兩個自行車輪滾到,規劃線路的時候,我們約定7月24日下午3點半在落水山莊見麵。

出去旅遊有個習慣,從不讀攻略,主要是偷懶,另外不想先入為主。我希望能夠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聽,用自己的心去體會,回家後,用自己的腦去回憶,再用自己的手去碼字。

幸虧事先約定好,進入山區後,手機就沒有信號了。烈日炎炎,我坐在空調車裏操心騎車人能否安全準時到達。駛入落水山莊大門口,拿票的時候,看門人找不到我們的預訂信息,他環顧四周,突然說,哦,一位騎車的在10分鍾前就拿走票了,一顆懸著的心落了地。

落水山莊隻接受預約訪問。

落水山莊位於賓州西南部鄉村、匹茲堡東南方50英裏處。沿著鄉村小路駛入,在停車場停好位,與騎車到此的兒子匯合,就進入掩映在茂密樹木裏的遊客中心。每十二位遊客就有一位導遊帶領進入山莊,導遊遞給每位遊客一個耳麥,掛在右耳上,這樣就不用大聲喧嘩了。

Image▲山穀裏盛開著杜鵑花。

沿著步道慢慢走近主建築,一路上杜鵑花開得極其絢爛,導遊不疾不徐地開始介紹起來。

山莊的曆史


 

落水山莊所在地是屬於埃德加·考夫曼(Edgar Kaufmann)家族的,這位富裕的猶太人經營著匹茲堡一家知名的百貨商店。作為一名慈善家和藝術讚助人,他也熱愛戶外活動,尤其喜歡騎馬、釣魚和徒步旅行。為了躲避城中的汙染,埃德加常常帶家人到郊區的森林裏度假,有時候,為了顯示他對員工福祉的關心,公司的先進個人或集體也受邀來此地放鬆心情。

Image▲炎炎夏日,考夫曼百貨公司的員工在瀑布下沐浴,攝於落水山莊建成前,圖片來源:Fallingwater Facebook

1934年,考夫曼家族的老別墅已經略現衰敗景象,考夫曼夫婦的獨生子小埃德加·考夫曼 (Edgar Kaufmann, Jr.)在閱讀建築大師法蘭克·洛伊·萊特(Frank Lloyd Wright)的傳記後,迷上了萊特。 

20 世紀 30 年代中期是美國曆史上建築和建築師最黑暗的時期。隨著數百家銀行倒閉,美國的金融體係崩潰了。幾乎沒有人建造私人住宅, 許多在 20 年代末繁榮時期啟動的建築項目都因缺乏資金而停止。 

此時,萊特已經六十多歲了,他和他的第三任新婚妻子奧爾吉瓦娜 (Olgivanna) 正在努力讓他位於威斯康星州的住宅兼工作室塔裏埃森 (Taliesin) 免於喪失抵押品贖回權。更糟糕的是,他的同僚開始認為賴特是一個不合時宜的人,他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小埃德加不這樣認為。1934年夏天讀完了萊特的自傳後,9月份就動身前往威斯康星州去拜訪他的偶像,並留在萊特和他妻子創立的建築學校裏當學徒。11月,老埃德加和他的妻子莉莉安去看望兒子時,與萊特首次見麵,這位建築大師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遭遇財務困境的萊特也明白眼前的這對猶太夫婦可能會是自己未來的金主。

1934年12月18日,萊特來到了考夫曼家族的老別墅區,對瀑布區域進行測量。 

一晃就是9個月。1935年9月22日,老埃德加給萊特打電話,說給他一個驚喜,要來拜訪一下。之前,萊特承諾已經在考夫曼別墅計劃上取得了進展,實際上,大師也有拖延症,他並沒有采取任何行動。與考夫曼通話後,萊特從辦公室輕快地躍到設計桌旁,開始畫圖,設計就像瀑布一樣從他的腦海中傾瀉而出、畫了擦、擦了畫...學徒們在一旁以最快速度削鉛筆,等金主們喝完茶,草圖已經完成,底部的粗體標注著“Fallingwater (落水山莊)”。

大師說:房子必須有個名字。整個設計過程隻用了兩個小時。 

老埃德加對住宅在瀑布上方非常不滿意,希望建在瀑布下方,可以欣賞瀑布的景色。然而,小埃德加指出,這種設計正體現了大師有機建築的理念,相信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房子與山水融合在一起。設計這一局,建築大師贏了。

開始動工建造了。考夫曼的家人默許了萊特的激進提議--將房子懸在瀑布上方, 但老埃德加仍心有餘悸,這位務實的商人曾在耶魯大學學習了一年工程學,謹慎地將萊特的藍圖副本發送給他的工程師。結果, 發現地麵不穩定,不建議他繼續建造房子。萊特對客戶的缺乏信心並不滿意,但允許增加結構鋼筋的數量和直徑,老埃德加這才同意繼續建造。值得注意的是,工程師的警告後來被證明是有效的,這個問題“困擾”了自負的萊特一生。建造這一局,金主贏了。

落水山莊的最初估計建造成本為35,000美元。最終住宅和客房的成本為155,000美元,其中包括房屋部分的75,000美元,裝修和家具部分的22,000美元,客房、車庫和仆人住所部分的50,000美元,以及8,000美元的建築師費用。1938年,主樓竣工;1939年,完成了客房和服務樓的建造。從1938年到1941年,超過22,000美元用於額外細節的增加以及硬體和照明方麵的變更。經通脹調整後,總成本155,000美元相當於2022年約330萬美元。2001年的房屋修複估計成本為1150萬美元(約2022年的1900萬美元)。

錢真的不算什麽,但能用錢給後世留下一件曠世藝術作品,真的很偉大。有錢的考夫曼與有才的萊特通過一棟落水山莊在現代建築史上永世流芳。落水山莊的成功,改變了萊特的人生,也改變了現代建築。 

考夫曼家族 -- 老埃德加·J·考夫曼 (Edgar J. Kaufmann, Sr.)(1885-1955 年)、莉莉安·S·考夫曼 (Liliane S. Kaufmann)(1889-1952 年)和他們的兒子小埃德加·考夫曼 (Edgar Kaufmann, Jr.) (1910-1989)-- 生前將落水山莊用作度假別墅。1963 年,小埃德加將落水山莊及周圍1500英畝的自然土地捐贈並委托給西賓夕法尼亞自然保護區,這是一個成立於1932 年的非營利性保護組織。

時任美國總統的肯尼迪,作為落水山莊的忠實粉絲,在1963年10月28日的一封電報中,慶祝這一移交,他寫道:“萊特建築的活力和落水山莊豐富壯觀的自然環境結合在一起,形成了獨特的公共遺產。美國,尤其是賓夕法尼亞州的人民對考夫曼家族深表感激。我很高興向考夫曼表達我的祝賀以及向所有參與這一最具曆史意義時刻的人致以熱烈的良好祝願。”

今年,是落水山莊成為公共領地60周年。

1964年,落水山莊首次向公眾開放,至今已接待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超過6百萬遊客,《旅遊休閑》雜誌將其稱為“將改變你看待世界方式的12個地標之一”。

正是受落水山莊的啟發,小埃德加放棄了零售業的職業生涯,加入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成為了策展人和學者。落水山莊的成功,也改變了小埃德加的人生。小埃德加的同性戀人保羅(Paul Mayén)是一名建築師,後來為落水山莊設計了遊客中心,1981年竣工。

1991年,美國建築師學會將落水山莊譽為“美國建築史上最偉大之作”;1996年,落水山莊正式被定為美國國家曆史地標。

小埃德加於1989年7月31日在紐約去世。

Image▲考夫曼一家人在落水山莊

山莊印象

“隻聞其聲,不見其影”是第一印象。沿著山路向著潺潺流水聲的方向走去,一直到小路的盡頭出現一棟房子。

Image▲沿著山路邊走邊聽導遊講故事。

站在橋上看山看水看樓,有些疑惑,前門在哪兒?建築被綠蔭環繞,主樓層為開放空間,並以懸臂的結構伸展於瀑布之上,仿佛是瀑布上方的巨石,融入周圍的景觀當中。

Image▲山路的盡頭就是落水山莊

Image▲站在橋上看落水山莊。

導遊帶著我們走過橋,來到一石牆麵前,看一叢叢紫色的玉簪花從石縫中伸出,細細水流注入小小池子,導遊說,這是淨腳處,主人們從山上遠足回來,可以在此處濯足,然後入室,當然,旁邊的毫不起眼的入口就是主樓的前門。

Image▲玉簪花從石縫中長出。

Image▲入門淨腳處。

走進主樓,室內家具的設計與布置皆出自萊特之手,直到今日仍呈現原始格局。

一樓客廳還有台階伸向瀑布,巧妙至極,入室仍能聽到水聲。

Image▲從客廳可以下台階到溪邊。

室內沒有窗簾,估計不會有人跑這荒郊野外來窺視別人的隱私,能感受到山風拂過樹梢。室內天然石材的裝飾營造出洞穴的印象,壁爐也以河床原有的天然岩石打造。萊特遵循使用本土建材的理念,建築內外的石材均取自當地的石礦場。

家具低矮,有日本榻榻米的風格。萊特一生都是日本木刻版畫的收藏家和經銷商,日本文化和藝術對他的設計理念和審美的影響在這山莊中顯而易見。

Image▲落水山莊的客廳。

Image▲客廳。

Image▲客廳一角。

Image▲客廳旁的餐廳。

Image▲餐廳旁的廚房。

Image▲牆上是老埃德加的肖像畫。

Image▲落水山莊客廳外的陽台。

Image▲落水山莊客廳外的陽台。

二樓為主臥室,陽台麵積比房間大得多。萊特選擇了鋼筋混凝土作為懸臂,大膽地將二樓主臥室的陽台延伸到樓下客廳之外六英尺的地方。這種在長懸空陽台上使用鋼筋混凝土的做法是革命性的。

臥室陽台低矮,配合主人躺在床上也能看到四周的令人心曠神怡的景致。

Image▲陽台上種著香草。

Image▲二樓陽台麵積很大。

衛浴簡樸,馬桶也低矮,據說這有利於健康。

Image▲落水山莊的衛浴很樸素。

三樓是小埃德加的書房和臥室。角窗的細節也讓人稱奇,沒有豎框的轉動窗戶會導致角落消失。打開窗戶,就是一片自然景觀。

Image▲從三樓陽台看到的風景。

Image▲從主樓到客房路上的雕塑。

考夫曼家人的藝術品位高,房內放置著現代藝術品,在這裏能欣賞到畢加索和迭戈·裏韋拉的作品。迭戈還曾是落水山莊的客人。整個山莊的設計都體現了萊特的建築理念:“建築師應不斷努力簡化;然後應仔細考慮房間的整體,使舒適性和實用性與美觀並存。” 

Image▲客房牆上畢加索的畫作。

Image▲雕塑很古樸。

與現代建築那種“看我多有高,我有多偉大”相比,落水山莊沒有打擾大自然,而是把自己融為自然一體,這顯得更偉大。幾乎從完工之日起,這所房子就成為設計師的朝聖地。盡管房子出現陽台地板裂縫以及懸臂不斷下垂的問題,多年來,後人一直努力保護萊特的傑作,落水山莊的名氣隻增不減,名列《史密森尼(Smithsonian)》雜誌28個“一生中一定得造訪一次的地方”。 

Image▲從不同的角度回望落水山莊。

離開山莊之前,走到觀景台再次回望山莊,欣賞著奔騰而下的瀑布,想起“逝者如斯夫”!在入室參觀的時候,盡管看不見瀑布,但水聲一直伴隨著我們,似乎在訴說著歲月的滄桑。

Image▲逝者如斯夫。

觀景台旁有一對來自印度的夫婦,正在作畫。當我們依依不舍與山莊告別時,他們也大功告成,將他們的作品與我們分享,說他們會把落水山莊帶回家。落水山莊將成為我們的生命中美好而珍貴的回憶。 

Image▲落水山莊給人啟迪。

Image▲一位印度遊客來此寫生,將落水山莊帶回家。

參考資料:

https://fallingwater.org/

Khan Academy: Frank Lloyd Wright, Fallingwater

 

尊重原創;轉載請與作者聯係。

Image

請掃二維碼關注小張老師

感恩的心  感謝有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